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合肥与响水的距离
本书标签: 校园 

合肥与响水距离

合肥与响水的距离

合肥与响水的距离

姚冠宇第一次在剧组见到刘婷婷时,她正抱着剧本蹲在墙角啃苹果。1996年出生的他比2007年的她大了整整十一岁,安徽合肥的口音里总带着点慢条斯理的温和,而她开口就是江苏盐城响水那股子脆生生的劲儿。

“姚老师,这个词儿我总咬不清。”她举着剧本凑过来,苹果汁还沾在嘴角。他看着那截露在剧组服外的细白手腕,忽然想起合肥老家巷口那棵春天会飘絮的梧桐树。

后来他总在收工后留她对词。她记性好,台词过目不忘,却总在他说“再来一遍”时故意说错,眼睛亮晶晶地等着他无奈又纵容地敲她额头。剧组转场去响水拍外景时,她拉着他去看灌河的日落,河风把她的话吹得七零八落:“你看啊,这里的水是向东流的,合肥的巢湖呢?”

他没告诉她,自己偷偷查过合肥到响水的距离。高铁要穿过四个省,六百多公里,正好是他能记住的她所有小习惯的总和——她吃馄饨要加两勺醋,剧本折角总在页码右上角,看到流浪猫会蹲下来学猫叫。

杀青那天她哭得稀里哗啦,把一本写满批注的剧本塞给他:“姚冠宇,我喜欢你。”他愣了愣,伸手揉乱她的头发,像在合肥时揉乱飘进车窗的梧桐絮。

再后来,姚太太刘婷婷开始写小说。第一章里,男主角在合肥的雨夜里收到一个快递,是本剧本,每一页的空白处都画着小小的太阳。她在稿纸上写:“距离从来不是问题,就像巢湖的水和灌河的水,最终都会流向同一个远方。”

窗外的阳光落在稿纸上,她回头看了眼正在厨房煮面的男人。安徽口音混着抽油烟机的声响飘过来:“婷婷,加不加辣?”江苏姑娘笑着应一声“要得”,笔尖在纸上划出轻快的弧度。

姚冠宇第一次在剧组见到刘婷婷时,她正抱着剧本蹲在墙角啃苹果。1996年出生的他已经在合肥的影视圈摸爬滚打了几年,而2007年出生的她还是个刚从盐城响水来的实习生合肥的风,吹过响水的岸

姚冠宇第一次见到刘婷婷时,是在剧组转场合肥的大巴上。他刚结束一场夜戏,眼下带着淡青,靠着车窗看街景——梧桐树影斑驳掠过,像极了他1996年出生那年,外婆家老院墙上爬满的爬山虎。

“老师,您的剧本掉了江淮月色里的相逢

姚冠宇第一次在剧组见到刘婷婷时,她正蹲在道具组的箱子旁啃面包,阳光透过摄影棚的高窗落在她发梢,像撒了层碎金。他刚结束一场打戏,戏服还没换,带着一身汗水走过去:“新人?”

女孩猛地抬头,面包屑沾在嘴角,眼睛亮得像盐城老家秋日的晴空:“姚老师好,我是刘婷婷,跑组的。”

那年他28,她17,一个是安徽合肥小有名气的武打演员,一个是江苏盐城响水来的追梦少女。剧组的盒饭总是很烫,姚冠宇会把自己那份里的鸡腿夹给她,说“习武之人不缺这点荤腥”;刘婷婷则在他吊威亚扭伤腰时,翻遍整个影视城找到会推拿的老中医,捧着熬好的艾草膏在他房门口站到深夜。

“你为什么来当演员?”一次收工后,两人坐在运道具的卡车斗里看月亮,姚冠宇问。晚风带着横店夏夜的潮气,吹起刘婷婷的马尾。

“我爸是渔民,总说大海的尽头有另一个世界。”她晃着腿笑,“我想来看看。”

他望着她眼里的光,忽然想起自己18岁离开合肥时,母亲塞在行李箱里的那袋炒米,带着家乡的焦香。

后来姚冠宇的戏约越来越多,从武侠片里的男三号走到主旋律电影的男主,每次进组前,刘婷婷都会给他寄一箱盐城的海产干货,附上手写的便签:“剧组饭咸,记得多喝水。”她

合肥与响水的距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