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农家小女沈青梧
本书标签: 古代  穿越架空 

黄豆

农家小女沈青梧

稻谷刚归了仓,地里的黄豆荚便鼓胀起来。褐色的豆壳裹着一层蜡光,秋风掠过时,荚壳相互摩挲着沙沙作响

沈青梧弓着腰拔豆棵,指尖蹭过毛茸茸的豆荚

"啪——"一株豆棵在她手里抖了抖,熟透的豆子争先恐后蹦进掌心。

日头透过院角的柚子树,在竹席上筛下铜钱大的光斑。沈老太太和儿媳沈盘腿坐着,面前铺开的黄豆堆里,瘪豆子被挑出来时发出窸窣的轻响。

阿奶树皮似的手指灵巧得很,黄豆在掌心滚两遭便知好歹。虫蛀的、干瘪的都进了破陶碗,圆润饱满的才配住进青陶瓮——那是来年的种,得挑顶精神的。小儿媳把二等货拢进粗布口袋:"够酿两缸酱了,三伏天晒透,拌上老盐卤,封坛时垫层柚子叶......"

沈青梧蹲在席子边,忽然攥住一把豆子。那些金珠子在她指缝间流动,让她想起镇上文玩铺的掌柜盘核桃的光景。"阿奶,我想发些豆芽。"她摸出块靛蓝粗布,仔细包起捧匀称的豆子。

"娇气东西!"周华慧的银簪在日头下晃了晃,"得拿井水镇着,捂在灶王爷眼皮底下,黑灯瞎火地伺候......"

"横竖比挖野菜强。"沈青梧把布包揣进怀里,眼前却浮起更远的图景:等卖了草药攒够钱,该置办盘石磨,到时候磨豆浆知晏定要撒双份糖......

日影西斜,竹席上的黄豆泛着蜜色,像谁失手打翻了装金粉的匣子。

五日后,竹篮里的豆芽顶着鹅黄小帽,白生生的根须缠成络子。热锅冷油爆香蒜末,豆芽下锅时"刺啦"一声,腾起的白雾里漫开清甜的草木气。

晚饭时这碟脆生生的炒豆芽,倒把腊肉衬得油腻了。知晏腮帮子鼓得像囤食的松鼠,阿爷就着豆芽多咽了半碗粟米饭。等收拾碗筷时,沈青梧摸出块浸透井水的粗布:"赶集日想带些鲜豆芽去镇上......"

"娇嫩货经得起颠簸?"阿奶的抹布停在豁口的碗沿。

"用湿苔藓垫着竹篮,再蒙层芭蕉叶。"沈青梧手指在围裙上擦了擦,"药铺周掌柜说过,镇上的太太就稀罕水灵物件......"

堂屋里响起算盘珠似的脆响——是大哥在破竹篾。"编个带夹层的篮子,底下蓄水不渗漏。"二哥把鞋底磕了磕:"初八我告半天工,顺道把新打的笸箩捎去杂货铺。"

月光漫过水缸时,沈青梧正把黄豆泡进陶钵。

第二次赶集,家里人做足了准备。老二扛着笸箩与竹筐,老太太小心翼翼揣着自家养的鸡蛋和鸭蛋,个个饱满周正;老五则捧着嫂子们针织的荷包与绢子,这些物件经沈青梧指点,添了几笔简单好看的花样,瞧着格外精巧,镇上的小姐们素来爱这些新鲜玩意儿。沈青梧自己备了些药草,老三则用竹篮背着水灵灵的豆芽——知道这东西不经放,一行人天刚蒙蒙亮就动身了。

到了镇上,大家各自找好位置叫卖起来。有主顾瞧见老太太的鸡蛋鸭蛋个头格外大,干脆利落地全要了,只在价钱上稍作商量便成交;一位夫人路过,瞅着老三竹篮里的豆芽鲜嫩得能掐出水,也挑了些回去。不多时,各人带的东西就卖得差不多了。最后去药铺售药草时,沈青梧还顺便打听了几味药材的市价,心里渐渐有了数。

今日收成颇丰,老三提议买点肉回去,让大家解解馋。集市上的肉价各有不同:肥肉竟比瘦肉贵些,骨头又比肉便宜,至于猪下水这类内脏,虽不值什么钱,却也得花点银子。几人合计着,买了些肥肉回去熬油,又挑了些骨头——虽说炖起汤来难免带点肉腥味,却也是难得的荤腥。

沈青梧瞧着那堆猪内脏,眼露兴致:“要不买点回去?处理好了也是道好菜。”

这话刚落,众人便连连摇头。老三第一个摆手:“小妹你可别折腾了。那玩意儿腥得能把人熏倒,哪那么容易处理干净?”

老太太也皱着眉劝:“就是,这东西看着就膈应,买回去也是糟蹋钱,还不如多称点骨头实在。”

沈青梧却笑了,语气笃定:“我在外祖家时吃过,处理得好一点不腥。回头去杂货铺买些香料,焖炒着吃香得很。”

众人一听,倒也犹豫了。这些日子沈青梧做的饭菜,确实比寻常人家细致可口,她的话总有几分说服力。

老三挠了挠头,率先松了口:“行吧,那就少买点试试?要是实在难吃,下次可不许再提这茬了。”

老太太见状,也点了点头:“就依你,少买点,别浪费了功夫。”

沈青梧笑着应了,挑了些看着新鲜的猪内脏,又仔细叮嘱摊主多剔剔边角的杂物。

猪肉佬麻利地把收拾好的内脏过了秤,拍着案板道:“一共82文。”

老太太眯眼瞅了瞅,慢悠悠开口:“都是老主顾了,便宜些不打紧,再添个猪尾巴。”

猪肉佬直摆手:“婶子这可不成,猪尾巴金贵着呢,我这都按实在价给的。”说着,他从旁边捡了段收拾干净的猪肠丢进篮子里,“得,送段肠子,这总不能再嫌了吧?”

老太太撇撇嘴,瞧着那段滑溜溜的肠子,心里虽有些嫌弃,却也知道再争下去未必有好处,便哼了一声掏出钱:“罢了罢了,总比空手强。”

猪肉佬接了钱,笑着把篮子递过来:“您老划算着呢。”

上一章 第十四章 农家小女沈青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