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随着AI系统的最后一段代码调试完成,园区内的智能中枢发出平稳的运行提示音,再加上此前通过人才召唤计划齐聚的各领域精英各司其职,这座承载着未来构想的园区终于从图纸变为现实。站在观景台俯瞰,我抬手在全息沙盘上划出五道清晰的界线,将园区正式划分为“五大坊”,每一处都对应着核心专业领域,各司其职又紧密联动。
第一坊为“电气坊”,车间内机械臂精准组装着智能电路,AI监测系统实时调控电流参数,从基础供电到高端智能设备研发,皆出于此;第二坊“建筑坊”则包揽园区内外的基建与空间设计,BIM模型与VR技术结合,让每一栋建筑的结构与美学都达到最优;第三坊“机械坊”里,重型机床与3D打印机并行,小到精密零件,大到智能机械臂,都在这里被研发与制造;第四坊“法学坊”最为安静,律师与AI法务系统协同,为整个园区的运营、合同签订及知识产权保护搭建法律框架,规避潜在风险。
而最特殊的当属第五坊“创作坊”——这里聚集着设计师、文案、程序员等创意人才,AI辅助工具虽能提升创作效率,但创意成果的版权界定、灵感借鉴的边界划分却极为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侵权纠纷。为此,我特意从第四坊调派资深律师常驻创作坊,从项目立项时的版权查询,到创作过程中的素材合规审核,再到成果落地后的知识产权登记,全程提供法律支持。就像上次团队构思智能交互界面时,律师及时指出某设计元素与现有专利重合,避免了一场潜在的侵权诉讼。
看着五大坊有序运转,AI系统与人才无缝配合,我知道这座园区不仅是技术与创意的集合地,更是未来都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唯有专业分工明确,又做好风险规避,才能在巅峰之上走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