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萧明睿将霍铮召至东宫书房。这里不再是演武堂,气氛也截然不同。檀香袅袅,书卷盈架,太子端坐于书案之后,一身杏黄常服,神情是少见的端凝肃穆,储君的威仪在不经意间流露。
“霍铮,坐。” 萧明睿指了指下首的座椅。
霍铮依言坐下,背脊挺直,心中却有些打鼓。太子殿下今日召见,所为何事?莫非又是为了……他脑海中闪过昭阳公主明媚的笑脸。
“北境大捷,霍元帅居功至伟,朝廷必有重赏。” 萧明睿开门见山,目光锐利如鹰隼,直视着霍铮,“你身为霍家独子,未来承袭父志,执掌军权,已是定局。孤问你,你对此,可有准备?对景隆之军,对边疆之防,对朝堂之局,你心中可有丘壑?”
这不再是兄长的“欺负”或调侃,而是储君对未来股肱重臣的正式考校!霍铮心中一凛,立刻收束心神,正色道:“回殿下,臣虽年少,然自幼受家父教诲,深知军权之重,关乎社稷安危。景隆军制,以卫所屯兵为基,辅以京营精锐机动策应,然近年卫所屯田废弛,军户逃亡,战力堪忧。边疆之防,非止于筑墙守城,更需精骑劲旅深入草原,以攻代守,慑服诸部,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至于朝堂……” 他略一沉吟,谨慎道,“臣只知,为将者,当精忠报国,听命于君,不涉党争,不营私利。此乃家父常训,臣谨记于心。”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切中时弊,既有对军务的见解(显然是受父亲影响),也表明了霍家一脉相承的忠君立场,不卑不亢,展现出远超年龄的成熟与稳重。
萧明睿眼中掠过一丝赞许,但面上依旧沉肃。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微妙:“最后一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孤的妹妹,昭阳公主?”
霍铮的身体瞬间绷紧!心脏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骤然加速!他没想到太子会如此直接地问出这个问题!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画面:从最初的“小将军”误会,到演武堂的拼命身影,到围场那惊艳的回眸,再到她递来的汗巾和那句真诚的“恭喜”……最后定格在她提着玉兔灯、笑靥如花的模样。
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只有更漏滴答作响。
霍铮放在膝上的手悄然握紧,指尖陷入掌心。他深吸一口气,抬起眼,迎向太子审视的目光。那双总是沉静的眸子里,此刻翻涌着复杂而真挚的情感,耳根悄然泛红,但他强迫自己直视太子,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坦诚: “公主殿下……赤子之心,纯善坚韧。虽为金枝玉叶,却不畏艰苦,志存高远。臣……”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一个更准确的词,最终郑重道,“臣,敬佩殿下。”
“敬佩”二字,在此时此刻,在储君锐利的目光下,已是他所能表达的最直白、也最郑重的倾慕。不是臣子对公主的敬畏,而是一个少年对另一个灵魂的认可与向往。
萧明睿紧紧盯着霍铮的眼睛,仿佛要穿透他的灵魂,看清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书房内落针可闻,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良久,久到霍铮几乎以为自己的回答未能过关时,萧明睿紧绷的脸上,缓缓绽开了一个笑容。那笑容不同于往日的戏谑或宠溺,而是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欣慰,一种兄长托付重任的郑重。
他站起身,绕过书案,走到霍铮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次力道沉稳,带着托付之意),声音低沉而有力: “记住你今日之言!霍铮,好好待她,更要好好建功立业!唯有如此,你才能堂堂正正地站在她身边,护她一世周全喜乐!才配得上孤唯一的妹妹!莫要辜负孤的期望,更莫要……辜负了昭阳的心意!”
最后一句,已是明明白白的默许与认可!霍铮心头剧震,一股巨大的热流瞬间冲遍四肢百骸!他猛地站起身,对着太子,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郑重: “臣,霍铮,谨记殿下教诲!必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