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赋在客栈的硬板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天刚蒙蒙亮,他便起身,准备继续探寻破局之法。当他打开房门,准备下楼时,却在楼梯口与一位神色匆匆的小吏撞了个满怀。姜赋定睛一看,此人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似乎有着不寻常的故事。
那小吏赶忙躬身道歉:“实在对不住,客官,我这着急赶路,没注意撞到您了。”姜赋摆了摆手,说道:“无妨,看你如此匆忙,可是有什么急事?”小吏抬起头,打量了姜赋一番,见他虽身着朴素,却气质不凡,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实不相瞒,我正为这地方上的一些事忧心,急着去办呢。”
姜赋心中一动,他本就为改革之事暗访民间,对地方事务极为关注,当下便说道:“我近日也听闻了不少地方上的乱象,或许能帮你出出主意。不知你能否与我详细说说?”小吏又看了看姜赋,似是在判断他是否可信,片刻后,微微点头:“那客官随我来。”
两人来到客栈的一处角落,要了一壶茶。小吏这才开口道:“我叫李勇,是这地方上的一个小吏。我一直支持改革,想着能为百姓做点实事,可无奈势单力薄,那些守旧势力在地方上横行,处处阻碍改革推行。”姜赋心中一喜,没想到在此能遇到志同道合之人,忙问道:“你且说说,守旧势力都有哪些举动?”
李勇眉头紧皱,说道:“他们暗中勾结地方豪绅,故意曲解改革政令,还煽动百姓抵制。就说那新的税制改革,本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可他们却造谣说朝廷要加税,搞得百姓人心惶惶。”姜赋闻言,拳头紧握,恨声道:“这些人实在可恶!为了一己私利,竟如此不择手段。”
李勇接着道:“我还得知,他们在各地都安插了眼线,时刻盯着支持改革的人,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出手打压。”姜赋沉思片刻,道:“李兄,你我既然都心系改革,不如携手合作,共同对抗这些守旧势力。”李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道:“姜兄此话,正合我意!只是我们势单力薄,该如何是好?”
姜赋微微一笑,道:“李兄,你在此地人脉广,能否再寻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定能想出应对之策。”李勇点头道:“姜兄放心,我倒是认识几位朋友,他们也对守旧势力的行径极为不满,想必愿意与我们一同合作。”
几日后,李勇带着几位朋友来到了一间偏僻的酒馆。酒馆内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酒气。姜赋等人围坐在一起,低声商讨着合作事宜。李勇一一介绍道:“这位是张义,为人豪爽,在江湖上有些朋友;这位是王武,对地方事务颇为了解;这位是赵文,擅长谋略。”姜赋起身,一一行礼,道:“今日能与各位相聚,实乃幸事。如今改革受阻,我们需齐心协力,共同对抗守旧势力。”
众人纷纷点头。张义率先说道:“姜兄,你有何想法,尽管直说,我等定当全力支持!”姜赋沉思片刻,道:“守旧势力根基深厚,我们不可贸然行事。当务之急,是收集他们的罪证,揭露其阴谋,让百姓看清他们的真面目。”王武接口道:“姜兄所言极是,我在地方上有些门路,可去打听他们暗中勾结的证据。”赵文也道:“我会仔细谋划,制定一个周全的计划,确保我们的行动万无一失。”
接下来的日子里,众人各司其职。王武四处奔走,收集守旧势力与地方豪绅勾结的书信、账目等证据;赵文则日夜思索,精心制定着揭露守旧势力的计划;张义联络江湖朋友,准备在关键时刻提供助力;姜赋和李勇则继续深入民间,安抚百姓,为改革争取支持。
然而,他们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守旧势力似乎察觉到了一丝异样,开始加强防范。一日,王武在收集证据时,险些被守旧势力的眼线发现,好在他反应迅速,才得以脱身。姜赋深知,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加快行动步伐。
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这天,他们再次齐聚酒馆。姜赋看着桌上的证据,神色凝重地说道:“各位,如今证据已齐,是时候行动了。但守旧势力强大,我们必须小心谨慎。”赵文展开一张地图,指着上面的标记说道:“我计划如此这般……先在各地张贴告示,揭露守旧势力的罪行,引发百姓的愤怒。同时,安排人手将证据送往京城,呈递给支持改革的官员,让他们在朝堂上弹劾守旧势力。”众人听后,纷纷称好。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开始按照计划行动。告示一贴出,百姓们纷纷围上来观看,看到守旧势力的种种恶行,无不义愤填膺。与此同时,送往京城的证据也顺利交到了支持改革的官员手中。
然而,姜赋心中清楚,这只是第一步,守旧势力绝不会轻易认输。他们这个新团体力量尚小,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接下来的路必定充满挑战。但他坚信,只要他们团结一致,定能为改革闯出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