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一百二十年,汴京皇城。
金国最后的精锐"铁浮屠"列阵于宣德门前,重甲在夕阳下泛着血光。完颜洪烈手持祖传狼骨幡,做困兽之斗:"宋人!就算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我大金儿郎也..."
话音未落,一道青影如惊鸿掠至城楼!杨过负手立于鸱吻之上,衣袂飘飘:"看看你的身后。"
金轮猛回头,骇然发现——汴京大街小巷不知何时开满桃花!时值深秋,本不该有桃花的季节,却见漫天粉瓣如雪纷飞,每一瓣都蕴含着凌厉剑气。
"逍遥桃花阵..."郭芙的声音从另一侧传来。她婷婷立于钟楼之巅,手中桃枝簪指向狼骨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破!"
桃枝簪化作流光击中狼骨幡。那金国镇国神器应声而裂,幡中囚禁的无数冤魂呼啸而出,反噬其主!惨叫倒地,铁浮屠阵型大乱。
"就是现在!"杨过长啸一声,漫天桃花瓣如得军令,化作亿万利刃席卷金军!更神奇的是,这些花瓣避开百姓,只攻金兵,且中者不过暂失行动力,并不伤性命。
城外待命的武林群雄趁机杀入。只见少林僧棍如林,武当剑阵如云,丐帮打狗棒织成天罗地网。最惊艳的是太湖子弟——他们以程英为首,摆出改良版的"桃花奇门阵",竟能引动空中桃花瓣协同作战。
"阿弥陀佛。"金轮法王突然率蒙古僧兵出现。就当众人以为他要助金时,他却一掌拍翻金国督战队,"贫僧此来,只为化解这段百年恩怨。"
原来蒙古见金大势已去,转而与宋结盟。金银双轮旋转变形,化作巨大**转经筒**超度亡魂。梵唱声中,金兵纷纷弃械投降。
三个时辰后,金国旗坠落。幸存的汴京百姓涌上街头,发现御道竟被桃花瓣铺成粉毯——是杨过用北冥神功催动全城桃树,以这场违反时令的花雨庆祝光复。
"桃花双侠!桃花双侠!"万民跪拜,声震九霄。孩童们唱着新编的《桃夭谣》:"桃之夭夭灼华,铁蹄下开新花..."
是夜,皇宫大宴。宋帝亲自斟酒:"杨爱卿,郭女侠,此杯敬二位再造山河之功!"
杨过却举杯转向群雄:"杨某不敢居功。此杯敬所有舍生取义的英雄!"酒过三巡,他突然取出武林盟主大印放在龙案上。
"陛下,诸位前辈,"杨过朗声道,"如今山河光复,这盟主之位也该物归原主了。"
满座哗然。郭靖急道:"过儿!武林不可一日无主啊!"
"武林本就不该有'主'。"杨过微笑,"百花齐放才是春。今后各派平等共处,有难互助,岂不胜过一人独尊?"
黄蓉若有所思,率先鼓掌:"说得好!这才是真正的武林盛世!"
程英起身举杯:"谨以太湖七十二岛盟誓,永遵此约!"
"少林附议!"
"武当附议!"
欢呼声中,杨过夫妇悄然离席。月光下,两人共骑一马出了汴京。郭芙倚在丈夫怀中:"真就这么走了?"
"不然呢?"杨过轻笑,"难道等着被供进庙里当神仙?"说着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瞧,刚才顺的烧鹅。就知道大小姐没吃饱。"
郭芙噗嗤一笑,撕下鹅腿啃起来。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仿佛又回到少年时偷溜出岛游玩的时光。
三年后,宋金边境。
昔日战场已变千里桃林。商旅络绎不绝,随处可见练武之人——有镖师使"逍遥桃花掌"押镖,有村姑用"天山折梅手"摘桃,连孩童打架都带几分凌波微步的影子。
"听说这桃花武功是一对神仙夫妻所传?"
"可不是!都说那女侠发簪一指,桃花就能变成兵器呢!"
"我姥姥说她在汴京亲眼见过,花瓣雨一下,金兵就全躺平了..."
议论声中,没人注意林深处有一对普通夫妻正在摘桃。青衣男子用掌风轻震树枝,熟桃便落入粉衣女子的篮中。
"过儿你看,"郭芙突然指向不远处,"那是不是程英表姐?"
果然,程英正在教一群孩子练剑。她身旁站着个憨厚汉子,仔细一看竟是武修文!两人目光交汇时,竟有几分柔情。
"好啊,修文这小子终于开窍了。"杨过笑道,"要不要去打个招呼?"
郭芙摇头:"别打扰他们。"说着摸摸自己微隆的小腹,"咱们也该回岛了。不然娘亲又要念叨。"
桃花岛上,黄蓉果然正在训人:"都要当爹娘的人了,还整天往外跑!万一动了胎气..."见女儿女婿回来,立即变脸端出十全大补汤。
郭靖在旁偷笑,被妻子瞪了一眼才板起脸:"过儿,来书房。有事商议。"
书房墙上挂着大幅海图。郭靖指向东海某处:"倭寇近来猖獗,你..."
"郭伯伯,"杨过突然打断,"我和芙儿商量过了。抗金之事已了,我们想...真正退隐了。"
郭靖怔了怔,长叹一声:"也好。这些年,辛苦你们了。"
次日清晨,夫妻二人携手登上岛内最高峰。朝阳跃出海面,为万里桃林镀上金边。郭芙忽然拔下桃枝簪:"这个,该留给将来的孩子了。"
杨过接过发簪,发现簪身不知何时刻了一行小字:"三世缘,一世圆"。他心中触动,轻轻为妻子梳理长发,却见青丝中已藏一缕银霜。
"有白发了。"他轻声说。
郭芙转身抚上他眼角细纹:"你也是。"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有泪光闪动。
三世纠缠,半生烽火,换得此刻白首并肩。足矣。
海风拂过,漫天花雨如初遇那年。桃花岛上,新的传说正在生根发芽。而旧的故事,终在相拥的剪影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