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昭第一反贼回忆录
本书标签: 古代  架空历史  穿越 

第六十二章 医者仁心

大昭第一反贼回忆录

三个月过的很快。

盛夏的蝉鸣吵得东宫不得安宁。

萧景琰蹲在廊下,掰着手指头算日子。

“老默!三个月试用期到了!”

屋内,陈默正伏案批阅各州送来的《妇女解放进度奏报》,闻言笔尖一顿,墨汁在纸上洇开一团。

太子窜进来,抢过他手里的公文。

“别装忙了!苏姐姐今早去了城南义诊,你再不去……”

“殿下。”

陈默突然抬头。

“臣……该送什么?”

萧景琰瞪大眼睛,这木头居然会主动问了?!

太子兴奋地搓手。

“聘礼啊!虽说苏姐姐不缺钱,但总得有个心意……”

陈默摇头。

“她不会要。”

“那总不能空手去吧?!”

陈默沉默片刻,忽然从案底抽出一本册子。

封面上写着《新医典·草本纲目修订版》,扉页还有一行小字:

“陈默整理,苏沉校正”

萧景琰翻开一看,愣住了。

密密麻麻的药材图谱旁,全是陈默亲笔批注:

“苏医师言:此药性烈,孕妇忌用。”

“苏医师补:煎药时加蜜三勺。”

“苏医师笑曰:此方甚蠢,但有效。”

最后一页,是陈默新添的墨迹:

“苏沉试用期评估:优。”

“申请人:陈默。”

太子啪地合上册子,肃然起敬。

“老默,你这聘礼……绝了。”

城南义诊棚里,苏沉刚给最后一个患儿扎完针。

孩童母亲千恩万谢,硬塞来一篮新摘的莲蓬。

“姑娘,您心善,将来必有好报!”

苏沉正要推辞,忽然听见棚外一阵骚动。

陈默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七品官服,抱着医书站在烈日下,额角全是汗。

围观人群瞬间安静,又瞬间爆发出窃窃私语:

“是陈大人!”

“他来干嘛?”

“笨!肯定是找苏神医啊!”

苏沉挑眉。

“陈大人也来看诊?”

她故意晃了晃银针。

“劳碌穴还是相思脉?”

陈默耳根通红,却稳稳上前三步,将医书放在案头:

“来续约。”

他指向评估页下方空处。

“请苏医师……签批。”

苏沉垂眸,看见“申请人”三个字微微晕开的墨迹。

谢蘅的炭笔在墙头疯狂记录。

“未时三刻,陈大人送医书为聘,苏姐姐提笔又搁笔三次。”

“围观农妇起哄嫁给他,陈大人喉结动了七次。”

“最终苏姐姐在医书末页批:准。但需终身试用。”

配图:

Q版陈默头顶冒烟,Q版苏沉淡定扎针,连背景板上的吃瓜群众都画得活灵活现。

这期《民报》加印三次,全城脱销。

萧睿的贺礼来得更绝。

皇帝派黄门送来一块匾,上书“医国同心”。

结果抬匾的工匠“不小心”摔了一跤。

匾额裂开,露出夹层里的小字:

“朕赌赢了,严卿给钱。”

严鸿当晚就扣了户部拨给东宫的西瓜份例。

太子抱着半个瓜哭诉。

“老默!首辅欺负人!”

陈默正在给苏沉写药方,头也不抬。

“活该。”

乌雅听说此事,连夜派其其格送来贺礼。

一匹汗血宝马,马鞍上刻着:

“陈大人,跑慢了会被扎针。”

牧农会的姑娘们还附了首“贺诗”:

“从前针扎你,今后你护她。”

“若敢负心——”

“北海有套新刀法。”

陈默收到时,默默把马转赠给了萧景琰。

太子:“???”

陈默:“臣骑术不精。”

太子:“你明明能策马三日不歇!”

