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青莲醉影
“谪仙居”的喧嚣是长安夜的另一副面孔,不同于东西市的世俗热闹,这里氤氲着酒气、墨香、美人恩和怀才不遇的嗟叹,是一种更为放纵也更为颓唐的浮华。丝竹管弦靡靡,吟诗作对声、掷骰猜拳声、娇嗔劝酒声混杂成一片令人头晕目眩的声浪。
李白就在这片声浪的正中心。
他半倚在软榻上,青衫微敞,玉冠斜簪,一手执着的金樽从未空过,另一手随意搭在旁边一名琵琶女的香肩上,指尖和着拍子轻点。周围簇拥着奉承的文人、好奇的豪客、以及眼波流转、试图从他醉意朦胧的眼中捞取几句传世诗句或几分青睐的美人。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他朗声吟哦,引来满堂喝彩,随即又仰头灌下一大口烈酒,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却压不住心底那越燃越旺的空洞和厌倦。
这醉生梦死,这被追捧的风流,这锦绣堆砌的牢笼。
目光掠过那些谄媚的、讨好的、或真或假沉醉的脸孔,他嘴角那抹疏狂的笑意下,藏着一丝冰冷的清醒。他看见角落里低声交换眼神、谈论着朝堂风向的官员;看见隐在纱幕后、观察着一切的某些神秘人物的轮廓;甚至能感觉到,这浮华之下,整座长安城都在一种无形的紧绷中微微震颤。
自从那夜东市惊雷之后,这种震颤就愈发明显。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他再次高歌,挥退试图再次斟酒的侍女,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想要摆脱这令人窒息的暖香和喧嚣,去外面透口气,或许找个屋顶独自痛饮。
脚步虚浮地穿过人群,耳畔飘来一些压低的议论碎片。
“……永阳坊那边……彻底封了……” “……司空大人手段真是……” “……听说狄大人气得够呛,在陛下那儿都没讨到好……” “……噤声!莫谈国事……”
李白嗤笑一声,国事?无非是权力倾轧,无聊至极。他只想寻他的逍遥,觅他的诗境。
就在他即将踏出喧闹主厅,走向外侧回廊时,眼角余光无意间扫过二楼一间半开着门的雅阁。
里面的人并不多,气氛却与外面的纵情声色截然不同。几个看似商贾打扮、却气息精悍的男人围坐着,神色凝重,并无歌女相伴,面前的酒菜也几乎未动。其中一人,正将一个小巧的、密封的陶罐,小心翼翼地推给对面一个裹在宽大斗篷里、看不清面容的身影。
这本身并不出奇,长安暗地里的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但就在那陶罐被递出的瞬间,裹着斗篷的身影似乎为了接稳,袖口微微向上滑落了一寸!
仅仅是惊鸿一瞥!
李白醉意朦胧的眼睛却猛地眯了一下!
那手腕内侧,露出一小片极其诡异、仿佛活物般微微蠕动的暗紫色纹路!那纹路绝非寻常刺青,更像是一种……寄生之物,散发着一种让李白体内剑气都本能感到排斥的阴冷污秽之气!
而那个递出陶罐的商人,其虎口厚茧的位置,以及坐姿透出的那种经年训练的刻板,竟与日间酒楼里听人闲聊起边关将士时的描述,有几分微妙的相似!
酒意瞬间醒了大半。
一种极其突兀的、冰冷的不协调感,如同针尖刺入他过于敏感的诗人神经。
这些人,绝非凡俗商贾!那陶罐里的东西,那诡异的纹路……
他下意识想靠近些看个仔细,脚步刚动,雅阁内那个斗篷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猛地拉下袖口,凌厉的目光箭一般射向门外!
李白反应极快,几乎是同时身子一歪,仿佛醉得厉害,顺势撞翻了旁边一架摆放着酒具的红木小几!
“哐啷——!”
玉壶金杯摔了一地,碎裂声刺耳无比,顿时吸引了全场目光,引起一阵惊呼和骚动。
“哎呀!罪过罪过!”李白踉跄着,满脸醉态可掬,胡乱地拱手作揖,挡住了所有投向雅阁方向的视线。
等混乱稍平,他再抬眼望去时,那间雅阁的门已经无声地关得严严实实,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他醉眼朦胧下的错觉。
谪仙居的喧嚣很快重新淹没了一切,仿佛那段插曲从未发生。
李白站在原地,脸上的醉意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罕见的凝重和深究。他弯腰,看似去捡拾碎片,指尖却沾起一点从那陶罐可能放置的桌案边缘弹落的、极其细微的暗红色粉末,凑到鼻尖轻轻一嗅。
一股极淡的、混合着铁锈与某种腐朽草木的腥气。
他缓缓直起身,目光再次投向那扇紧闭的雅阁门,眸中最后一点迷蒙的酒意彻底消散,只剩下清冽锐利的光芒,如同出鞘的青锋。
这长安的醉生梦死之下,果然藏着些……远比诗词歌赋更“有趣”的东西。
他无声地冷笑一下,将指尖那点粉末轻轻捻去。
看来,这场盛宴,他不得不继续“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