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暮雪旧灯(民国)
本书标签: 幻想  民国 

一封离别

暮雪旧灯(民国)

凌晨四点,山城唯一的钟楼刚敲完最后一记,声音却像被雪吸收,连余韵都来不及扩散。

马车在祥记后门停下,门“吱呀”一声裂开一条缝,露出老掌柜半张皱纹纵横的脸。

老掌柜“进来。”

他只说了这两个字,嗓音像被炭火烤过,沙哑却温暖。

姜晚跳下马车,回身想扶沈砚青,却只触到一片空。

他终究没上车。

老掌柜“沈老师要回校?”

姜晚点头,喉咙里像塞了雪。

老掌柜叹了口气,递给她一只粗瓷杯。

老掌柜“姜汤,喝了再做事。”

姜汤滚烫,一路烫到眼眶。

姜晚仰头饮尽,把杯子扣在案上,声音稳得出奇。

姜晚“暗房在哪里?”

祥记前店卖笔墨纸砚,后院却藏着一间不足三平米的暗室。

一架折叠放大机、两只搪瓷盘、一瓶显影粉、一瓶定影液,便是全部家当。

老掌柜把门帘放下,转身出去,脚步声被雪隔在门外。

姜晚独自站在红灯下,像站在一截被岁月剪切的梦。

她先冲白天在矿洞口拍的那卷。

显影液里,钨砂的冷光、李把头的金牙、矿车的辙痕,一一浮现。

紧接着是今夜在档案室偷到的合同翻拍。

红灯映着她的指尖,像浸了血。

最后一格是她在化学实验室窗前拍的。

雪幕中,沈砚青提灯立于校门口,灯光只照出他半个侧影,另一半隐在黑暗,像被刀裁开。

姜晚忽然想起他袖口的那抹粉笔灰,想起他批作文时微微蹙起的眉。

红灯下,她的影子映在墙上,单薄却笔直。

显影完毕,她用清水漂洗胶片,动作轻得像在抚摸某个人的眉骨。

水声潺潺,她想起沈砚青临走前塞在她口袋里的那张纸。

不是地图,是一封信。

信封用旧报纸糊成,抬头却工工整整写着“姜晚小姐”。

她擦干手,拆开。

“阿晚:

见字如晤。若你读到这封信,我或已回校。

矿警今夜必搜宿舍,我若不在,他们抓不到学生,便会对老赵下手。老赵年纪大了,熬不住。

你问人之初性本善,我答性有恶,故需教。其实我还想补一句——

若世间已无善,便由我们来做第一笔。

照片务必寄出,地址《山火》末页。

暗房角落有台小打字机,色带旧了,将就可用。

另,相机皮套里我给你留了一卷富士彩片,听说北平才有得卖,别浪费。

雪大,路滑,莫回头。

沈砚青

民国二十五年腊月初九”

短短一页,字迹瘦劲,像雪里一竿青竹。

姜晚读完,指尖微微发抖。

她把信纸对折,想塞进信封,却又停住,最终把信放进暗袋,与胶片贴在一起。

像把一句滚烫的秘密埋进心脏。

暗房角落果然有台袖珍打字机,黑色漆皮剥落,键盘却干净。

姜晚架起机芯,卷上复写纸,开始敲新闻稿。

标题她拟了三行:

《山城钨矿黑幕:日军战略资源掠夺实录》

副题:

“东丸会社以‘建筑石材’为名,私运钨砂出境”

指尖落在键盘上,像落在冰面,每一下都清脆得惊人。

她写矿洞,写合同,写李把头与县府的私下交易。

写到“工人名单”时,她停了停,把真名全部用首字母代替。

她答应过老掌柜,不让人轻易送命。

最后一行,她敲下:

“本报特派记者姜晚民国二十五年腊月十日发自暮雪山城”

然后,她把稿件连同胶片装进一只小号牛皮纸袋,封口处滴上火漆,盖上自己的私章。

一枚小小的“晚”字篆印,像雪地里一瓣落梅。

天将亮未亮,雪却停了。

上一章 《山火》 暮雪旧灯(民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灯还亮着,就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