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图书馆格外安静,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许池听趴在阅览桌上,面前摊着本《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指尖划过“遗体防腐”的章节,眉头微微蹙着——比她想象中复杂,涉及的化学知识像团缠绕的线。
“这里,”杨鑫霖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指着书中的“甲醛浓度配比表”,“和你生物课学的‘蛋白质变性’原理相通,只是剂量和环境要求更严格。”他手里拿着本借来的《有机化学基础》,书页上贴满了黄色便签,显然是提前做了功课。
许池听愣了愣,凑过去看他的便签,上面用红笔标着“关键反应式”,旁边还画了个简易的分子结构示意图,比课本上的更易懂。“你怎么连这个都懂?”她挑眉,印象里他只对历史课本里的甲骨文感兴趣。
“查了资料。”他的耳尖在晨光里泛着浅粉,把那本《有机化学》往她面前推了推,“看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我们一起理。”
桌对面传来轻笑声,石枳意正拿着本《基础护理学》,被周意手里的物理书逗笑了:“你拿《流体力学》来看静脉输液原理,会不会太复杂了?”
周意指着书中的“伯努利方程”,认真得像在解物理竞赛题:“输液时药液流动的速度,和针头粗细、液面高度的关系,能用这个公式算出来。你看,这里的‘压力差’就像……”
“好了好了,”石枳意笑着按住他的书,“我懂你的意思了——护理也需要理科思维,对吧?”她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抄着“无菌操作流程”,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护士帽,帽檐上写着“加油”。
周意看着她的笔记,忽然说:“等你学临床护理时,我可以帮你做模拟静脉穿刺的模型,用硅胶和输液管做,更直观。”他上周在家试做过一个,虽然有点粗糙,但基本能看出血管走向。
石枳意的眼睛亮了:“真的吗?那会不会太麻烦?”
“不麻烦,”他低头继续看书,嘴角却弯着,“比解物理大题简单。”
阅览区的另一角,江瑞正对着本《公安基础理论》打哈欠,肩膀被旁边的云雨轻轻撞了下。“别睡啊,”她把刚买的热豆浆往他手里塞,“你不是说要考警校吗?这可是基础。”
“我爸说实战比理论重要,”江瑞吸了口豆浆,含糊不清地说,“他让我下周去体验营练格斗,说能把我这‘花架子’练结实。”他说着挥了挥胳膊,纱布已经拆掉,伤口结了层浅褐色的痂,像枚小小的勋章。
云雨盯着他的伤疤看了会儿,忽然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银色的星星吊坠:“这个,给你。”她的耳尖红了,“我妈说戴银饰能辟邪,你去体验营……注意安全。”
江瑞的心跳漏了一拍,接过吊坠时指尖都在抖,胡乱往脖子上一挂,吊坠滑进衣领里,贴着胸口发烫。“谢了,”他挠挠头,从兜里掏出包糖往她手里塞,“这个给你,草莓味的,你喜欢。”
阳光慢慢爬到阅览桌上,照在四本摊开的专业书上——《现代殡葬技术》《基础护理学》《公安基础理论》《中国历史地理》,像四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却被同一片晨光温柔地裹着。
许池听忽然想起昨天和妈妈的对话。当她说出“想学殡葬专业”时,妈妈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太冷门了,以后会被人指指点点”。她当时没反驳,心里却憋着股劲——就像杨鑫霖说的,“每个职业都有它的光”,她想成为那个守护最后尊严的人。
“在想什么?”杨鑫霖递过来颗橘子糖,是她喜欢的口味。
“在想,”许池听剥开糖纸,甜味漫开时,心里忽然松快了,“以后会不会有人觉得我的工作‘不吉利’?”
他没立刻回答,只是从书包里掏出本泛黄的旧书,封面写着《殡葬史话》。“你看这里,”他翻到“周礼·春官”章节,指着其中一段,“周代就有‘冢人’‘墓大夫’,负责丧葬礼仪和墓地管理,是朝廷认可的官职,和史官、乐官并列。”他的指尖划过那些竖排的古文,“几千年前,这就是被尊重的职业。”
许池听看着那些古老的文字,忽然觉得心里的不安像被晨光晒化的霜。她抬头看他,他的目光落在书页上,睫毛在眼睑下投着浅影,认真得像在解读甲骨文。原来他不仅查了化学资料,还翻了古籍,只为给她找个“被尊重”的理由。
“杨鑫霖,”她轻声说,“谢谢你。”
他的指尖顿了顿,没抬头,却低声说:“我说过,你的选择都有道理。”
桌对面,石枳意正给周意讲“护理伦理学”里的案例:“你看这个‘患者知情权’的故事,是不是和历史上‘民本思想’有点像?都在说‘尊重人’。”
周意点点头,忽然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画着他和石枳意的“未来规划图”:左边是她穿着护士服的简笔画,右边是他站在实验室的样子,中间用箭头连着“互相加油”四个字。
石枳意看着那幅画,忽然想起李天一刚出现时,自己连独自走夜路都怕。而现在,她敢捧着护理书,想象自己穿着白大褂的样子——不是突然变勇敢了,是身边的人用温柔的力量,托着她慢慢站了起来。
江瑞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指着石枳意的护士画:“画得不错啊!等你当上护士,我当警察,咱们就是‘守护组合’!”他拍了拍胸口,“到时候你救死扶伤,我抓坏人,完美!”
“那我开花店,”云雨笑着补充,“给你们送花——给石枳意送向日葵,给江瑞送……狗尾巴草,符合他的气质。”
“喂!”江瑞作势要抢她的书,却被她笑着躲开,两人的影子在地板上追着跑,惊得管理员阿姨轻轻咳了一声。
杨鑫霖看着打闹的两人,忽然对许池听说:“我和周意聊过,想在大学试试做个‘历史文化科普’的小程序。”他指着手机里的草稿,“把古籍里的丧葬礼仪、传统节日习俗做成动画,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冷门知识’。”
许池听的眼睛亮了:“那我可以帮你画插画啊!比如‘清明祭祖’的场景,用我擅长的抽象风格?”
“好啊。”他点头,眼里的光比晨光还亮,“我们可以合作。”
阳光爬到书脊上,把“殡葬”“护理”“公安”“历史”几个字镀上了层金边。五个人围坐在阅览桌旁,手里的专业书虽然不同,却在彼此的目光里看到了相同的东西——对未来的期待,和被支持的笃定。
许池听低头看着《现代殡葬技术》的封面,忽然觉得那些复杂的化学公式、严谨的操作流程,不再是令人却步的难题。因为她知道,身边有个人会帮她理清楚缠绕的线;桌对面有对朋友正和她一起,在各自的书页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光。
图书馆的钟轻轻敲了十下,晨光漫过摊开的书本,像在为这些年轻的选择,铺上一层温柔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