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综影视甜甜宠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同人  尊神     

皇太极CP海兰珠 历劫第一世海兰珠-判词

综影视甜甜宠

今天是皇太极来科尔沁的日子,也是她第一次历劫下凡的日子。

知道自己接到海兰珠任务的时候,昭昀就看了很多关于这位敏惠恭和元妃的话本子,她不知道历史上的宸妃算不算的上是皇太极的真爱,可如果是她,她只要独属于自己的爱,唯一的爱,唯一的偏爱。更何况她的任务本就是帮助这位可怜悲情的后宫女子得到独属于她们的爱意。

在哥哥搜集了关于人间未得圆满的故事,很多是来自于清廷皇室的,努尔哈赤和阿巴亥、皇太极和海兰珠、多铎和巴特玛、福临和董鄂妃,还有很多电视剧故事甄嬛传、如懿传……

昭昀第一眼就看到了海兰珠的生平故事,不得不说女真部族确实对比中原王庭算的上是民风开放了些。

无好无不好吧,昭昀表示尊重,她本来就是神仙一妻多夫她表示可以接受,嘻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红墙月冷,残梦牵孤影。一度春深恩宠盛,转瞬芳华催命。关河雪落无声,故园遥望难凭。纵有青史留迹,不如初见倾城。」

在紫禁城深红的宫墙内,海兰珠宛如一株幽兰,悄然绽放于权力倾轧的夹缝之中。她不曾如孝庄那般运筹帷幄,亦不似哲哲端坐凤位执掌六宫,偏是那"敏惠恭和元妃"的封号背后,藏着皇太极半生戎马里最柔软的牵挂。当暮鼓晨钟惊破宫檐积雪,唯有她的身影,能让这位铁血帝王在朱批奏折的间隙,抬眼时眸中冰雪尽融。

她的葬礼规格空前,追封谥号长达16字,成为清代后妃之最。此后两年,皇太极频繁亲祭,荒废朝政,最终在思念中猝然离世。这场帝王之恋,没有政治联姻的权衡,只有纯粹的生死相许。海兰珠用短暂的一生,证明了在冰冷的宫廷里,仍有足以融化山河的炽热真情。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海兰珠,26岁入宫嫁给了时年43岁的皇太极。

深秋的盛京,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紫禁城的甬道。二十六岁的博尔济吉特·海兰珠踏进宫门时,鬓边的珍珠步摇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这个年纪入宫,在满蒙贵族中实属罕见——她的姑姑哲哲十五岁便嫁与皇太极,妹妹布木布泰更是十三岁就入了贝勒府。而她,却像一朵迟开的芍药,在众人猜疑的目光中,缓缓绽放在帝王心间。

所以,这个年纪出嫁的海兰珠,大家一定很好奇,她之前是否有婚配、前夫是谁,但完全没有资料可考。

关于她过往的传闻,史册讳莫如深。有人说她曾遇人不淑,饱受摧残;有人说她命犯孤鸾,克死前夫。但这一切都在崇德元年的春日里,化作关雎宫檐角融化的雪水。皇太极将《诗经》里最灼热的情话鎏成匾额,为这个比他小十七岁的女子,在森严的礼制中辟出一方温柔乡。

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在蒙古草原上举足轻重的姓氏,早已与后金的命运紧紧交织。皇太极的部落需要蒙古的铁骑,而蒙古的贵族们,则看准了这位雄主逐鹿中原的野心。于是,联姻成了最牢固的盟约——血缘,比誓言更可靠。 最先被送入盛京的,是哲哲。十五岁的她,带着整个科尔沁的期望,成为了皇太极的嫡福晋。然而,十一年过去,她的膝下只有两位公主,始终未能诞下皇子。在重视子嗣的满人眼里,这无疑是一种缺憾。皇太极虽未明言,但蒙古贵族们早已察觉——他们需要新的筹码。于是,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被送入宫中。那年,她仅十三岁。可命运似乎在与博尔济吉特氏开玩笑——接下来的九年里,姑姑哲哲又生了一位公主,而布木布泰自己,也接连生下三位格格。整整二十年,姑侄二人竟为皇太极添了六位公主,却始终未能诞下一位科尔沁血统的皇子。26岁的海兰珠,被推上了命运的棋盘。她不再是待字闺中的少女,却依然美得惊心动魄。但为什么会送26岁的海兰珠出嫁?博尔济吉特氏就没有其他适龄的女子了吗?怎么会,游牧民族最不缺的就是子孙了。还是那句话,一定是特别的缘分……