陈默:“……现在不精了。”

七夕的秦淮河,千盏河灯顺流而下,映得水面如星河倒悬。

谢蘅蹲在河畔青石上,朱笔一挥。

“女子当自立”

墨迹未干的宣纸被折成莲灯,轻轻放入水中。

岸边的姑娘们有样学样,纷纷在灯上题字。

“自立”

“自强”

“自择良人”

一盏接一盏的河灯漂远,汇成璀璨的光河。

这场“七夕放灯”是苏沉的主意。

三日前,她刚在《民报》上刊了篇文章。

《七夕本乞巧,何须只求姻缘?》

配图是女子执针,握笔,挥锤的群像。

角落还画了个Q版月老,愁眉苦脸地扯断红线:

“这届姑娘不好哄啊!”

文章一出,金陵纸贵。

最绝的是谢蘅在文末留白。

“七夕夜,放灯写愿,你敢吗?”

当晚,秦淮河畔人潮如涌。

萧景琰蹲在画舫上数灯,突然瞪大眼睛。

“老默!那盏灯上画的是你!”

陈默顺着太子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盏莲灯上绘着个冷面官吏,身旁站着执针的女医。

画工粗糙,却神韵十足。

灯尾题着小小一行字:

“愿天下女子,皆可自择前路。”

陈默耳根微热,转头看向岸边的苏沉。

她正教几个女童折灯,素手翻飞间,一盏莲花已成。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仰头问。

“姐姐,你写的什么呀?”

苏沉将灯放入水中,笑而不答。

灯影摇曳,照出灯壁上的字迹。

“银针济世,不羡鸳鸯。”

这场放灯震撼了金陵。

第二天的《民报》头版,是谢蘅亲手绘的《千灯图》。

画中一盏灯格外醒目——

灯上无字,只画了把镰刀和银针交叉。

识货的一眼认出,这是乌雅和苏沉的合笔

角落里有行小字:

“严首辅夫妇放灯:愿天下夫妻,互敬互畏。”

满城哄笑,严鸿却淡定上朝,袖口还沾着河灯金粉。

北海的牧农会听闻此事,连夜搞了个草原版。

其其格带着姑娘们,把灯换成了羊皮小筏,筏上绑着燃烧的牛油火炬。

乌雅亲手放了头一盏。

筏上插着弯刀,刀柄上刻着“自立”二字。

火光顺黑水河飘远,照亮了罗斯边境的夜空。

据说对岸的罗斯守将看到河灯,吓得连夜加派了三道岗哨。

陈默站在秦淮河畔,看着最后一盏灯漂远。

灯上是稚嫩的笔迹。

“长大要当苏神医!”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自己折的灯。

素白的灯壁上,一笔一划写着:

“愿她永持银针,笑骂由心。”

灯入水时,苏沉恰好回头。

四目相对,星河无声。

金陵城的秋风吹落梧桐叶时,陈默和苏沉的婚宴在东宫偏院悄然而至。

没有十里红妆,没有锣鼓喧天。

只有满院熟人,几桌粗茶淡饭。

萧景琰蹲在灶台边烧火,脸上蹭满炭灰。

“老默!你这婚宴也太寒酸了!”

陈默系着围裙翻炒青菜。

“殿下,臣俸禄七品。”

太子噎住,转头冲谢蘅喊。

“快记!《东宫观察日记》新篇,抠门县令大婚,太子沦为伙夫’!”

谢蘅笔下生风,还不忘补刀。

“配图已备好,Q版陈默头顶白菜。”

乌雅和其其格来得最晚。

牧农会的姑娘们扛着半只烤全羊闯进来时,差点撞翻院里的药架。

“苏姐姐!”

其其格从羊腿后探出头。

“草原贺礼——现宰的!”

苏沉刚接过油纸包,乌雅又甩来个皮囊。

“马奶酒,六十度。”

她瞥了眼陈默的粗布婚服,突然冷笑。

“穷成这样?”

陈默:“……”

乌雅反手抛来块金饼。

“聘礼补上。”

萧睿的贺礼姗姗来迟。

黄门太监捧着锦盒气喘吁吁。

“陛下口谕:

陈卿穷,朕知道,但别让苏姑娘委屈。”

锦盒掀开,满院倒吸冷气。

一套赤金凤冠,霞帔上缀满南海珍珠。

苏沉却摇头。

“陛下,这不合新朝礼制。”

她指了指自己身上的素布嫁衣。

“女子成婚,何必凤冠?”

