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拒绝内卷后,我被系统绑架去种田
本书标签: 都市  幽默  种田   

第十三章 报告出炉与亲和力(上)

拒绝内卷后,我被系统绑架去种田

左脸颊上火辣辣的刺痛感,如同烙印般清晰。程嘉禾捂着半边肿起的脸,踉踉跄跄地逃出王叔家那充满牛粪和“危险”气息的牛棚,只留下身后大壮那无辜又悠闲的反刍声。他感觉自己像个刚被武林高手用铁鞭抽飞的倒霉蛋,而那个“高手”,此刻正在悠闲地嚼着草料。

“牛大爷,您行行好……” 程嘉禾对着牛棚方向龇牙咧嘴地小声嘟囔,心里把破系统和这头喜怒无常(尾巴)的牛骂了千百遍。他不敢多停留,生怕王叔出来看到自己这副尊容,更怕大壮再来个“情绪波动”,给他右脸也对称一下。他低着头,顶着村里几个早起老人好奇探究的目光,一路小跑着溜回了自家西屋。

反锁上门,背靠着冰凉粗糙的门板,他才敢松开捂着左脸的手。对着桌子上那面布满裂纹和水银斑点的破镜子一照——嘶!脸颊上赫然一道清晰的红痕,边缘微微肿起,带着草屑摩擦的细小划痕。火辣辣的疼直往脑仁里钻。

“这他妈就是田园牧歌?” 程嘉禾对着镜子里那个狼狈的自己,欲哭无泪。开局不利,任务监测刚上线,监控员就先挂了彩。

但任务倒计时不会因为他的脸疼而停止。意识里那鲜红的数字冷酷地跳动着:67:42:15… 他只能强忍着脸颊的刺痛和满心的憋屈,把注意力投向旧手机上那个简陋的监控APP。

屏幕幽幽亮着。代表【情绪数据流】的方框里,数值和简短的标签依旧在断断续续地跳动:

[基线波动 -0.02]

[反刍声识别 (频率:0.8Hz 时长:38s)]

[低频哼鸣 (强度:弱)]

[活动量 (低频位移 持续:120s)]

[基线波动 +0.01]

……

数据流非常稀疏,时断时续,像信号不良的电台。数值波动幅度极小,标签也极其简略模糊。程嘉禾看得一头雾水。这代表什么?平静?低落?高兴?基线波动±0.01这种级别,在程序员的认知里,完全可以归类为系统噪声!

“这破模组……就给我看这个?” 程嘉禾对着手机屏幕,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这玩意儿能分析出70%准确率的情绪报告?简直是天方夜谭!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感觉任务失败、蚊虫缠身的阴影又逼近了一步。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脸都挨了,设备也装上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熬下去。接下来的三天,成了程嘉禾与牛棚、数据流以及自身羞耻心拉锯的煎熬时光。

他像个幽灵,每天无数次地溜进王叔家的牛棚。有时是借着“检查设备”的名义(王叔看他的眼神已经从警惕变成了麻木的“随你便”),有时是趁王叔下地干活,偷偷潜入。每一次进去,他都提心吊胆,既要防备大壮那随时可能甩过来的“情绪鞭子”,又要快速检查手机和耳机的状态——蓝牙连接是否稳定?手机电量是否充足?耳机麦克风有没有被草屑堵住?

大部分时间,他只能缩在牛棚角落里那个相对安全的角落,屏息凝神地盯着手机屏幕。牛棚里气味浓烈,蚊虫肆虐(这让他对失败的惩罚更加恐惧),光线昏暗。屏幕上那稀疏跳动的数据流,成了他唯一的希望灯塔,虽然这灯塔的光芒微弱得可怜。

他尝试从这些零碎的数据中寻找规律:

当大壮在安静反刍时,【反刍声识别】标签出现,频率大概在0.7-1.2Hz之间(每分钟反刍40-70次左右?),持续时间较长。基线波动极小。

当大壮走动、甩头、蹭痒时,【活动量】标签出现,伴随基线波动轻微上抬(+0.02~0.05)。

偶尔捕捉到几声低沉的“哞——”声,会出现【低频哼鸣】标签,强度有强有弱。

当王叔来添草料或饮水时,数据流会短暂密集一些,【活动量】增加,偶尔有【高频短促音】(可能是兴奋的响鼻?),基线波动会有+0.1左右的轻微上扬。

而在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午后闷热时,数据流极其稀疏,基线波动长时间维持在极低水平,甚至偶尔出现【活动量 (极低) 持续: >3600s】这样的记录。这应该就是系统描述中的“情绪低落”状态?

