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巴是这个帝国第三个皇帝,也是最伟大的皇帝,不仅如此,阿克巴大帝还是印度历史上孔雀帝国的阿育王大帝之后,最卓越,最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有远见卓识和文韬武略的杰出政治家
阿克巴在位期间,不仅东征西讨,南伐北攻,统一了4分五裂的硬度,建立了统一的庞大帝国,而且以杰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开明精神,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给数百年战火不息的印度带来了稳定与繁荣,开创了一个空前昌盛的辉煌时代,历史上称为“大治”,人们称颂他为“阿克巴大帝”
当胡马云还在流浪的时候,他出生了,蒙古人的习惯是,当王子出生的时候,要把金银珠宝送给群臣,但是此时的胡马云只有一些香料,只好把这些分了出去,然后给这个孩子取名叫阿克巴,意思是伟大,他希望他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刚登上王位的阿克巴仅13岁,当时阿克巴还是旁遮普的省长,拜拉姆是他的监护人,由于阿克巴年龄较小,所以大小是有拜拉姆处理,1556到1560年,也就是摄政时期
阿克巴大帝现在的领土只有德里和阿格拉地区,其余的大部分印度地区都在阿富汗首领和苏尔王朝留下来的几个贵族手里,这些贵族还想重掌王权,拉起普特人也在坚持斗争,西北地区也时常受到波斯人的进攻,比这些困难更有威胁的是,有一个印度叫首领喜木,喜木是印度教第三种性吠舍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的森严影响和持续的历史,印度是最靠前的,到现在,印度仍然存在种姓制度
印度教的种姓,把人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也就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还有首陀罗,前四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的职业,但是还有一个种姓被称为贱民,是最低等的,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
在胡马云去世以后,喜木起兵造反,很快,占领了阿格拉和德里,并且在德里建立王朝,自称“超日王”
阿克巴大帝的手下建议阿克巴大帝撤退到喀布尔,但是拜拉姆主张进攻德里,阿克巴听取了他的意见
1556年,双方的军队在帕尼帕特决战,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
蒙古军队采用迂回的战术攻击敌军两翼,同时,利用中军向前推进,充分发挥炮火和弓箭手的威力,喜木扭转不利的局面,发动攻击,但是却被射下双眼,蒙古军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阿克巴原本想要赦免他,但是拜拉姆却突然一剑杀死了他,阿克巴只好含泪,让人把它埋葬
第二次帕尼帕特战役结束了,蒙古人和阿富汗人之间长期的斗争,粉碎了阿富汗人复兴的希望,标志着帝国对印度统治权的确立,并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