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里巷故事多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吃亏是福

里巷故事多

永兴村的李二,是出了名的实在人。村里人提起他,总会说:“那小子,心眼好得能透亮,干活不惜力,咋吩咐咋干,从不挑三拣四。” 可这份实在,偏偏成了村里几个爱算计的人眼里的“空子”。

前阵子村西头王老五家收玉米,自家劳力明明够用,偏喊李二去“搭把手”。结果李二从早干到晚,最后就得了俩白面馒头当谢礼。路上碰见邻居张婶,张婶直叹气:“你这孩子,咋就不知道回绝?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

李二揣着馒头嘿嘿笑:“婶,多大点事儿。力气用了还能长,犯不着置气。”

张婶指着他脑门:“你呀,真是实心眼!再这么下去,早晚吃大亏!”

不光张婶,村里好心人都劝过他,可李二总说:“吃亏是福嘛。我家就三间土房,两件布衣,顶多是多干点活,累不着啥。” 大伙听了又气又急,却没辙——心说这性子,不被拿捏才怪。

果然,没过多久,村里出了件大事,李二成了最“倒霉”的那个。

永兴村百十来户人家,闲置的老房子不少,有的塌了半边墙,有的荒得长了草。村长和老人合计着把空房利用起来,村里好几户挤得厉害,像赵四家,三代人住一间半屋子,俩孩子快成年了,连个单独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村长在村口大槐树下开会:“年满十八的小子,都能领一间空房。看好了去我那登记,两家人看上同一间,我来做主分,别伤和气。”

村民们乐坏了,挤在小房子里的人家早盯着空房眼馋。接下来几天,村里热闹得很,男人们扛梯子看房顶格局,女人们围着院墙数窗户。不到三天,小院子、小平房都被抢着登记完了,唯独村东头那座最大的宅院,没人碰。

这宅院在村里独一份:青砖墙、朱漆门,院里两棵老槐树,正房就有五间,比谁家都气派。可就是这好宅子,谁都不愿意要。

几十年前,这是地主老周家的宅院。土改时,老周一家想不开,在院里老槐树上吊了。打那以后,院子就不太平。有人说半夜路过能听见女人哭,呜呜咽咽的;有人说见过穿长衫的影子在院里晃,像老周年轻时的模样;还有人说下雨天窗纸上有好多手印,像是有人在里面往外扒拉。

传言越传越邪乎,大白天都没人敢往院门口走。现在分房子,大伙更是躲得远远的,宁肯挤小破屋,也不沾这“不干净”的地方。

村长看着空荡荡的大宅院犯愁:拆了吧,怪可惜的,一砖一瓦都透着讲究;留着吧,没人住,荒久了指不定传出更吓人的话。

村会计刘老三凑过来说:“村长,这有啥难的?咱村谁不知道李二胆子大,又是实在人,要不……”

村长眼睛一亮:“对啊!李二那性子,啥都不计较,准能应下来!”

转天一早,村长把李二叫到村委会,端出一碗热茶:“李二啊,这些年你为村里干了不少活,大伙都看在眼里。村东头那大宅院,我寻思着分给你,算是村里给你的奖励。”

李二捧着热茶,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咋能不知道这是村长他们在使心眼?可瞅着村长满脸“真诚”,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是点点头:“行,谢谢村长。”

消息传到村里,张婶第一个跑到李二家:“你傻呀?那院子啥情况你不知道?这明摆着是坑你呢!”

