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林高远:偏爱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刘诗雯  原创女主     

称呼

林高远:偏爱

时间悄然步入2018年底

沈南意在央视体育频道已经站稳了脚跟,“沈记者”这个名号在国乒队和体育媒体圈里

逐渐与“专业”、“靠谱”、“有深度”这些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她独立负责的几期国乒专题节目,因其独特的视角和温润而不失力度的叙述风格,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她出现在训练馆时,越发从容自在

队员们见到她,打招呼的方式也更多样化了

年龄较小的队员会叫她“南意姐”或直接喊“意姐”

尽管她年纪可能比大多数队员还小些,但那份沉稳的气场让人不自觉用了尊称

像马龙、许昕这些老将,则习惯叫她“小沈”,带着前辈的亲切

而对于林高远的称呼,南意内心其实经历过一番小小的挣扎

“林队员”确实过于正式和疏离,尤其是在他们有过几次超出纯粹工作对话的短暂交流之后

但她又不敢贸然改变,怕显得唐突

----------------

转机发生在一场队内热身赛的后台

沈南意刚采访完刘诗雯,正说着话,林高远从旁边走过,看样子是刚结束比赛准备去放松

刘诗雯眼尖,立刻叫住他

刘诗雯高远,等等

林高远停下脚步,转过头

林高远雯姐,咋了?

他的目光自然地扫过旁边的南意,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刘诗雯笑着对南意说

刘诗雯南意,你刚才不是问那个新技术运用的问题吗?高远最近练这个挺多的,你直接问问他呗,他体会可能更深

她说完,又非常自然地对林高远说

刘诗雯高远,这是央视的沈记者,你们应该挺熟了吧?她问题都挺专业的,你给人家说说

刘诗雯这番话,看似只是寻常的工作牵线,却巧妙地做了两件事:

一是给了沈南意一个直接与林高远交流专业问题的合理由头

二是在林高远面前,非常自然地将“沈记者”和对沈南意的昵称这两个称呼叠合使用,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林高远闻言,很配合地点点头,看向沈南意:

林高远行啊,什么问题?

沈南意沈南意压下心头一丝波动,将问题清晰地重复了一遍

林高远思考了一下,认真地回答起来,还顺手拿起旁边的球拍比划了几下

问答结束,沈南意真诚地道谢

沈南意谢谢你了,高远选手…哥?

她下意识还是想加个后缀,但属实不知道叫什么好

林高远似乎没太在意,也可能是听到了但觉得没什么,很自然地回了句

林高远不客气,南意记者

他说“南意”两个字时,语气平常,就像称呼其他相熟的记者一样

站在旁边的刘诗雯嘴角弯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

----------------

从那次之后,“南意记者”这个奇怪的混合称呼,似乎就成了林高远对她的特定叫法

有时在采访区遇到,他会说

林高远南意记者,今天有什么指示?

有时在训练馆碰到,他会问

林高远南意记者,又来挖素材了?

虽然还是带着“记者”二字,但比起之前完全的官方称呼,已经多了许多熟稔和随意

沈南意也渐渐习惯了,回应时也会更自然地叫他“高远”,不再带那个别扭的“队员”

——————————

沈南意的工作继续高歌猛进

她开始尝试深度人物特写,第一个选择的对象是几位即将可能面临退役选择的老将

采写过程需要极大的共情能力和对运动员生涯深刻的理解

她花费了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前期沟通

稿子出来后,真挚感人又不失力量,不仅在球迷中引起巨大反响

也让队里的运动员和教练们看了都感慨万千,看到了这位年轻记者笔下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

林高远也看到了那篇报道

在一次公开活动后的后台,人不多,他走到正在收拾东西的南意身边,很认真地说

林高远你那篇写龙哥他们的文章,我看了

南意抬起头,有些意外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最后说

林高远写得真好,谢谢

谢谢你能这样理解和支持他们…

这句话他没说出口,但南意从他的眼神里读懂了

——————————

刘诗雯的“助攻”依旧在不经意间进行

有时会在聊天时“无意”中提到高远最近喜欢听什么歌,在看什电影

都是一些零碎的信息,像撒下一把种子,至于会不会发芽,全看当事人自己

沈南意每次都只是听着,微笑着,很少接话,但那些信息却悄悄在她心里落了根

她不会去刻意打听,也不会去刻意制造相遇

但她发现自己对他的了解,确实不再仅仅局限于球台之上

这种了解,让她在偶尔与他目光交汇时,心底多了一分难以言喻的安定感

他们的关系,就像北京深秋的天气

晴朗为主,偶尔有云

温度在不知不觉中缓慢而稳定地上升着

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只有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点滴了解和悄然滋长的欣赏

前路依然漫长,但每一次自然的对话,每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都让南意觉得,这样慢慢地、一步步地靠近,也很好

她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之路,而那个如阳光般温暖的人

既是她默默注视的方向,也仿佛成了她不断向前的一种温柔动力

上一章 牵线 林高远:偏爱最新章节 下一章 粤队编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