草原上的明珠,总是带着风沙磨砺出的英气。可海兰珠不同——她像是被江南烟雨浸润过的白瓷,在一众明艳张扬的蒙古贵女中格外醒目。传闻这位博尔济吉特家的女儿,不仅通晓汉文诗词,眼波流转间尽是草原女儿少有的婉约风情。在和皇太极的初次见面是皇太极的弟弟迎娶哲哲的亲妹妹的婚礼现场,这么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且不说旁系关系,直系关系,皇太极即是海兰珠的姑父又是妹夫,大型宴会现场自然要碰面。大概也是因为这次初见,皇太极对25岁的海兰珠印象深刻,博尔济吉特氏顺水推舟,不到1年的时间就将海兰珠嫁过去了。同时,可能因为26岁之前的的一些经历,使得海兰珠不似其他妃嫔的强势,柔弱又可怜,这可能也是激发了皇太极这个征战沙场的英雄的保护欲。他的妃嫔大多善骑,性子也刚烈一些,善骑射而且会弄墨的少,皇太极已经娶了太多各个部落贵族的公主,海兰珠的出现恰似一堆红玫瑰里的白月光。她温顺、乖巧,重要的是她美貌她喜欢仰视他,皇太极自然把海兰珠奉为掌上珠。但爱情这东西,没什么道理可讲,喜欢就是喜欢,一见钟情是有的,更难得的是激情过后还能维持初恋般的热度。

嫁过去之后海兰珠作为侧福晋期间,两人夫妻和睦,一起研习汉人文化,一起围场狩猎。这时候的战事没有那么繁忙,所以夫妻感情随着时间的积累,日渐深厚。这两年皇太极又迎来了2位公主,始终无皇子出生。然后皇太极开始定国号“清”,这时候他开始想像治理一个国家一样去管理前朝和后宫,而不是一个部落,所以他开始学习明朝的封妃。哲哲自然是皇后,毕竟在联姻之初为了是博尔济吉特部吃下定心丸,皇太极发誓永不抛弃哲哲。但皇太极封海兰珠为“宸妃”,为四妃之首,地位仅次于哲哲。宸,“北极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枢。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百度百科的解释,你能想象这个字的贵重”。如果皇帝是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太极应该是想要海兰珠也享受帝王的长寿,一直陪伴下去,所以拿皇帝的封号去封妃。当“关雎宫”三个鎏金大字高悬于东宫门楣时,整个盛京都读懂了帝王的缱绻。此名取自《诗经》开篇——那首传唱千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字字皆是心迹。皇太极的指尖划过竹简上斑驳的古文,烛火在他眼中跳跃:“关雎,后妃之德也...风天下而正夫妇...” 他忽然掷笔大笑,墨点溅湿了袖口的龙纹。侍从惶恐垂首,却听帝王带着三分醉意叹息:“朕的海兰珠,岂止是贤妃?她是朕的蒹葭玉露,是烽烟里的桃源梦!”海兰珠仰望着新制的匾额,月光流淌在“关雎”二字的笔锋里。她轻声念诵汉文注释:“...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 唇角忽然泛起苦甜交织的笑——他给了她天下最直白的情话,却也用礼教典章为这份情筑起高墙。皇后之位属于哲哲,而“关雎”便是他能为心爱之人争得的,最接近太阳的星辰。