李二正收拾东西准备搬过去,听了这话只是笑笑:“婶,我知道。可房子总得有人住,总不能一直荒着。再说,我一身正气,啥也不怕。”

张婶急得直跺脚:“你这孩子,真是……”

李二搬去大宅院那天,村里好多人扒着墙根看。有人盼着他住不下去,有人等着看他被吓得连夜跑出来,还有人偷偷嘀咕:“等着吧,不出三天,准得出事。”

李二不管这些,雇了辆板车,拉着铺盖卷和锅碗瓢盆就进了院。先把院里杂草拔了,又挑水把门窗擦干净。忙活两天,原本阴森森的大宅院愣是被收拾得亮堂起来。

站在院子里,李二叉着腰笑了:正房宽敞,窗户又大,太阳一照满屋子亮;西厢房改成厨房正好,烟囱对着后院,烧火做饭方便;院里老槐树虽然枝桠歪扭,夏天却能挡不少阴凉。他越看越满意,晚上躺在新收拾的土炕上,倒头就睡,睡得比在老房子里还香。

第一天过去,啥事没有。

第二天,李二照样早起扛锄头下地,傍晚哼着小曲回家生火做饭,一切如常。

等着看笑话的人有点坐不住了。王老五蹲在墙根下跟刘老三说:“不对啊,这都两天了,咋一点动静没有?”

刘老三嘬着牙花子:“别急,这才刚开始,好戏在后头呢。”

到了第三天晚上,还真出事了。

李二吃过晚饭,正坐在灯下补衣裳,忽然听见院里有动静。“啪嗒,啪嗒”,像是有人光着脚在地上走。他停下针线侧耳听,声音从东厢房那边传过来,慢悠悠的,像是在院里溜达。

李二放下针线站起身,没点灯,就着窗外月光走到门口,轻轻拉开一条缝往外看。院里空荡荡的,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晃,啥也没有。

“难道是听错了?”他嘀咕着正要关门,又听见“呜呜”的声音,像是有人哭,又像是风刮过窗棂,忽远忽近,听得人心里发毛。

李二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出去。站在台阶上,扬着嗓子喊:“屋里屋外的,要是有人就出来说句话。我李二行得正坐得端,不偷不抢,没啥见不得人的。要是有啥难处,说不定我还能帮上忙。”

喊完这话,院里静悄悄的,哭声没了,走路的声音也没了。李二等了一会儿,见没啥动静,回屋关了门。坐在炕沿上,他心里琢磨:“难道真有啥?” 可转念一想,自己没做亏心事,怕啥?脱鞋上炕盖了被子,继续睡。

后半夜,李二忽然被冻醒了。迷迷糊糊摸了摸身边,冰凉一片,像是有人刚坐过。他一激灵彻底醒了,坐起身借着月光往四周看,屋里啥也没有。

这时候,外屋的门“吱呀”一声开了。李二抄起炕边的扁担,壮着胆子喊:“谁?”

没人应声,可他分明听见外屋有响动,像是有人在翻东西。李二咬咬牙,举着扁担冲了出去。外屋月光更亮,他看得清楚,啥人影都没有,只有桌上的油灯在晃。

走到桌边,见油灯里的油快没了,才想起傍晚忘了添油。“难道是风刮的?”他皱着眉添了油,检查了门窗,见都关得好好的,才放下心来。

回到炕上,李二咋也睡不着了。睁着眼睛看着房梁,琢磨着那些传言。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是啥,只要咱没亏心事,就不用怕。” 这么想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转天一早,李二照样去地里干活。路过村口时,好多人盯着他看,眼神里带着探究。王老五忍不住凑过来:“李二,昨晚睡得咋样?”

李二直起腰擦了把汗:“挺好啊,这房子比我家老房子凉快,睡得踏实。”

王老五张了张嘴,想说啥又没说出来,悻悻地走了。

李二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又埋下头继续干活。他知道这些人等着看笑话,可他偏不让他们如愿。这大宅院他住得舒坦,至于那些传言,信则有,不信则无,反正他是不怕的。

日子一天天过着,李二在大宅院里住得安稳,那些传言渐渐没人提了。倒是有人看见,李二把西厢房收拾出来,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张大爷住了,还天天帮着挑水做饭。

村里人这才明白,李二不是傻,是心宽。他不计较别人的算计,也不怕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凭着一颗实在的心,把日子过得踏踏实实的。后来啊,再也没人敢随便欺负李二了,大伙都说:“这人心眼好,老天都护着,咱可不能瞎欺负。”

里巷故事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