太监急得冒汗。

“可,可这是陛下旨意……”

苏仪开口:“沉妹,即是陛下旨意,收着便是。”

院门突然又被推开。

严鸿负手而入,身后跟着抱箱子的首辅夫人。

“陛下早料到了。”

首辅夫人笑着打开箱子。

一套素银头面,一支青玉药簪。

还有本手抄《新妇医典》,扉页御批:

“悬壶济世,何必红衣?”

苏沉终于动容,郑重一礼。

婚宴高潮是“合卺酒”环节。

萧景琰起哄要喝交杯,陈默耳根通红地摸出两个粗瓷碗。

乌雅突然拍案:“等等!”

她夺过酒壶,把马奶酒咕咚咕咚倒满。

“草原规矩,交碗!”

其其格补充。

“还得喝三碗!”

苏沉挑眉,接过酒碗一饮而尽。

陈默硬着头皮跟上,第二碗下肚就晃了晃。

第三碗时,苏沉突然夺过他手中的碗。

“我替他。”

满院寂静中,女医师仰颈饮尽,反手亮出空碗。

乌雅大笑:“好!这男人归你了!”

闹洞房时出了意外。

谢蘅带头要听“定情秘话”,陈默憋了半天,掏出一本账册:

《苏沉就诊记录》

翻开一看,满纸都是:

“某月某日,苏医师皱眉,疑为劳累。”

“某月某日,苏医师药箱少一瓶金疮药,恐受伤。”

“某月某日,苏医师……”

最后一页写着:

“陈默确 三个月过的很快。

盛夏的蝉鸣吵得东宫不得安宁。

萧景琰蹲在廊下,掰着手指头算日子。

“老默!三个月试用期到了!”

屋内,陈默正伏案批阅各州送来的《妇女解放进度奏报》,闻言笔尖一顿,墨汁在纸上洇开一团。

太子窜进来,抢过他手里的公文。

“别装忙了!苏姐姐今早去了城南义诊,你再不去……”

“殿下。”

陈默突然抬头。

“臣……该送什么?”

萧景琰瞪大眼睛,这木头居然会主动问了?!

太子兴奋地搓手。

“聘礼啊!虽说苏姐姐不缺钱,但总得有个心意……”

陈默摇头。

“她不会要。”

“那总不能空手去吧?!”

陈默沉默片刻,忽然从案底抽出一本册子。

封面上写着《新医典·草本纲目修订版》,扉页还有一行小字:

“陈默整理,苏沉校正”

萧景琰翻开一看,愣住了。

密密麻麻的药材图谱旁,全是陈默亲笔批注:

“苏医师言:此药性烈,孕妇忌用。”

“苏医师补:煎药时加蜜三勺。”

“苏医师笑曰:此方甚蠢,但有效。”

最后一页,是陈默新添的墨迹:

“苏沉试用期评估:优。”

“申请人:陈默。”

太子啪地合上册子,肃然起敬。

“老默,你这聘礼……绝了。”

城南义诊棚里,苏沉刚给最后一个患儿扎完针。

孩童母亲千恩万谢,硬塞来一篮新摘的莲蓬。

“姑娘,您心善,将来必有好报!”

苏沉正要推辞,忽然听见棚外一阵骚动。

陈默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七品官服,抱着医书站在烈日下,额角全是汗。

围观人群瞬间安静,又瞬间爆发出窃窃私语:

“是陈大人!”

“他来干嘛?”

“笨!肯定是找苏神医啊!”

苏沉挑眉。

“陈大人也来看诊?”

她故意晃了晃银针。

“劳碌穴还是相思脉?”