26岁的海兰珠踏入紫禁城时,已褪去了少女的青涩,举手投足间尽是经岁月淬炼的温润风华。这般风韵,恰似一壶陈年花雕,教尝遍琼浆的皇太极也醉了眼。帝王将《诗经》里最灼人的情话"关关雎鸠"摘下,鎏金为匾悬于她的宫门,从此"关雎宫"的月色总比别处更缠绵,连檐角铜铃都染着相思的颤音。她诞下皇八子时,皇太极欣喜若狂,破天荒为皇子大赦天下,直言此子乃“国之储君”。这份宠爱,让满蒙后宫的女子望尘莫及。

如果皇太极有写日记的习惯估计也会很煽情吧,“我愿为你放弃戎马刀剑,为你写诗为你静止,为你做不可能的事,为你我学会弹琴写词……”

廿载弓马踏碎山河,今竟畏见卿垂泪。欲焚虎符铸凤钗,恐惊烽燧碍卿眠。昨命乐师谱新声,弦涩犹胜少年挽弓时—— 原来帝王学作痴情客,比攻盛京城更难三分。

封宸妃后海兰珠怀孕了,皇太极也极其重视这胎,自己已经45岁了,他的长子已经28岁了,然而另外2个儿子还未成年。宫中多年没有新生皇子的好消息,让他有些担忧,希望这个自己所珍爱的宸妃可以为其诞下一子,打破厄运。皇太极亲自找太医为海兰珠诊治,尽心呵护,在海兰珠临盆前夕有两位庶妃已诞下皇子两位,但丝毫不减皇太极对海兰珠及腹中胎儿的宠爱,他已经规划好了,将来要带着皇子去骑马射箭,去拓土开疆,教育皇子善待自己的母亲,也是他心中的妻子。

他和宸妃在对未来的美好规划中,终于29岁的宸妃诞下了皇八子,这下,博尔济吉特家族迎来了和满族联姻23年来的第一个皇子,终于高兴了,但还能有皇太极高兴吗?好巧不巧,皇太极也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心爱的妹子又给自己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也是排行老八,皇太极觉得这是天意,立即决定决定大赦天下,这是太子才有的无上光荣,看来皇太极已经起了立储的心思了。且不说同年早2个月出生的皇子,他一生育有11个皇子,14个公主,却独有这一次大赦。据记载,皇八子诞生之庆典,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均来供奉大量贺礼,一时间,盛京城内热闹无比。此时的皇太极,称雄于东北,加之娇妻产子,诸事顺遂,可谓得意之极。此时的宸妃,宠冠后宫,又有皇子傍身,一时也是风光无两。

政治联姻的外衣下,藏着最赤诚的心动。当海兰珠在关雎宫生下皇八子时,皇太极竟破例大赦天下——这是立储君才有的殊荣。

皇太极一直和宸妃商量着要给这个孩子取什么名字好呢?皇太极想好了又否决,想好了又否决掉,总觉得配不上她的孩子。海兰珠总在他身旁,微笑的看着他,她总是仰慕的看着自己的夫君,感恩来自不易的幸福,她是个小女人,她只期盼可以相夫教子,安稳的度过一生。但天不遂人愿,皇八子不足半岁就夭折了,还没来得及取名字。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当然更伤痛,郁郁寡欢,她以为上天开始眷顾她了,给了她一个真心待她的爱人,又赐给她一个可爱的儿子,她以为她可以打破过往的流言蜚语,但老天爷似乎只是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疾风撞开关雎宫的菱花窗,吹熄了所有烛火。黑暗中,海兰珠紧紧抱着怀中逐渐冰冷的小身体,喉咙里发出幼兽般的呜咽。那个被无数珍名环绕却最终未得命名的皇八子,像一颗未及点亮星辰的露珠,消失在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里。

他下旨厚葬,赏赐如流水涌向悲恸的母亲,却堵不住宫墙罅隙里毒蛇般的耳语:“克夫...克子... ...” 这些字眼如同淬毒的针,随着夏风钻进宸妃支离的梦境。她开始整夜凝视着空摇篮,仿佛那里还蜷着粉嫩的婴孩。

