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昭第一反贼回忆录
本书标签: 古代  架空历史  穿越 

第二十四章 双轨

大昭第一反贼回忆录

招生考试当日,场面壮观。

农田考场里,考生们挥汗如雨地犁地;工坊考场中,铁锤敲击声震耳欲聋。

郑家小少爷握着锄头,手心磨出血泡,哭丧着脸。

“本公子读圣贤书的,为何要考种地?!”

监考的周闯冷笑。

“郑公子,你刚才不是说‘农家活简单’吗?继续啊,这垄地犁不完,零分!”

不远处,一个瘦小的女孩正熟练地操作纺车,旁边考官连连点头。

“不错!免试入学!”

放榜日,技校门口哭声笑声齐飞。

“我中了!我中了!”

铁匠儿子张铁蛋举着录取书狂吼。

“俺爹说祖坟冒青烟了!”

郑家小少爷看着自己“犁地科:不合格”的成绩单,瘫坐在地。

“完了……我爹会打死我的……”

人群突然分开,谢蘅带着一队女官走来。

“落榜的听着!女子可报名纺织特别班,包教包会!”

世家小姐们面面相觑,突然有个绿裙姑娘站出来。

“我报!”

开学典礼,皇帝亲临。

萧睿看着台下八百名工农子弟,朗声道:

“从今日起,你们是大昭的栋梁!

朕不管你们出身,只问你们本事。”

他亲手揭开校碑,上面刻着八个大字:

“手脑并用,创造未来”

角落里,赵贞吉小声嘀咕。

“有辱斯文……”

严鸿突然开口:“赵公,你家的纺机作坊,去年赚了多少?”

赵贞吉一愣。

“八千两……”

“今年会更多。”

首辅淡淡道。

“这批学生毕业,能让你产能翻倍。”

老臣哑口无言。

深夜,技校档案室。

陈默正在整理学生名册,忽然听见窗响。

萧景琰鬼鬼祟祟翻进来。

“老默!本宫有个好主意!”

“嗯?”

“咱们开个太子特别班吧!”

太子两眼放光。

“教世家子弟养猪!”

陈默:“……”

“真的!”

萧景琰手舞足蹈。

“郑家那小子上周偷偷找我,说宁愿养猪也不想再考犁地了!”

陈默扶额。

“殿下,这是技校,不是整蛊学堂……”

“一样的一样的!”

太子掏出一本小册子。

“你看,教材我都编好了,《科学养猪之饲料配比》。”

陈默定睛一看,署名:东宫农业研究院

他忽然觉得,让世家子弟吃点苦头,似乎也不错。

秋收时节,技校试验田大丰收。

学生们捧着沉甸甸的稻穗,笑得见牙不见眼。

张铁蛋在打谷场上高喊:“陈大人!明年俺要考工部!”

绿裙姑娘举起纺锤。

“我要去将作监!”

远处,郑家小少爷蹲在猪圈里,哭唧唧地给母猪接生。

“殿下!它咬我!”

萧景琰啃着苹果。

“加油!接生成功,本宫保你进户部!”

陈默望着这一幕,忽然想起《选集》里的一句话: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他笑了笑,转身走向正在建设的第二校区。

那里,将是大昭未来的根基。

……

翌日,琼安县郊外,一座青砖黛瓦的学府静静矗立。

陈默站在山门前,望着匾额上“琼安书院”四个苍劲大字,手指微微发抖。

“陈大人,久等了。”

身后传来脚步声,严鸿一袭素袍,负手而立。

山风拂过他的白发,那双锐利的眼睛却比任何时候都亮。

陈默深吸一口气。

“首辅大人,您到底……”

“我一七年听过蔡公的演讲。”

严鸿轻抚书院门柱: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话我记了一辈子。”

陈默如遭雷击。

书院正堂,烛火通明。

严鸿从暗格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扉页赫然写着:

《教育改革纲要》

“三十年前,我和陛下相遇在琼安。”

首辅的声音平静,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他说要造反,我说要先办教育。”

他翻开笔记,指着某页示意图。

“双轨制,职校培养工匠,大学孕育思想。

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远。”

陈默盯着图纸上熟悉的双轨制结构,喉咙发紧。

“您……您和陛下……”

“我们等了三十年。”

严鸿合上册子。

“等你来补全最后一块拼图。”

三日后,太极殿上。

萧睿展开《新学制疏》,朱笔一挥。

“即日起,设大昭皇家大学与职业技术学校并立,二者同属国子监管辖,学历等同,俸禄一致。”

赵贞吉当场跳脚。

“荒谬!工匠岂能与学士平起平坐?!”

“赵公。”

严鸿冷眼扫去。

“工部治水是职校生算的水文,去年边军改良弩机,是职校生画的图纸,您家的河堤,还是他们修的。”

老臣噎住。

萧景琰突然插话。

“本宫觉得挺好!

以后工部招人,职校生直接要,大学生还得先实习半年!”

谢蘅扶额,太子又把严肃朝会带偏了。

琼安书院开学日,陈默见到了第一批学子。

二十名寒门子弟局促地站在讲堂里,最小的才十五岁,裤脚还沾着泥。

“诸位。”

严鸿亲自授课。

“今日第一课,我们讲为什么铁会生锈。”

学生们瞪大眼睛,从来没人教过他们“为什么”。

陈默站在窗外,听见首辅的声音隐隐传来:

“……锈蚀的本质是氧化反应,所以防锈的关键是隔绝空气……”

他忽然想起《选集》里的话: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与此同时,技校工坊里热火朝天。

张铁蛋正带着学弟们试验新淬火法,突然有人喊:

“快看!大学生来啦!”

众人转头,只见几个青衫学子站在门口,领头的捧着本书。

“诸位,我们奉严山长之命,来讲解淬火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变化……”

工匠们面面相觑,张铁蛋却第一个举手。

“请,请先生赐教!”

秋夜,御花园。

萧睿、严鸿、陈默三人对坐。

皇帝举起茶盏。

“三十年了,总算等到今天。”

陈默忍不住问:“前辈,您当年是怎么……”

“我?我是武汉的。”

萧睿轻笑。

“失败后,再睁眼就成了这个萧睿。”

严鸿摇头。

“我比你惨,穿成个穷秀才,二十年才爬到首辅。”

三人相视一笑,茶盏在月光下轻轻相碰。

年末考核,双轨制初显成效。

工部奏报:职校生改良的水车,使江南漕运效率提升三成;

礼部密折:大学生写的《农耕改良策》,被偷偷传抄至各州府。

职校的赤脚医生和大学的医学生联手,控制住了淮南瘟疫。

萧景琰看着奏报,突然对谢蘅说:

“本宫想办个太子学堂,既教养猪,也教……呃,为什么猪会长膘?”

谢蘅:“……”

上一章 第二十三章 “钻石” 大昭第一反贼回忆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张铁蛋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