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螺蛳粉,手指还带着淡淡的酸笋香味,我靠在椅背上刷手机,想消食的同时也放松下紧绷的神经。滑动屏幕时,一个“各省人专属可爱外号”的帖子突然跳了出来,点进去一看,里面列着五花八门的称呼——四川人叫“小熊猫”,重庆人叫“小火锅”,陕西人叫“小兵马俑”,看到台湾地区那栏时,我愣了一下,后面赫然写着“小当归”。
“小当归?”我下意识念出了声,心里满是好奇,转头看向正在收拾外卖盒的许年,“许年,你知道为什么叫我们台湾人‘小当归’吗?我还是第一次听这个称呼。”
许年刚把垃圾袋系好,听到我的问题,笑着走过来,拉了把椅子坐在我旁边,还顺手拿过我的手机,看着屏幕上的内容,眼神柔和了些:“这个称呼啊,可不是随便取的,背后藏着挺久的渊源呢。”
他顿了顿,组织了下语言,慢慢解释道:“你知道当归吧?是一味很重要的中药材,性温,能补血活血,还有个特别的寓意——‘当归当归,应当归来’。早年间,大陆和台湾往来还没这么便利的时候,很多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还有在台湾的大陆亲人,都盼着能早日团聚,就像盼着漂泊在外的人‘应当归来’一样。后来有人发现,台湾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合种当归,当地产的当归品质还特别好,慢慢就有人把‘当归’和‘盼归’的心意联系起来,给台湾同胞取了‘小当归’这个外号。”
我听得入了神,手指轻轻点着屏幕上“小当归”三个字,心里突然有点发暖。许年又接着说:“而且你看,‘小’字多亲切啊,像在叫家里的小孩一样。之前我去台湾旅游的时候,跟当地的阿婆聊天,提到这个称呼,阿婆还笑呢,说‘是啊,我们都是盼着团圆的小当归’。这个外号里没有别的意思,全是盼着两岸亲如一家的心意,还有对台湾同胞的亲近感。”
“原来还有这么深的意思……”我小声嘀咕,之前只觉得“小当归”听起来可爱,没想到背后藏着这么浓的牵挂。许年见我若有所思的样子,忍不住逗我:“怎么?不可爱吗?小当归?你想想,提到‘小熊猫’就想到四川人的热情,提到‘小兵马俑’就想到陕西的烟火气,提到‘小当归’,就想到台湾的温柔和大家盼团圆的心意,多贴切啊。”
我脸颊微微发烫,低头看着手机,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很可爱……就是有点突然,第一次被这么叫,感觉很亲切。”之前在台北家里,长辈偶尔会说“我们跟大陆是一家人”,但从来没听过这么具象又温柔的称呼,好像一下子把两岸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再是地图上隔着海峡的两个地方,而是像家人之间互相叫着昵称一样,温暖又自然。
旁边的司马溯凑过来,探头看着屏幕,笑着接话:“可不是嘛!我之前跟我奶奶说这个外号,我奶奶还说‘好啊好啊,都是一家人,叫什么都亲切’。以后我就叫你‘小当归司徒’啦!”
“别瞎叫!”我笑着推了他一把,心里却甜滋滋的。许年看着我们打闹,眼神里满是笑意:“其实不管叫什么,核心都是盼着团圆。你看,一碗螺蛳粉能让我们凑在一起聊天,一个小小的外号能让你感受到亲近,这些都是两岸之间剪不断的联系。以后再听到‘小当归’,你就知道,这是大家把对台湾的牵挂,都藏在这个可爱的称呼里了。”
我点点头,把手机屏幕锁上,心里的好奇变成了满满的暖意。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办公桌上,刚才吃螺蛳粉剩下的暖意还在胃里,而“小当归”这个称呼带来的温柔,却慢慢融进了心里——原来有些称呼,不只是一个代号,更是藏在细节里的心意,是跨越海峡的牵挂,是无论隔着多远,都盼着一家人团聚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