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锦月如歌:万人嫌训狗手札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子夜归  强取豪夺     

【锦月+子夜归】肢体色诱

锦月如歌:万人嫌训狗手札

训狗第二招:制造肢体接触。

————————————————

玄鉴司那扇少有人叩响的大门,近日却被相府的马车踏破了门槛。

徐娉婷不再带着价值连城的珍宝过来,而是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里面放上她“亲手”熬制的羹汤或点心。

她依旧穿着最时兴的绫罗绸缎,发间珠翠生辉,但眉眼间的骄纵刻意收敛了几分,换上了一副我见犹怜的温婉姿态。

徐娉婷“梅主事,公务繁重,也需爱惜身子。这是娉婷亲手熬制的冰糖雪梨,最是润肺清心。”

她声音放得轻柔,将食盒放在堆满卷宗的案几上。

梅逐雨从卷宗中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掠过食盒,最终落在徐娉婷努力维持的温柔笑脸上。

梅逐雨“多谢徐小姐美意,下官心领。只是衙署之内,不宜私受馈赠,于礼不合。”

他的拒绝依旧干脆,甚至懒得去拆穿那并非她亲手所制。

徐娉婷嘴角的笑容一僵,心底暗骂一声“榆木疙瘩”,但想到昨夜惊醒时的恐惧,又强行将火气压下。

她微微垂下眼睫,露出一段白皙脆弱的脖颈,声音里带上一丝恰到好处的委屈与坚持。

徐娉婷“梅主事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那日若不是梅主事,娉婷早已……娉婷只是心中难安,想略尽心意,求个踏实。”

她这番作态,配上那绝色的容颜,寻常男子见了只怕心早已软得一塌糊涂。

梅逐雨却只是沉默地看着她,仿佛已经看穿了她的伪装。

梅逐雨“邪祟已除,徐小姐无须再惧。心若不安,可多诵《清静经》。外物之赠,于心安无益。”

《清静经》?徐娉婷险些维持不住脸上的表情。她何时这般低声下气过,却又接连碰壁?

然而,就在她气恼之时,却敏锐地捕捉到一点异样——梅逐雨的目光,似乎在她方才被食盒压出红痕的指尖上,扫了一眼。

虽然快得如同错觉,但他确实看了一眼。

徐娉婷心中顿时雪亮。原来他不是全然无动于衷,只怕是从未经历过男女之事,甚至可能极少与女子接触。

既是如此,那便给他些刺激。

徐娉婷“哎呀——”

她佯装被他的话噎住,一时语塞,脚步不经意地一滑,身子便软软地朝着梅逐雨的方向倒去。

这一下太突然,梅逐雨几乎是条件反射地起身一扶。下一刻,温香软玉便撞入怀中。

徐娉婷的手紧紧抓住他玄色官服的衣袖,指尖隔着衣料,感受着他手臂绷紧的线条。

她仰起脸,吹气如兰,红唇几乎要擦过他冷硬的下颌。那双妩媚的眼睛里蒙着一层受惊的水光,就这般直直地望着他。

徐娉婷“抱,抱歉……站得有些乏了,一时未站稳……”

她的声音又轻又软,带着慌乱无措,抓着他衣袖的手却并未松开。

梅逐雨的身体有瞬间的僵硬。女子柔软的娇躯紧贴着他,陌生又甜腻的香气蛮横地侵入他的感官。他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她云鬓间冰凉的金饰贴在自己的颈侧,激得那一片微微战栗。

他从小在常曦宫学习术法,所见多是同门或妖邪鬼魅,何曾与女子有过这般近距离的接触?

道心,微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极小的石子,涟漪虽微,却切实存在。

但他很快定下心神,手臂稳稳地将她扶正,随即立刻松开了手,后退半步,重新拉回到安全距离。

他的动作称得上彬彬有礼,唯有耳根处泛起的红晕,泄露了方才那片刻的失态。

梅逐雨“徐小姐小心。此地杂乱,恐污了小姐衣裙。若无事,还是……”

徐娉婷“我明日再来看你。”

徐娉婷抢先一步打断了他的逐客令。她已然窥见了他冰封外表下的裂痕,达成了目的。虽然心中雀跃,但面上却恢复了相府千金的高傲。

徐娉婷“这甜汤留着,你若不喝,便分与旁人。”

她不再给他拒绝的机会,带着守在门外的侍女转身离去,裙裾翩跹,如同一只骄傲的蝴蝶。

///

她走后,梅逐雨试图集中精神于手中的卷宗,但眼前的墨字却有些飘忽,完全读不进去。

他知道徐娉婷并非真的倾心于他,只是想将他变为可供驱使、护她周全的“护身符”。

她这几日的高调行径,已经引得玄鉴司内外窃窃私语,那些探究的目光于他而言,很是麻烦。

他当初选择玄鉴司,正是因为它形如虚设,便于隐藏身份,行事低调。徐娉婷的举动,无异是将他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这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

理智告诉他,应该更加冷硬地拒绝,让她彻底死心。可是……

他想起那张明媚娇艳的脸庞,想起那双眼睛里藏不住的娇纵与算计。

那是一种与他自身的沉静内敛截然相反的特质,热烈,张扬,甚至带着点不管不顾的任性妄为。

就像终日面对寒雪枯松的人,突然见到一株开得极致浓艳、甚至带毒的花,明知危险,却仍会被那前所未见的鲜活色彩吸引住。

他闭上眼,心中默念清心诀。

但这一次,脑海中的杂念却未能像往常般迅速消散。

他竟第一次觉得,这玄鉴司……有些闷热。

道心,已乱。

————————————————

最喜欢调戏纯情道士啦。

老实人黑化之后可是很疯的。

上一章 【锦月+子夜归】权财利诱 锦月如歌:万人嫌训狗手札最新章节 下一章 【锦月+子夜归】弃猫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