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谅你。”简宁平静地说:“不是为你,是为我自己。背负仇恨太累了。”
离开医院,简宁在车上打开那封信。除了一页道歉信,还有一份名单——十几位曾受周明胁迫或伤害的艺人姓名和联系方式。信末写道:“他们应该知道有人坚持说‘不’,并最终赢了。你给了我们所有人希望。”
简宁将名单拍照发给林娜:“帮我联系这些人,就说我想组个行业互助会,推动反骚扰协议的建立。”
发完消息,她望向车窗外北京的夜色。霓虹闪烁中,她仿佛看到七年前那个拖着行李箱站在北京站前的自己。那时的她只有一个简单梦想:演好戏,被人记住。如今梦想已成现实,但旅程远未结束。
前方,还有更多角色等待诠释,更多故事等待讲述。而她,已经准备好了。
《跨越太平洋》纽约片场,简宁正在拍摄最关键的一场戏——她的角色在得知亲人去世后,用中文哭诉,然后切换英语平静地接听工作电话。两种语言,两种情绪,一镜到底。
“第14场,第9次,开始!”场记打板后退开。
简宁站在窗前,手机贴在耳边。当听到“噩耗”时,她的表情瞬间崩塌,泪水夺眶而出,中文台词如决堤的洪水倾泻而出,饱含撕心裂肺的痛楚。三秒后,另一个手机响起,她深吸一口气,擦去眼泪,用流利而专业的英语应答,只有微微颤抖的下巴泄露了内心的崩溃。
“卡!完美!”艾伦·帕克导演从监视器后站起来鼓掌,“简,这就是我想要的!情感的断层与延续,太精彩了!”
全剧组响起掌声。简宁接过助理递来的纸巾,轻轻按压眼角。这场戏她反复拍摄了九次,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每次表演后都需要时间平复情绪。
“你还好吗?”饰演对手戏的英国演员汤姆·哈德森关切地问。
简宁点点头又摇摇头:“入戏太深了。”她指了指心口,“这里还有点疼。”
收工后,简宁回到酒店,泡了个长长的热水澡。手机屏幕亮起,是徐世勋发来的信息:“听说今天拍摄很顺利。别太透支自己。”
简宁嘴角微微上扬。自从金凤奖颁奖礼那晚,这位神秘的投资人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她最稳定的交流对象。他们不谈感情,只聊电影和行业,但这种默契的陪伴让她感到安心。
回复完信息,简宁打开笔记本电脑,查看工作室发来的邮件。《星辰》获得亚洲电影大奖五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杜远开始筹备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而“清泉计划”——她发起的扶持新人项目,已收到数百份申请。
最令人惊喜的是MK国际的邮件——《跨越太平洋》被选为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开幕片,这意味着她将首次踏上戛纳红毯。
简宁靠在床头,思绪飘回七年前。那时的她还在横店当群演,一天80块钱,连做梦都不敢想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