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霓虹把小旅馆的玻璃窗染成流动的彩,我把最后一份园区验收清单拍在床头柜上,指腹还沾着打印纸的温热。马强瘫在对面的床上,迷彩裤上还留着上个月在工地搬设备时蹭的灰,他举起半瓶冰可乐晃了晃,气泡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三个多月,从荒草地到玻璃幕墙亮灯,咱们这进度,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董思源正对着笔记本电脑调试园区的AI监控系统,屏幕蓝光映在他眼镜片上,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明天通电测试,只要AI调度模块能和生产线对接上,第一步就算成了。”王昊凑过去看屏幕,手里还攥着张手绘的园区布局草图,上面密密麻麻标着机器人工作站的位置:“我跟机械组的人核对过,每个工位的传感器都装到位了,就等明天‘大脑’启动。”
我拿起清单翻了两页,纸页边缘已经被反复摩挲得有些卷边。从最初几个人挤在临时板房里画图纸,到后来顶着烈日盯着地基浇筑,再到今天看着科技创新园的轮廓在都市夜色里亮起微光,支撑我们熬过来的,始终是那句没说出口的理想——用人工智能把人从重复的手工劳动里解放出来,让机器的精准代替人工的疲惫,让更多人能去做更有创造力的事。
马强把可乐瓶放在床头柜上,突然指着窗外远处的园区方向:“你看,顶层的测试灯还亮着,跟星星似的。”我们凑到窗边,夜色里的科技创新园像一座沉睡的未来城堡,玻璃幕墙上的灯光忽明忽暗,像是在和城市的霓虹呼应。董思源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难得的轻松:“明天启动后,第一个测试项目就是零件分拣,以前三个人一天的活,AI机器人两小时就能搞定。”
王昊把草图叠好放进包里,拍了拍我的肩膀:“哥,等明天成了,咱们得在园区门口立块牌子,写上‘始于理想,成于坚持’。”我笑着点头,心里却比谁都清楚,明天只是开始。窗外的霓虹依旧闪烁,小旅馆里的灯光温暖又明亮,我们四个挤在窗边,望着不远处那座即将苏醒的科技城堡,连呼吸里都带着期待——明天太阳升起时,属于我们的人工智能时代,就要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