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没有喝酒。坐在窗前,看着城市的灯光,感到一种奇怪的清醒。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可遇发来的短信:“欢迎加入。开启你的九六五生活,别迟到。——可遇。”
我笑了,回复道:“作家从不按时起床,但顾问会准时到岗。”
第二天,我提前十分钟到达公司。可遇亲自带他参观了即将改造的老商场,那是一栋位于市中心的老式建筑,曾经辉煌,如今萧条。
“我们买下了整栋楼,”可遇说,高跟鞋在空旷的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回声,“计划保留外部结构,完全重装内部。目标是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我触摸着斑驳的墙壁,感受着历史的痕迹。
“可以保留这些痕迹,”我突然说,“不是全部翻新。让人们看到时间的流逝,这才是真正的文化。”
可遇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有道理。但董事会想要的是光鲜亮丽...”
“文化不是迪士尼乐园,”我打断她,“真正的文化有皱纹和伤疤。人们会感知到真诚。”
可遇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头。
“你说服我了。但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既保留历史感,又不显得破旧。”
接下来,我完全沉浸在工作中。白天考察场地,晚上查阅资料,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大胆的方案:将中庭改造成阶梯式阅读区;保留老建筑的部分原始墙面作为历史展区;引入24小时书店与咖啡厅结合的概念...
大多数方案都遭到各部门的质疑,但可遇始终站在我这边。每当争论陷入僵局,她总能找到折中方案,既保留我创意的核心,又兼顾商业可行性。
一个雨夜,我加班到很晚。办公室只剩下我一个人,窗外的雨像我第一次见到可遇那天一样大。我正在为一个儿童阅读区的设计绞尽脑汁,突然闻到一阵咖啡香。
“还在工作?”可遇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拿着两杯咖啡。
我揉了揉酸痛的眼睛。
“儿童区的设计...我想让它不只是放几本书和玩具的地方。”
可遇把咖啡递给他,凑过来看他的草图:“说说你的想法。”
“我在想...”我突然意识到可遇离得很近,能闻到她头发上淡淡的茉莉香气,稍微向后退了一点。
“孩子们需要的不只是阅读,而是想象的空间。也许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故事洞穴,每周邀请不同的讲故事人来...”
可遇的眼睛亮了起来。
“太棒了!我们可以联系儿童文学作家和戏剧演员...”她突然停下,看着我的脸,“你看起来很累。”
我苦笑道:“我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投入地做一件事了。”
可遇的表情柔和下来。
“我也是。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很特别。”她望向窗外的雨,“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吗?”
我摇头。
“因为《寻她》里有一段描写,主角在一个废弃商场里发现了一个老唱片店,店主坚持每天播放黑胶唱片,即使没有顾客。”可遇轻声说,“那段描写让我哭了。我想创造的就是这种有温度的商业空间。”
我惊讶地看着她。那是他写的最私人的一段,源自李金童年记忆中的一个真实场景。
“所以...”我慢慢说,“你找我不是因为我的名气或奖项。”
“是因为你的心。”可遇直视我的眼睛,“商业可以计算,但文化需要真心。这个项目需要你的真心,宋祁。”
雨声填满了两人之间的沉默。我突然意识到,这是我多年来第二次感到被真正理解。
“我会尽力的。”我最终说道,声音比自己预想的更加坚定。
。 可遇微笑着点头。
“我知道你会的。现在,回家休息吧,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她转身离开,高跟鞋的声音在空旷的办公室回荡。我看着她的背影,眼前模糊了,似乎看到花妤的背影,我刚想叫出声,眼前已经没有了人影。我低头看向自己的草图,突然有了新的灵感,迅速在纸上勾画起来。
儿童区的故事洞穴开始施工那天,我格外兴奋。为亲自监督洞穴造型的搭建,反复调整弧度以确保最佳声效。当工人们安装内部软垫时,我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胶水味。
这味道莫名熟悉。我感到一阵眩晕,眼前的场景开始扭曲...
“——我看到有个小孩在商场里迷路了。母亲跟小孩说去洗手间,让他等在玩具店门口。一股刺鼻的胶水味从装修区域飘来...然后是尖叫声,人群骚动。有人喊天花板塌了...那个小孩再也没等到母亲回来。”
“宋老师?宋老师!”工人的呼唤将他拉回现实,“您脸色很差,要不要休息一下?”
我摇摇头,却感到一阵恶心。我跌跌撞撞地走到洗手间,用冷水冲脸,看着镜中苍白的自己。二十多年了,我以为自己已经忘记那天的细节,但气味是最顽固的记忆。
“你还好吗?”可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递来一块手帕,眉头紧锁。
我想说自己没事,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曾经有个母亲...在这个商场去世的。天花板坍塌事故,2010年。”
可遇倒吸一口气。
“天啊...我不知道。集团收购时做过调查,但那起事故太早了..."
“我当时在场。”我的声音嘶哑,“所以当你说要改造这个商场时,我...我不知道为什么就答应了。也许我想改变它的结局。”
可遇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膀。“我很抱歉”
我深吸一口气,“我要继续做下去。特别是这个儿童区...我想把它做得特别好。”
可遇凝视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她只是点点头:“那我们一起去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