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十二星座不落单
本书标签: 校园  群像 

学委的迷茫

十二星座不落单

深夜,物理实验室的灯还亮着。空旷的房间里,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简宁独自一人坐在实验台前。面前摊开的不是实验报告,而是一张空白的草稿纸。旁边放着一本摊开的《高等物理竞赛难题精解》,但她的目光却有些失焦地落在窗外浓重的夜色里。

白天,她偶然在图书馆遇到了一位刚被顶尖藤校物理系录取的高三学长。短暂的交流中,学长谈及了申请季的残酷竞争、名校实验室的激烈内卷、以及未来学术道路上近乎苛刻的淘汰率。那些话语,像冰冷的针,刺破了她长久以来沉浸在解题快感中的、相对单纯的学术泡泡。

“纯粹的探索乐趣……在顶尖竞技场里,似乎成了奢侈品。”学长略带疲惫的话语在她脑海中回响。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引以为傲的解题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在通往金字塔尖的残酷道路上,可能只是最基础的入场券。未来不再是清晰明了的公式推导,而是一片充满未知变量和巨大压力的迷雾。她开始质疑:这种近乎自虐般追求完美的解题,这种日复一日在题海中搏杀的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录取通知书?还是为了在更激烈的竞争中证明自己?那份纯粹的、解开难题时如同拨开云雾见月明的喜悦,似乎正在被一种沉重的、名为“前途”的巨石压得喘不过气。

她烦躁地合上那本精解题集,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实验台的边缘。处女座追求完美的执念,此刻变成了沉重的枷锁。她甚至觉得,眼前那些曾经让她兴奋不已的复杂公式,都失去了光彩。

“同学,要锁门了。”保安大叔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带着一丝关切,“很晚了,早点回去吧。”

简宁猛地回神,这才发现窗外已是漆黑一片。她默默地收拾好东西,背起书包,走出了寂静的教学楼。夜风带着凉意吹来,她裹紧了外套,脚步有些沉重。

第二天午休,姜望溪拿着保温杯,在安静的图书馆角落找到了独自发呆的简宁。她敏锐地察觉到简宁身上那股不同寻常的低气压——不是解题卡壳的烦躁,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带着迷茫的疲惫。

姜望溪没有立刻问“怎么了”,也没有拿出习题集。她只是安静地在简宁对面坐下,拧开保温杯,倒出一杯温热的、散发着淡淡红枣香气的茶,推到简宁面前。

“目标路径清晰,但过程消耗值异常。”姜望溪的声音平静无波,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昨天遇到‘变量干扰源’了?”

简宁抬起头,看着姜望溪那双总是冷静锐利的眼睛,此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理解。她沉默了一下,低声把昨天和学长的对话以及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

姜望溪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等简宁说完,她才缓缓开口:“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约束条件。顶尖竞技场是高压反应釜,筛选机制残酷。这点,我认同。”她顿了顿,目光看向窗外,“但‘意义’的求解,不是单一目标函数。我的路径规划里,也时常出现‘熵增’点——比如,当计算结果显示最优路径需要牺牲所有个人兴趣时间,或者当预判未来竞争强度可能导致核心动力系统效率衰减时。”

她拿起笔,在简宁的草稿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坐标轴:“X轴是‘外部认可度’(名校、奖项),Y轴是‘内在满足感’(解题乐趣、探索欲)。理想状态是双高。但现实往往是此消彼长,或者需要阶段性倾斜。”她的笔尖在坐标轴上点了几个位置,“我的调节机制是:阶段性目标达成后,强制加入‘非功利探索’模块——比如研究一个与竞赛无关但有趣的数学猜想,或者读一本完全无关的传记。这能短暂重置‘意义感’的阈值,防止系统过热崩溃。”

她的话没有华丽的安慰,没有空洞的鼓励,只有冷静的分析和基于自身经验的、近乎程序化的“调试策略”。但这恰恰是简宁需要的——一种逻辑层面的共情和解决方案。听着姜望溪用她特有的“系统语言”剖析压力和迷茫,简宁紧绷的神经似乎松动了一些。她端起那杯温热的红枣茶,喝了一口,甜暖的滋味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一丝寒意。她看着姜望溪在坐标轴上留下的点,若有所思。

上一章 白莲花的歉意? 十二星座不落单最新章节 下一章 闺蜜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