陈默耳根通红,却稳稳上前三步,将医书放在案头:

“来续约。”

他指向评估页下方空处。

“请苏医师……签批。”

苏沉垂眸,看见“申请人”三个字微微晕开的墨迹。

谢蘅的炭笔在墙头疯狂记录。

“未时三刻,陈大人送医书为聘,苏姐姐提笔又搁笔三次。”

“围观农妇起哄嫁给他,陈大人喉结动了七次。”

“最终苏姐姐在医书末页批:准。但需终身试用。”

配图:

Q版陈默头顶冒烟,Q版苏沉淡定扎针,连背景板上的吃瓜群众都画得活灵活现。

这期《民报》加印三次,全城脱销。

萧睿的贺礼来得更绝。

皇帝派黄门送来一块匾,上书“医国同心”。

结果抬匾的工匠“不小心”摔了一跤。

匾额裂开,露出夹层里的小字:

“朕赌赢了,严卿给钱。”

严鸿当晚就扣了户部拨给东宫的西瓜份例。

太子抱着半个瓜哭诉。

“老默!首辅欺负人!”

陈默正在给苏沉写药方,头也不抬。

“活该。”

乌雅听说此事,连夜派其其格送来贺礼。

一匹汗血宝马,马鞍上刻着:

“陈大人,跑慢了会被扎针。”

牧农会的姑娘们还附了首“贺诗”:

“从前针扎你,今后你护她。”

“若敢负心——”

“北海有套新刀法。”

陈默收到时,默默把马转赠给了萧景琰。

太子:“???”

陈默:“臣骑术不精。”

太子:“你明明能策马三日不歇!”

陈默:“……现在不精了。”

七夕的秦淮河,千盏河灯顺流而下,映得水面如星河倒悬。

谢蘅蹲在河畔青石上,朱笔一挥。

“女子当自立”

墨迹未干的宣纸被折成莲灯,轻轻放入水中。

岸边的姑娘们有样学样,纷纷在灯上题字。

“自立”

“自强”

“自择良人”

一盏接一盏的河灯漂远,汇成璀璨的光河。

这场“七夕放灯”是苏沉的主意。

三日前,她刚在《民报》上刊了篇文章。

《七夕本乞巧,何须只求姻缘?》

配图是女子执针,握笔,挥锤的群像。

角落还画了个Q版月老,愁眉苦脸地扯断红线:

“这届姑娘不好哄啊!”

文章一出,金陵纸贵。

最绝的是谢蘅在文末留白。

“七夕夜,放灯写愿,你敢吗?”

当晚,秦淮河畔人潮如涌。

萧景琰蹲在画舫上数灯,突然瞪大眼睛。

“老默!那盏灯上画的是你!”

陈默顺着太子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盏莲灯上绘着个冷面官吏,身旁站着执针的女医。

画工粗糙,却神韵十足。

灯尾题着小小一行字:

“愿天下女子,皆可自择前路。”

陈默耳根微热,转头看向岸边的苏沉。

她正教几个女童折灯,素手翻飞间,一盏莲花已成。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仰头问。

“姐姐,你写的什么呀?”

苏沉将灯放入水中,笑而不答。

灯影摇曳,照出灯壁上的字迹。

“银针济世,不羡鸳鸯。”

这场放灯震撼了金陵。

第二天的《民报》头版,是谢蘅亲手绘的《千灯图》。

画中一盏灯格外醒目——

灯上无字,只画了把镰刀和银针交叉。

识货的一眼认出,这是乌雅和苏沉的合笔

角落里有行小字:

“严首辅夫妇放灯:愿天下夫妻,互敬互畏。”

满城哄笑,严鸿却淡定上朝,袖口还沾着河灯金粉。

北海的牧农会听闻此事,连夜搞了个草原版。

其其格带着姑娘们,把灯换成了羊皮小筏,筏上绑着燃烧的牛油火炬。

乌雅亲手放了头一盏。

筏上插着弯刀,刀柄上刻着“自立”二字。

火光顺黑水河飘远,照亮了罗斯边境的夜空。

据说对岸的罗斯守将看到河灯,吓得连夜加派了三道岗哨。

陈默站在秦淮河畔,看着最后一盏灯漂远。

灯上是稚嫩的笔迹。

“长大要当苏神医!”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自己折的灯。

素白的灯壁上,一笔一划写着:

“愿她永持银针,笑骂由心。”

灯入水时,苏沉恰好回头。

四目相对,星河无声。

金陵城的秋风吹落梧桐叶时,陈默和苏沉的婚宴在东宫偏院悄然而至。

没有十里红妆,没有锣鼓喧天。

只有满院熟人,几桌粗茶淡饭。

萧景琰蹲在灶台边烧火,脸上蹭满炭灰。

“老默!你这婚宴也太寒酸了!”

