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抱着课本走进教室时,还带着刚从办公室过来的轻快,他往讲台上一靠,先抛了个话题:“今天咱们先聊聊那些被曲解的东西。”
“比如‘老鸨’,现在听着像青楼的代名词,”他顿了顿,看着底下惊讶的眼神,继续说,“但早期的青楼,更像文人雅士的聚会地,男生们在那儿写诗论画,后来才慢慢变成风月场所。”
有同学忍不住笑出声,他又指着窗外:“还有鸳鸯,现在鞋垫上绣得常见,以为是爱情象征,其实这鸟挺渣的。要说忠诚,不如看看狼、豹子,甚至狗——动物园里的狼基本一公一母成对,公狼会逗母狼,母狼也会在草丛里吓公狼,互动得很认真。”
这话把大家逗乐了,他却话锋一转:“《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灰太狼没骗你们,他对红太狼是真专一。老祖宗写书也敢写这些,你们有空去湖对面看看鸳鸯,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等教室里安静些,他拿起课本:“今天要讲的是佘象斗的《南游记》,算是《西游记》的早期同人文。这里面的齐天大圣,会强抢民女,抢的还是公主,最后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底下瞬间一片哗然,有同学喊:“这跟《西游记》里的大圣完全不一样啊!”
“没错,”张良点头,“《西游记》里的大圣虽然长得凶,却正直善良,电视剧也三观很正,所以你们看这本可能会气炸。但这就是早期同人文的特点——基于原型再创作,未必符合原设定。”
他翻开课本:“别着急骂,先看看作者怎么写的。老祖宗写东西胆子大,咱们今天就借着这个故事,聊聊文学创作里的‘角色变形’,还有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的解读差异。”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页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同学们看着“齐天大圣强抢民女”的段落,再想起记忆里那个正直的美猴王,忽然觉得这堂课,比想象中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