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亚轩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的艰难时刻,命运似乎还嫌给他们的磨难不够,一场更大的危机如暴风雨般骤然降临。
邻国突然起兵进犯璇鸢王朝,边境线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敌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势不可挡,所到之处,村庄被焚毁,百姓流离失所,一片生灵涂炭的凄惨景象。
战争的消息迅速传回宫廷,整个宫廷瞬间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混乱之中。
大臣们惊慌失措,纷纷在朝堂上争论应对之策,然而,在这混乱的局势下,一些人却将矛头指向了宋亚轩。他们旧事重提,以宋亚轩身为异国质子的身份为由,大肆宣扬他就是邻国的内应,此次进犯必定是他与邻国暗中勾结的结果。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
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大臣站了出来,神色严肃且带着几分愤怒地说道。
大臣“陛下,宋亚轩这个异国质子,自来到我朝便疑点重重。如今邻国突然兴兵犯境,这其中必定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他此前施展治愈魔力,说不定只是为了获取众人的信任,实则心怀叵测,妄图颠覆我璇鸢王朝。恳请陛下立刻将他严加审问,以绝后患!”
此言一出,其他一些大臣也随声附和,一时间,要求严惩宋亚轩的声音此起彼伏。
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眉头紧皱,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怀疑。
他看着殿下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又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张真源。
皇帝“三皇子,如今众人皆对宋亚轩的身份有所怀疑,你却一直为他辩解,你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的清白?”
皇帝的声音威严而冰冷,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张真源的心头。
张真源毫不畏惧地迎上皇帝的目光,他向前迈出一步,身姿挺拔,眼神坚定如炬。
张真源“父皇,儿臣与宋亚轩相处已久,深知他的为人。他心地善良,宅心仁厚,疫病之时,他不顾自身安危,耗尽魔力救助众人。此次为了寻找疫病源头,他又与儿臣一同深入险地,出生入死。他若真是内应,又怎会如此做?恳请父皇明察,不要被这些没有根据的谣言所误导。”
然而,皇帝并未被张真源的话轻易打动。在这关乎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不得不谨慎行事,权衡各方利弊。
皇帝“三皇子,朕明白你的心意,也知晓你与宋亚轩感情深厚。但此事非同小可,关乎我朝的安危,朕不能仅凭你的一面之词,就对如此重大的嫌疑之人网开一面。”
宋亚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对朝堂上的争论一无所知。他面色苍白如雪,嘴唇毫无血色,身体虚弱得如同风中残烛。然而,即便在昏迷中,他的眉头依旧微微皱着,似乎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张真源心急如焚,他深知,若不能尽快消除众人对宋亚轩的猜忌,不仅宋亚轩的生命将危在旦夕,他们之间的情谊也将遭受重创。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战争的紧要关头,内部的猜忌和分裂将会给王朝带来致命的打击。
就在局势僵持不下时,前线又传来急报,敌军攻势愈发猛烈,我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形势岌岌可危。
皇帝脸色大变,立刻召集将领商讨应对之策。而对于宋亚轩的处置,也暂时被搁置一旁。但众人对他的怀疑,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再次发起攻击,给宋亚轩和张真源带来更大的危机。
张真源明白,要想彻底消除众人对宋亚轩的怀疑,唯有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证明宋亚轩的忠诚。
于是,他毅然决定披上战甲,奔赴战场。
在临行前,他来到宋亚轩的病床前,看着他那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不舍和担忧。
张真源“轩儿,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会在战场上证明你的清白,你要相信我。等我回来,我们一起看这王朝恢复和平,一起走过以后的日子。”
张真源轻轻握住宋亚轩的手,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向宋亚轩承诺,也在给自己打气。
宋亚轩没有回应,只是手指微微动了一下,仿佛在回应张真源的话。
张真源看着他,眼中闪烁着泪花,但他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他知道,此刻他必须坚强,他肩负着为宋亚轩洗清冤屈和保卫王朝的双重责任。
张真源转身离开,那坚定的背影仿佛承载着整个王朝的希望。
宋亚轩望着他离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他也绝不会坐以待毙,他要尽自己所能,为张真源、为这个他已经视为第二故乡的王朝做些什么。
随着张真源奔赴战场,宫廷中的气氛愈发紧张。
众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而宋亚轩则在这压抑的氛围中,开始暗中利用自己的治愈魔力,为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们治疗伤病,增强他们的战斗力。
他的举动,渐渐被一些士兵知晓,他们对这位曾经被怀疑的质子,心中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