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联球场的欢呼声仍在夜空中回荡,球员通道内却已褪去了赛后的狂热。赵永逸刚走下教练席,就被迎面而来的俱乐部体育总监哈桑叫住。“首场胜利固然重要,但我们得聊聊防守端的问题。”哈桑递过一份数据报表,指尖在“对手反击次数12次”的字样上轻轻一点。
赵永逸接过报表,眉头微蹙。刚才比赛中范戴克关键铲断的画面还在脑海中闪现,但数据不会说谎——对手通过边路突破制造的威胁,比训练中模拟的多了4次。“边后卫助攻后的回防速度,还有中场与后防线的衔接,确实需要调整。”他边说边掏出笔,在报表边缘标注下“周三加练边路协防”的字样。
回到更衣室,球员们正围着战术板讨论比赛细节。莱万举着水瓶,正跟穆勒比划着上半场那次未成功的反越位:“当时如果再晚启动半秒,你的传中我就能直接包抄。”德布劳内则在战术板上画着传球路线,身旁的克罗斯不时补充两句。看到赵永逸进来,更衣室瞬间安静下来。
“这场胜利值得庆祝,但我们不能忽视问题。”赵永逸走到战术板前,指着对手反击时的跑位示意图,“对手三次通过右路突破制造威胁,都是利用了我们边后卫前插后的空档。”他转头看向阿拉巴,“接下来的训练,你要和中场球员磨合协防节奏,必要时收缩防守,别给对手可乘之机。”
阿拉巴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范戴克主动站起身:“教练,下半场我有两次上抢时机判断失误,差点给对手留下空档。”赵永逸摆摆手,语气缓和:“你的身体对抗和回追速度已经帮球队化解了多次危机,磨合需要过程,但下一场对阵多特蒙德,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容错。”
提到“多特蒙德”,更衣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作为德甲德比的老对手,多特蒙德的快速反击和主场气势,历来是拜仁的难题。穆勒拍了拍桌子:“怕什么?上赛季我们客场不也赢了吗?这次有范戴克在,他们的前锋别想轻易靠近禁区!”
玩笑话没能完全驱散紧张,赵永逸清了清嗓子:“明天放假一天,好好调整状态。后天训练重点练防守反击,德布劳内和克罗斯要多和边锋配合,利用速度撕开对手防线。”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球员,“德比战不仅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心态的比拼。我们要拿出今天最后十分钟的防守韧性,也要保持上半场的进攻锐气。”
第二天下午,赵永逸的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范戴克的经纪人。“我的客户对目前的处境有些担忧,”经纪人开门见山,“他担心自己无法快速融入球队,影响后续的国家队选拔。”赵永逸端过一杯咖啡,平静地说:“你可以告诉范戴克,我给他的承诺不会变。首场比赛他的表现已经超出预期,接下来我会给他更多时间适应战术,至于国家队,只要他保持现在的状态,荷兰队教练组不会看不到。”
送走经纪人,赵永逸打开电脑,开始研究多特蒙德最近的比赛录像。屏幕上,多特蒙德的前锋哈兰德一次次利用身体优势突破防守,中场布兰特的直塞球更是精准得让人窒息。他边看边在笔记本上标注:“哈兰德擅长中路接应,范戴克要重点盯防,博阿滕辅助协防;布兰特的传球路线要提前预判,中场需加强拦截。”
周三的训练场上,拜仁球员们的热情比往常更高。范戴克和博阿滕一组,反复练习着双人防守配合。面对莱万的模拟进攻,范戴克一次次精准判断出传球路线,将球成功断下。德布劳内则在中场与边锋演练传切配合,他的一脚过顶长传,准确找到了高速插上的科曼,科曼接球后一脚劲射,皮球擦着门柱飞入网窝。
训练结束后,德布劳内主动找到赵永逸:“教练,我觉得对阵多特蒙德时,我们可以尝试更多中路渗透,利用莱万的牵制力,给边锋创造内切机会。”赵永逸眼前一亮,拿出战术板:“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我们可以让克罗斯拖后组织,你和穆勒在前场灵活换位,打乱对手的防守部署。”
距离德比战还有三天,安联球场外已经挂起了巨幅海报。球迷们自发组织了预热活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穿着拜仁球衣的身影。俱乐部官网的门票销售数据不断刷新,不到两小时,客场球迷区的门票就已售罄。
周五的战术分析会上,赵永逸播放了精心剪辑的多特蒙德战术视频。“对手的弱点在边路防守,他们的边后卫助攻幅度大,回防速度慢,”他指着屏幕,“我们要利用这一点,科曼和格纳布里要多从边路突破,给中路的莱万创造射门机会。防守端,一旦丢球要立刻回防,不能给哈兰德反击的空间。”
球员们认真地做着笔记,范戴克举手提问:“教练,如果哈兰德和布兰特打配合,我们该如何应对?”赵永逸笑着回答:“这就是我们这几天训练的重点。你负责贴身盯防哈兰德,博阿滕注意拦截布兰特的传球,中场球员要及时回防,形成三层防守体系。”
会议结束后,赵永逸独自留在会议室。他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训练场景和比赛预案。德比战的压力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但看到球员们这几天的进步,他又充满了信心。“只要保持这份专注和团结,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他轻声自语,随手将战术板上的“多特蒙德”划上圈,旁边写下四个大字:“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