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那年的夏天,家乡的山峦绿得像汹涌起伏的波浪,一层又一层,几乎瞧不见裸露的山石和泥土。一条宛如长蛇般的公路在半山腰缠绕,时而显现,时而隐没。
山脚之下,依着山坡建起的窑洞层层叠叠,散发着传统地域的独特韵味,这是当地颇具特色的民宿,只是看起来略显清冷。
三合院样式的木质房屋聚集在一起,当地的居民在此自由自在又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这天清晨,村子里热闹非凡,一群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人簇拥着一个少年在田间小道上慢慢挪着步子。
那少年穿着极为简单,白色衬衫搭配黑色直筒裤,袖口处艳丽的蓝玫瑰格外惹眼,一头扎眼的灰白色头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脸上挂着豪爽的笑容,手里拖着一个皮质的行李箱。
“小蔺呐,路上可得小心啊,机票啥的都拿好喽,钱要是不够就给爷爷说。”一位年长的大爷语重心长地说着,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起来。
“您就放心吧,村长爷爷,我去上大学就是想赚大钱的,回来带着乡亲们出去玩撒。”蔺雨骄傲地说着,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到了村口,车还没来呢,蔺雨就想让大家回去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在这儿等就好,可乡亲们都不依。
“你可是咱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娃,可马虎不得啊!”赵婶说道,其他人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蔺雨笑了笑,继续跟他们唠着嗑,突然有人喊了一声:“阿訇(寺里的师父)来咧。”蔺雨赶忙转身,就看到一位老者缓缓地走来。
阿訇戴着一顶绣满花纹的白色礼拜帽,身穿着白袍子。
蔺雨赶忙上前搀扶住他,笑着说道:“色俩目(一个少数民族招呼语)。”大家也跟着一口一句地问候着。
阿訇笑得慢悠悠的,看向众人说道:“色俩目,这哈人都齐活咧嘛!(大家都在呢)”
“小蔺啊,这是你师父给你的,他让我告诉你,你出师咧,江湖之上任你闯。”阿訇说着就把一个玉佩放到蔺雨的手中。
蔺雨盯着那玉佩,眼底不经意间划过一丝失落,抬起头问道:“他人呢?”
阿訇叹了口气,轻轻拍了拍蔺雨的肩膀:“你也知道的,你师父爱闯荡,夜个黑就走咧(昨天晚上就走了)。”
蔺雨愣了那么一下,沉默了几秒钟后释然地一笑,把玉佩挂在脖子上,说道:“那我就去闯一闯。”
这时,一辆面包车停了下来,蔺雨坐上车,和大家告别。
“村长爷爷,赵婶,麻烦你们照顾好奶奶,有什么事一定要给我打电话啊。”蔺雨最后叮嘱着。
“你放心撒,么麻达(没事的),咱们肯定会操心的。”赵婶说道。
蔺雨坐上车,摇下车窗喊道:“大家伙,我走咧,你们多保重啊。”
“路上保重啊。”
“不要忘嘞吃饭撒。”
“要平安回来啊。”
……
车子缓缓驶出,身后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直到再也听不见了,蔺雨的眼神变得坚毅起来,看着车子掠过梯田,掠过那座顶立一弯新月、青砖殿脊的寺时,蔺雨的目光停留了片刻,那是村里人的信仰之地,他很是尊敬这里,但他不信神,他只信自己。
他不是第一个出山的人,但他一定会带着村里人一起去看世界的,这不是玩笑话,而是他内心坚定不移的想法。
少年人总是带着一股热血劲儿,不怕前路的风急雨骤,敢为一句承诺赴汤蹈火,敢为心中热爱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