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下安闲,时光深处是寻常
十里桃林的花期总是格外长,粉白的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桌上,沾了半盏清茶。昭昀指尖捻起一片花瓣,轻轻放在茶水中,看着它随波轻晃,眼底满是慵懒的笑意。
“昭昀,尝尝这个。”折颜端来一碟刚做好的桃花糕,糕点上印着精致的莲纹,“照着你发间的金莲刻的,看看合不合口味。”
昭昀拿起一块咬了口,清甜的桃花香混着糯米的软糯在舌尖化开,她笑着点头:“比上次的好吃,折颜上神的手艺又精进了。”
“那是自然。”折颜得意地挑眉,“如今在人间开了那么多医馆,闲时就琢磨这些吃食,手艺可不就练出来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脚步声,东华和墨渊并肩走来,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听闻折颜新做了桃花糕,我们来凑个热闹。”东华在石凳上坐下,打开食盒,里面是两坛刚酿好的桃花酒,“这是太晨宫的酒师新酿的,带过来给你们尝尝。”
墨渊则拿出一个小巧的玉笛,放在桌上:“前些日子在昆仑虚寻到的,吹起来音色不错,想着你或许喜欢。”
昭昀拿起玉笛,指尖拂过温润的笛身,轻轻吹了个短调,清亮的笛声在桃林间回荡,引得枝头的鸟儿跟着叽叽喳喳地唱起来。“多谢。”她抬头看向三人,眼底满是暖意——曾经因因果纠葛的几人,如今竟能像老友般围坐在一起,喝茶、吃糕、聊家常,这般安稳,是她从前从未敢想的。
几人边吃边聊,从昆仑虚的弟子聊到人间的趣事,从魔界的草原聊到翼族的新谷。折颜说起在人间救治的一个孩童,孩子痊愈后送了他一束亲手编的野花;东华提到太晨宫的仙娥们种的牡丹开得正好;墨渊则笑谈弟子们练剑时闹的笑话,气氛温馨而平和。
日头偏西时,昭昀起身告辞:“爹娘还在圣山等我回去吃饭,我先告辞了。”
“路上小心。”墨渊叮嘱道。
东华则递过一个锦盒:“这里面是些天界的灵果,带回去给培林族长和馥芮夫人尝尝。”
昭昀接过锦盒,笑着道谢,转身离开了桃林。
回到素锦族圣山时,夕阳正洒在秘境的庭院里,培林和馥芮正坐在廊下等着她。馥芮连忙招手:“昭昀,快过来!刚炖好的灵髓汤,再晚就凉了。”
昭昀走过去,将锦盒递给他们:“这是东华帝君和墨渊上神送的灵果,你们尝尝。”
培林打开锦盒,拿起一颗灵果咬了口,笑着说:“还是他们有心。对了,族里的孩子们听说你回来了,都在广场上等着呢,说要给你表演新练的阵法。”
昭昀眼睛一亮:“好啊,我去看看。”
她走到广场上,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一个个穿着小小的战铠,手里拿着刻有莲纹的兵器,齐声喊道:“姑姑!”
“准备好了吗?”昭昀笑着问。
“准备好了!”孩子们齐声应道,随后整齐地列好阵形,开始演练阵法。淡紫色的莲纹在他们身边流转,阵法变幻莫测,虽稚嫩却透着认真。
昭昀站在一旁看着,嘴角的笑意从未消散。她想起上一世素锦族的战部,想起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如今族中的孩子们健康成长,能安稳地练习阵法,守护自己的家园,这便是对那些英烈最好的告慰。
演练结束后,孩子们围到昭昀身边,七嘴八舌地说着话:“姑姑,我们的阵法厉害吗?”“姑姑,我们什么时候能像你一样,去六界巡查呀?”
昭昀蹲下身,摸了摸每个孩子的头:“你们的阵法很厉害。只要你们好好练习,将来一定能成为六界的守护者,去看看这六界的美好。”
夜里,昭昀靠在父母身边,坐在窗边看星星。馥芮握着她的手,轻声说:“昭昀,你看现在多好啊,六界安稳,族里兴旺,你也终于能歇歇了。”
昭昀点头,靠在馥芮肩上:“是啊,都好了。以前总想着复仇,想着完成素锦的愿望,如今愿望实现了,才发现最珍贵的,就是这样陪着你们,看着这岁月静好。”
培林看着女儿,眼中满是欣慰:“你为素锦族、为六界做了太多,往后的日子,就该为自己活了。”
昭昀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星空。识海中,四色莲缓缓旋转,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齐齐早已睡熟,发出轻微的鼾声。她知道,往后的岁月,她不再需要背负沉重的使命,不再需要面对复杂的算计,只需守着这份寻常的安稳,陪着父母,看着族中子弟长大,看着六界众生平安喜乐。
日子就这样在平淡的温馨中缓缓流淌。春天,昭昀会陪着父母去草原看马兰花;夏天,会在江南的雨巷里听评弹;秋天,会去昆仑虚看弟子们收获灵谷;冬天,会在太晨宫和东华、墨渊、折颜一起煮酒赏雪。
这一日,昭昀又坐在了十里桃林的桃树下。桃花依旧盛开,茶香依旧袅袅,身边的人依旧相伴。她拿起玉笛,轻轻吹起,笛声悠扬,穿过桃林,穿过岁月,传到了六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安宁的声音,是幸福的声音,是时光深处最寻常,也最珍贵的声音。
她知道,这样的日子,会一直继续下去,直到地老天荒,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