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十二星座不落单
本书标签: 校园  群像 

美食与科学

十二星座不落单

美食社活动室今天弥漫着不同寻常的气息。空气中除了熟悉的黄油、面粉和酵母的甜香,还多了一丝严谨的“实验室”味道。

孟晚瑜站在操作台前,眉头微蹙,看着面前一盘烤好的面包。面包整体金黄诱人,但仔细看,有几处上色过深,有几处又略显苍白,内部组织也有些不够均匀。“还是不够完美……”她轻声自语。追求极致口感和美感的金牛座,对烘焙的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晚瑜姐,还在研究你的‘黄金比例’面包呢?”柯意遥探头进来,手里拿着相机。

“嗯。”孟晚瑜点点头,“总觉得发酵时间和温度控制还能再优化,烤制过程的热分布可能也不够均匀……”

“这还不简单!”柯意遥眼睛一亮,“找学神组啊!科学社不是现成的吗?让她们用科学的力量帮你分析分析!”

说干就干!在柯意遥的牵线下,一场美食社与科学社(主要是蒋临书和简宁)的跨界联动在活动室展开。

孟晚瑜详细描述了她遇到的问题:发酵程度对面包组织的影响、烤箱内不同位置温度差异导致的受热不均、以及如何精准控制美拉德反应(面包表皮褐变)达到最佳色泽和风味。

蒋临书立刻来了兴趣:“温度分布不均?可以用多点测温传感器阵列实时监测烤箱内部温度场!”她二话不说,从她的“百宝箱”帆布包里掏出一个连接着多个细长探头的便携式数据采集器,还有配套的平板电脑软件。“这个可以同时监测烤箱内上、中、下、左、右、前、后七个点的实时温度变化!”

简宁则更关注过程控制:“发酵是生物化学过程,受温度、湿度、酵母活性、面团成分比例等多因素影响。需要建立控制变量实验组。”她拿出笔记本,迅速列出实验方案:“固定酵母品牌和用量、面粉品牌、水温和水量。变量1:发酵时间(设定几个梯度);变量2:发酵环境温度(恒温箱控制);变量3:烤箱设定温度及预热时间。每组实验记录面团膨胀率、内部组织照片、表皮色泽RGB值(可用软件分析)、以及最终口感评价(感官测试)。”

严谨的科研流程让孟晚瑜大开眼界。她立刻按照简宁的方案准备面团。蒋临书则像个严谨的工程师,小心翼翼地将温度传感器探头通过烤箱预留的缝隙或门缝(确保安全)布置到烤箱内部不同位置。

实验开始!面团在恒温箱中发酵,蒋临书盯着平板电脑上跳动的温度曲线图。面包入炉,传感器实时传回烤箱内各点的温度数据!简宁则拿着秒表,精确记录每个时间节点。

“看!左上角温度比设定低15度!右下角高10度!”蒋临书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差异。

“发酵时间延长10分钟,组织更细腻但风味略酸;缩短5分钟,爆发力不足。”孟晚瑜记录着感官评价。

“表皮色泽最佳点在烤箱中层,温度稳定在190度区域。”简宁分析着烤好的面包照片和温度数据关联。

张伟作为“特邀试吃员”兼小工,幸福得快要晕过去!他负责传递面团、记录时间、以及最重要的——在面包出炉冷却后,进行“盲品”打分(虽然他的描述词仅限于“好吃”、“很香”、“有点硬”)。但他吃得一脸满足,干劲十足!

这场“美食科学实验”持续了整个下午。虽然没能立刻找到完美的“黄金比例”,但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控制变量的方法,为孟晚瑜打开了全新的优化思路。她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简宁、蒋临书提出的改进建议(如调整烤箱内烤盘位置、尝试分段控温),眼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原来烘焙的尽头,真的是科学!”

上一章 咖啡厅的小组会 十二星座不落单最新章节 下一章 劳动基地的汗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