陈默系着围裙翻炒青菜。

“殿下,臣俸禄七品。”

太子噎住,转头冲谢蘅喊。

“快记!《东宫观察日记》新篇,抠门县令大婚,太子沦为伙夫’!”

谢蘅笔下生风,还不忘补刀。

“配图已备好,Q版陈默头顶白菜。”

乌雅和其其格来得最晚。

牧农会的姑娘们扛着半只烤全羊闯进来时,差点撞翻院里的药架。

“苏姐姐!”

其其格从羊腿后探出头。

“草原贺礼——现宰的!”

苏沉刚接过油纸包,乌雅又甩来个皮囊。

“马奶酒,六十度。”

她瞥了眼陈默的粗布婚服,突然冷笑。

“穷成这样?”

陈默:“……”

乌雅反手抛来块金饼。

“聘礼补上。”

萧睿的贺礼姗姗来迟。

黄门太监捧着锦盒气喘吁吁。

“陛下口谕:

陈卿穷,朕知道,但别让苏姑娘委屈。”

锦盒掀开,满院倒吸冷气。

一套赤金凤冠,霞帔上缀满南海珍珠。

苏沉却摇头。

“陛下,这不合新朝礼制。”

她指了指自己身上的素布嫁衣。

“女子成婚,何必凤冠?”

太监急得冒汗。

“可,可这是陛下旨意……”

苏仪开口:“沉妹,即是陛下旨意,收着便是。”

院门突然又被推开。

严鸿负手而入,身后跟着抱箱子的首辅夫人。

“陛下早料到了。”

首辅夫人笑着打开箱子。

一套素银头面,一支青玉药簪。

还有本手抄《新妇医典》,扉页御批:

“悬壶济世,何必红衣?”

苏沉终于动容,郑重一礼。

婚宴高潮是“合卺酒”环节。

萧景琰起哄要喝交杯,陈默耳根通红地摸出两个粗瓷碗。

乌雅突然拍案:“等等!”

她夺过酒壶,把马奶酒咕咚咕咚倒满。

“草原规矩,交碗!”

其其格补充。

“还得喝三碗!”

苏沉挑眉,接过酒碗一饮而尽。

陈默硬着头皮跟上,第二碗下肚就晃了晃。

第三碗时,苏沉突然夺过他手中的碗。

“我替他。”

满院寂静中,女医师仰颈饮尽,反手亮出空碗。

乌雅大笑:“好!这男人归你了!”

闹洞房时出了意外。

谢蘅带头要听“定情秘话”,陈默憋了半天,掏出一本账册:

《苏沉就诊记录》

翻开一看,满纸都是:

“某月某日,苏医师皱眉,疑为劳累。”

“某月某日,苏医师药箱少一瓶金疮药,恐受伤。”

“某月某日,苏医师……”

最后一页写着:

“陈默确诊:相思入骨,唯卿可医。”

苏沉看着账册,忽然取出银针。

众人惊呼中,她只是轻轻别在陈默衣襟上:

“医嘱:终身佩戴,防病防灾。”

红烛将尽时,宾客散去。

陈默望着窗外的星河。

“委屈你了。”

苏沉正卸下素银头面,闻言回头。

“嗯?”

“没有凤冠霞帔,没有八抬大轿……”

女医师轻笑,银针在指尖一转:

“陈大人。”

“我若要凤冠,自己挣不得么?”

月光透窗,照见妆台上那本《新妇医典》。

扉页御批旁,多了行娟秀小字:

“医者仁心,何须俗礼证情?”

(完)

上一章 第六十一章求偶赋 大昭第一反贼回忆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君主离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