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数学课,林烬讲解完常规课程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难度颇高的竞赛题。
“这道题不记分,也不要求每个人都做。”他的目光扫过全班,最后在林珩身上短暂停留,“只是给大家体验一下竞赛题的思维模式。”
教室里安静下来,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林珩读题时感到一阵熟悉的紧张,胃部微微抽紧。他深吸一口气,想起哥哥说的“享受思考的过程”,开始尝试在草稿纸上勾勒思路。
十分钟后,林烬敲了敲讲台:“有同学解出来了吗?”
赵雨辰自信地举起手,流畅地讲述了自己的解法。他的方法很标准,但略显繁琐。
“很好。”林烬点点头,目光转向林珩,“还有其他思路吗?”
林珩感到全班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喉咙发紧。他想起昨晚和哥哥讨论过的类似题型,慢慢站起身。
“我...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他的声音起初很小,但在林烬鼓励的目光中逐渐变得清晰,“如果从这里引入辅助函数,可以简化计算步骤...”
他讲述的方法比赵雨辰的简洁许多。当他坐下时,教室里响起几声惊叹。
林烬眼中闪着骄傲的光:“非常精彩的解法!这正是数学竞赛需要的创造性思维。”
下课后,赵雨辰拦住正要离开教室的林珩:“等一下。”
林珩下意识地绷紧身体,等待预料中的嘲讽。
“你那个辅助函数的想法...”赵雨辰的表情复杂,“是从哪里学来的?”
林珩犹豫了一下:“从我哥...林老师的旧笔记里看到的。”
赵雨辰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觉得眼熟,那是林老师大学时发表过的一个定理的变形应用。”他顿了顿,语气中第一次没有了敌意,“明天放学后,我们要组织一个竞赛小组讨论,你要不要来?”
这个邀请让林珩措手不及。他看向站在讲台旁的林烬,哥哥微笑着向他点点头。
“好...好啊。”
林烬开车回家的路上,难得地打开了车载音乐。轻快的旋律中,他状似随意地说:“赵雨辰那孩子,虽然好胜心强,但本质不坏。你们可以多交流。”
林珩望着窗外流动的街景,轻声问:“哥,你大学时发表过定理?”
林烬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收紧:“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后来...后来觉得教书更有意义。”
晚餐时,林烬做的菜比平时更加丰盛。糖醋排骨、清炒莴笋,都是林珩最喜欢的。饭后,兄弟俩一起洗碗,配合默契。
“竞赛小组的讨论,我可以在旁边办公室备课。”林烬一边擦盘子一边说,“如果你觉得不自在,随时可以离开。”
林珩摇摇头:“没关系。”
周四的讨论小组比林珩想象的更轻松。除了赵雨辰,还有班上另外三个数学不错的同学。他们围坐在空教室的课桌旁,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
“林珩,你昨天那个辅助函数的想法,能再详细讲讲吗?”一个叫沈薇薇的女生问道。
林珩点点头,拿起粉笔在白板上写起来。起初他还有些紧张,但随着讲解的深入,他逐渐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忘记了周围的视线。
讨论进行到一半时,林烬悄悄推门进来,放下一袋饮料和零食,又默默离开。这个体贴的举动没有打断大家的思路,却让林珩心里一暖。
一小时的讨论结束后,赵雨辰主动走到林珩面前:“以前觉得你只是会死读书,没想到思路这么活。抱歉。”
这句直白的道歉让林珩不知如何回应,只好摇摇头:“没关系。”
回家的车上,林烬难得地好奇:“今天讨论得怎么样?”
“挺好的。”林珩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赵雨辰跟我道歉了。”
林烬微微一笑:“他是个诚实的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就敢于承认。”
那晚,林珩翻开哥哥大学时的笔记,发现里面夹着一篇发黄的论文复印件。标题下方,作者栏印着“林烬”两个字。他小心地翻阅着,那些复杂的公式和证明过程,记录着哥哥曾经的梦想。
敲门声响起,林烬端着牛奶进来,看见摊开的论文,愣了一下。
“哥,你为什么不再做研究了?”林珩鼓起勇气问。
林烬在床边坐下,目光落在论文上:“爸妈走后,我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照顾你。而且...”他顿了顿,“我发现我真正热爱的不是证明那些抽象的定理,而是把数学的美传递给学生。”
他拿起那篇论文,语气平静:“知识如果不能温暖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句话像一束光,照进了林珩心中最深的角落。他终于明白,哥哥的改变不是出于愧疚或责任,而是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周五的数学课上,林烬宣布了下周竞赛的具体安排。最后,他特别说道:“无论结果如何,我希望大家记住,竞赛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小小插曲。真正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也更加了解了自己。”
放学时,林珩收拾书包的动作比平时慢了些。当教室里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时,他走到讲台前。
“哥,明天的竞赛...”他深吸一口气,“我会尽力。”
林烬放下手中的教案,认真地看着他:“我知道你会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你能享受那个过程。”
他们并肩走向停车场,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林珩忽然想起小时候,哥哥也是这样牵着他的手放学回家。那些被伤痛掩埋的记忆,如今一点点重新变得清晰。
“明天早上,我做小笼包给你吃。”上车前,林烬说,“吃饱了,才有力气思考。”
晚餐后,林珩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回房间复习。他在客厅沙发上坐下,翻开那本天文图册。林烬见状,也放下手中的工作,在他身边坐下。
“紧张吗?”林烬轻声问。
林珩诚实地点点头。
“我第一次参加大型竞赛前夜,紧张得睡不着。”林烬回忆道,“后来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
“她说,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数学家。当我们紧张的时候,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个小数学家就被吓跑了。只有当我们安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才会回来帮助我们。”
这个简单的小故事,不知为何让林珩的心平静下来。
睡前,林烬照例送来牛奶。但这次,他还带来一个小盒子。
“明天带着这个。”里面是一支精致的钢笔,“这是我大学竞赛时用的笔,带给我不少好运。”
林珩小心地接过钢笔,冰凉的金属触感中,似乎还留存着哥哥当年的温度。
“晚安,小珩。”林烬拍拍他的肩膀,“明天我送你到考场。”
“晚安,哥。”
夜深了,林珩躺在床上,手中握着那支钢笔。月光透过窗帘,在笔身上投下柔和的光泽。他想起这一周来的点点滴滴——哥哥耐心的指导,同学们的认可,还有那些被唤醒的美好回忆。
伤口的愈合需要时间,但此刻,他不再害怕明天的竞赛,也不再害怕未来的任何挑战。
因为这一次,他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战,而是为了享受思考的乐趣,为了不辜负哥哥的信任,也为了那个正在慢慢找回的自己。
星光闪烁,长夜将明。而黎明到来时,他相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