姜赋看着朝堂上群情激奋要求惩处赵康等人的场景,心中明白,这只是改革路上的一个小战役。他深知,接下来对赵康等人的惩处以及稳定改革局势,都将面临诸多挑战。而暗处,或许还有更多守旧势力的阴谋在酝酿。但他目光坚定,准备迎接一切未知。
“陛下,赵康等人欺君罔上,操控数据,其心可诛,恳请陛下严惩!”一位支持改革的官员率先站出,言辞激昂,声震朝堂。
紧接着,又有官员附和:“是啊,陛下,此等奸佞不除,朝堂难安,改革之路更是寸步难行!”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怒目而视阶下的赵康等人,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厉声道:“赵康、王崇,你们可知罪?朕对你们委以重任,你们却做出这等祸国殃民之事!”
赵康浑身颤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紧贴地面,声音带着哭腔:“陛下,臣冤枉啊!这都是姜赋的污蔑,他意图扰乱朝堂,推行他那荒谬的改革,才编造出这些莫须有的罪名!”
王崇也跟着跪地,连连磕头:“陛下明察,臣一心为国,绝无此事!”
姜赋冷哼一声,上前一步,直视着赵康等人,目光如炬:“事到如今,你们还妄图狡辩?证据确凿,容不得你们抵赖!”
皇帝看向姜赋,神色稍缓:“姜卿,你既这般笃定,可还有其他证据?”
姜赋拱手道:“陛下,臣暗访多地,不仅有各地百姓的联名诉状,还有与赵康等人勾结的地方官员的亲笔书信,皆能证明他们的罪行!”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叠书信,呈给一旁的太监,由太监转呈给皇帝。
皇帝翻阅着书信,脸色愈发难看,“啪”的一声将书信甩在地上:“证据确凿,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赵康等人瘫倒在地,面如死灰,此时已无话可辩。
“来人,将赵康、王崇等人先行关押,朕命大理寺卿即刻彻查此事,务必将他们的罪行查得水落石出!”皇帝下令道。
“遵旨!”两旁侍卫上前,将赵康等人押了下去。
朝堂之上,官员们仍在议论纷纷。姜赋知道,此刻正是稳定人心,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好时机。
他转身面向众人,朗声道:“诸位大人,此次赵康等人的恶行被揭露,只是改革途中的一个波折。改革乃是为了大楚的未来,为了天下百姓。虽然会遭遇重重阻碍,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成功。陛下圣明,支持改革,我们不应被这些奸佞之徒扰乱了心志。”
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听了姜赋的话,微微点头。
一位官员问道:“姜大人,如今赵康等人已被拿下,可改革推行至今,仍有诸多难题,不知姜大人有何良策?”
姜赋微微一笑,说道:“改革之路,本就艰难。接下来,我们需加强对地方的监管,确保改革政令能够切实执行。同时,对于百姓,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知晓改革的益处,主动参与其中。至于朝堂之上,还望各位大人摒弃私心,以国家大义为重,共同为改革出谋划策。”
官员们纷纷称是。
而在京城的街头巷尾,百姓们也都在热议着朝堂上发生的事。
“听说了吗?赵康那狗官被陛下下令彻查了!”一个卖菜的小贩兴奋地说道。
“那可不,姜大人可真是厉害,把这些奸佞都给揪出来了!”旁边一位路人附和道。
“希望这次改革能顺利进行,咱们老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一位老者感慨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理寺的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赵康、王崇等人不仅操控数据,阻碍改革,还在地方大肆敛财,中饱私囊,罪行累累。
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下令将赵康、王崇等人革职查办,没收全部家产,流放千里。其党羽也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姜赋得知判决结果后,心中稍安。他知道,这对守旧势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未放松警惕,而是趁热打铁,继续稳定改革局势。
他一方面进宫面圣,与皇帝商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改革措施;另一方面,又召集支持改革的官员,在朝堂上详细规划下一步的行动。
“如今赵康等人已除,我们要尽快弥补之前改革所受的损失。”姜赋说道,“张大人,你负责统计各地改革的进度,看看哪些地方需要加大支持力度。李大人,你去安抚那些受赵康等人影响的地方官员,让他们安心执行改革政令。”
“是!”两位官员领命而去。
姜赋又转身对其他官员说:“诸位大人,接下来我们要更加谨慎行事,守旧势力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时刻警惕他们的反扑。”
官员们纷纷表示会全力支持姜赋。
与此同时,姜赋还安排人手在京城各处张贴告示,将赵康等人的罪行以及改革的好处再次向百姓说明。京城百姓看了告示,对改革的信心大增,街头巷尾都在称赞皇帝和姜赋。
然而,姜赋深知,赵康等人的倒台并不意味着改革的阻碍彻底清除。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或许还有其他隐藏的危机在悄然滋生。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坚信,只要自己坚守信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改革终会成功。
在姜赋的努力下,改革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朝堂上下也暂时恢复了平静。但姜赋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更大的挑战或许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