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标现场,气氛剑拔弩张。星耀班“星耀智创”的对手,是来自隔壁理科实验班的“磐石科技”。对方队长周睿,是年级有名的理科竞赛狂人,逻辑严谨,数据扎实。
双方在技术方案阐述和成本控制环节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周睿团队的技术方案极其硬核,数据详实,但略显刻板;星耀班则在柯意遥充满感染力的路演和姜望溪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财务模型支撑下,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赢得了不少评委的点头。
最关键的竞价环节,双方你来我往,报价咬得极紧。姜望溪冷静地分析着对方可能的底牌和己方的利润空间,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跳跃,不断向顾清和递出新的报价策略纸条。顾清和则根据现场评委反应和姜望溪的建议,沉着应价。最终,“星耀智创”以极其微弱的优势,拿下了本轮竞标的最大份额!
宣布结果时,星耀班团队爆发出压抑的欢呼!莫惊澜激动地拍着桌子(被顾清和眼神制止),柯意遥兴奋地和简宁击掌!
散场后,周睿主动走了过来,目标明确地走向正在整理资料的姜望溪。他推了推眼镜,表情严肃但眼神带着真诚的欣赏:“姜望溪同学,你们的财务模型和风险对冲策略做得非常漂亮。尤其是第三轮报价时,你们对边际成本变动率的预测和即时调整策略,精准度很高。我想请教一下,你们在构建那个多变量敏感性分析模型时,对供应链波动参数的权重设定依据是什么?”
姜望溪抬起头,看着这位强劲的对手,眼中闪过一丝棋逢对手的亮光。她放下手中的文件,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快速画出模型框架,清晰地解释:“权重依据主要基于历史供应链中断事件数据库的回归分析,结合本轮模拟设定的原材料产地风险系数调整……”她的声音冷静而条理分明。
两人就在嘈杂的会场角落,旁若无人地讨论起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设定,语速飞快,术语频出。周睿不时点头,提出自己的见解,姜望溪则给予回应或补充。这纯粹的专业交流,充满了对彼此智力和专业能力的尊重。
柯意遥在不远处看着,用手肘捅了捅旁边的蒋临书,促狭地低声笑道:“看见没?学霸的浪漫!火花四溅啊!可惜,全是数学公式的火花!”蒋临书推了推眼镜,面无表情地评价:“模型参数设定确实有优化空间。周睿提出的那个贝叶斯修正因子可以考虑加入。” 完全没有接收到柯意遥的调侃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