程嘉禾像个苦行僧,在昏暗的牛棚里,忍受着气味和蚊虫,用程序员的数据思维,艰难地解读着一头牛的生命体征。他尝试在手机日志里手动记录观察到的牛的行为(趴卧、站立、反刍、走动、进食、饮水、甩尾……),试图与模组反馈的数据标签建立映射关系。但模组给出的信息太少了!【基线波动+0.03】到底对应牛大爷是有点小开心还是单纯放了个屁?天知道!

三天的时间,在焦虑、憋闷、被牛尾巴抽过的脸颊隐痛(肿消了,但淤痕还在)以及无数次想砸了手机的冲动中,艰难地流逝。当倒计时终于跳向【00:00:00】的那一刻,程嘉禾几乎是虚脱般地瘫坐在牛棚角落的干草堆上(离大壮远远的),后背被汗水浸透,脸色苍白。

【叮!进阶任务:情绪波动记录与解析——数据采集阶段完成!】

冰冷的系统提示如同天籁,又像是新的催命符。

【请宿主整合原始数据流及关联观察记录,生成可视化情绪波动分析报告。报告需包含:情绪状态曲线图、关键波动点标注、简要归因分析。报告准确率需达到70%以上。报告提交倒计时:23:59:59…】

还有报告要写!还有准确率要求!

程嘉禾眼前一黑。他看着手机里存储的那一堆断断续续、意义不明的数据流和自己在日志里记录的、同样语焉不详的观察笔记(“上午趴着不动,尾巴偶尔甩”、“添草时起来吃了两口,又趴下”、“下午三点左右烦躁地蹭柱子”、“傍晚叫了两声,声音低沉”……),感觉这比让他再写三天代码还难。

他抱着最后的希望,用意念“点”开背包里那个绑定过的【初级生物情绪感知模组】图标。也许……也许系统能帮忙自动生成报告?

【模组核心功能为提供情绪标尺及基础数据整合框架。报告生成需宿主基于整合数据流及关联信息,进行主观分析判断。请宿主发挥逻辑思维能力。】 冰冷的回应彻底掐灭了他偷懒的幻想。

“主观分析判断?判断一头牛的心理活动?” 程嘉禾绝望地哀嚎一声,感觉自己的专业尊严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他认命地抓起手机和充电宝,像逃离魔窟一样,再次溜出牛棚,冲回自己的西屋。

锁上门,拉上那破旧的窗帘(虽然没什么用),将外面世界的阳光和窥探隔绝。他坐到那张布满灰尘的书桌前,打开旧笔记本电脑。屏幕幽幽的光照亮了他疲惫而专注的脸。他像一个即将面对最终Boss的勇者,开始了他职业生涯(或许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离谱的一份报告撰写工作。

首先,是数据导入。他把手机里那三天断断续续的数据流日志文件导出来。格式混乱,时间戳不连续,数值和标签混杂。他不得不先写个小脚本进行数据清洗和格式化,提取时间、数值波动、标签类型等关键字段。

然后,是可视化。他用最简陋的绘图工具,以时间为横轴,模组反馈的“基线波动值”(被他强行理解为“情绪指数”,虽然他知道这很不科学)为纵轴,绘制了一条极其曲折、大部分时间在接近零点的低位徘徊、偶尔有几个微小波峰的折线图。看着那条宛如心电图濒死线的曲线,程嘉禾嘴角抽搐。

接着,是标注关键波动点。他对照着自己那本潦草的观察笔记,在情绪曲线的相应时间点添加标注:

[07:30 王叔添草]:情绪指数 +0.12(短暂活跃)

[11:45 持续趴卧]:情绪指数 -0.05(持续低迷)

[14:20 烦躁蹭柱]:情绪指数 +0.08(波动异常?)

[17:40 低沉鸣叫]:情绪指数 -0.03(伴随活动量增加?)

每一个标注都写得他无比痛苦,充满了猜测和不确定。他感觉自己像个在犯罪现场瞎蒙的蹩脚侦探。

上一章 第十二章 代码监控“牛大爷”(下) 拒绝内卷后,我被系统绑架去种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四章 报告出炉与亲和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