海兰珠也因各种忧思郁郁寡欢,初以为是小病,皇太极以为调养数月就可以好,作为一个男人,他不停的安慰妻子,没关系的,以后他们还会有孩子的。等他下次归宫,他一定好好陪着宸妃去围场散散心,去湖边看看星星,去大草原看雪。

皇太极继续开疆拓土,自然常年在军中,战事越吃紧,越是很少回到宫中。走后不久,宸妃的妹妹庄妃后来的孝庄诞下皇九子福临。宸妃看望福临时,不免想起自己新丧的皇八子,那孩子的命为何和自己一样苦,还没来得及给他取名呢。

她本身不是内心强大的女子,但皇太极也不喜欢内心强大的女子,宸妃生性柔弱,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也弱,时常想起坎坷的前半身和皇八子的早殇,每每不能自已,又念皇太极征战在外,亦为其忧心忡忡,终于郁郁成疾。

崇德六年九月,松锦大战的烽烟中,皇太极接到八百里加急:"宸妃疾笃!"于是“太宗方伐明,闻妃而返”皇太极立即召集诸将令他们留下固守,安排好战略部署后,自己于次日凌晨即启驾返还盛京。

但翌日,使节又报,“关雎宫宸妃薨”,皇太极当即昏死了过去。此后更是悲痛欲绝,几次救醒几度昏迷,始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古来明君,皆不可过度为情所困,皇后和大臣开始纷纷谏言,“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皇太极也自责说:“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纵使皇太极拿了6个字来给宸妃谥号“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朝谥号字数最多的妃子了,而且是元妃,第一个妃子,更有嫡妻的意思,不管外人如何想,皇太极至始至终都把宸妃当自己的妻子。

“本想与你一同万岁,不曾想你先朕而去。朕不能封你为皇后,但求死能够同穴。他们说盛京城外五里之地是风水宝地,也好,朕每次去狩猎都可以去看看你。” 此后,皇太极几乎每次射猎时,都要有意无意地经过宸妃的墓地,哭祭良久。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天子,奈何情深缘浅,现在到了伤心的时候。

宸妃去世后不到一年,明朝率军大将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后降清。应该是天大的好事,可是皇太极却未出席赐宴,理由是,“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受降宴请是一个天子接受投诚该有的诚意,不出席是作为一个丈夫对妻子不渝爱情的无限哀悼。

“海兰珠,你知道啊,总有些人质疑朕对你的感情,他们居然敢在你的丧期,公然奏乐,没心肝的东西!”据史料记载,在海兰珠的丧期私自作乐遭受处罚者达数十人之多。其中更有没收家产、罚银、鞭笞等处罚。

皇太极觉得身边看似很多人,自己却形单影只,佳人驾返瑶池,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皇太极撒手人寰,享年52岁

关雎宫里似乎又回荡起七年前的声音,皇太极对伏在膝上的宸妃念道,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汗,这辈子遇见你是海兰珠这不幸一生里唯一的幸运。”

“海兰珠啊,你看天边的那朵云,像极了你的微笑,如果有来世,我希望早点遇见你。”

作者他们这一生,我更愿相信是真爱,他因为帝位无法给她至高位置,他们很爱,但确实是有皇位要继承,开国初年地位不稳要稳定蒙古拉拢后宫嫔妃,其实看到他们这一生的时候我还是很感性的,我也很能理解皇太极作为一位皇帝需要稳定前朝后宫,但是写这章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昭昀要的是偏爱,我写的也无关历史,就写自己愿意看的就好,看到历史上的皇太极不能与海兰珠合葬的悲戚,爱人永别的悲恸,爱子离世的无力……

作者那为这对满清皇室难得的“真爱”这一个真爱的故事吧

作者集宠于一身,也是集怨于一身

作者这一章就是在昭昀的视角给原主一个判词,写一个大概的生平,每一位新的人物的第一章都是这样哦~

作者感谢各位读者的喜欢~

上一章 序 综影视甜甜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清-海兰珠-初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