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你的幸福物语
本书标签: 校园  甜文  青春校园   

第101章 藤架下的春约与未拆的信笺

你的幸福物语

午后的阳光把空气晒得暖融融的,刚结束春季社团成果展的喧嚣还没完全散去,老花坛的藤蔓架下却已先安静下来。安诺蹲在架前,指尖轻轻碰了碰刚拆去防寒布的藤芽——叶片舒展着,泛着深绿的光泽,叶尖沾着点从远处礼堂飘来的彩带碎屑,像缀了颗小小的彩珠。她特意绕开上午大家踩出的浅痕,生怕碰坏了藤蔓顺着木架刚抽出的细须,那细须软软的,顶端卷成小小的螺旋,正试探着往更高处伸。

“安诺!这儿还有没收拾的标本!”林溪抱着一摞叠好的白布从礼堂方向跑过来,布上还沾着时光轴上没干的丙烯颜料,绿色的、黄色的,蹭在她的袖口,像不小心沾了片春天的叶子。她把白布放在藤蔓架下的石凳上,蹲下来帮安诺拂去藤叶上的碎屑:“刚才收拾展位时,发现小宇的‘生长记录’小本子落在投影仪旁边了,你看,上面还夹着片今早刚摘的藤叶。”

林溪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翻开时,一张压得平整的新叶掉了出来,叶片上用铅笔写着“藤芽长10.2厘米,今天获奖啦”,旁边画了个咧着嘴笑的小人,手里举着个小小的奖状。安诺捡起叶子,贴在鼻尖闻了闻,还带着点泥土的湿意:“这小本子可不能丢,早上成果展时,有个初一的小姑娘追着小宇问,能不能每天来跟他一起记藤芽的长度,说也想加入咱们。”

“小宇肯定乐坏了!”林溪笑着把小本子塞进安诺手里,“他刚才跟着陈野去活动室放相机了,说要把今天拍的合影洗出来,贴在‘成长笔记’的最后一页。对了,沈念学姐走之前说,傍晚还会回这边一趟,她刚才去老城区了,说要找个地方给阿栀学姐的种子袋配个玻璃罩,免得受潮。”

两人正说着,就听见小宇的声音从巷口传来,带着点跑调的哼唱:“藤蔓社,真厉害,藤芽长,获奖牌……”转头望去,小宇背着陈野的相机包,手里提着个纸袋子,一路蹦蹦跳跳地过来,裤脚还沾着点礼堂门口的草屑。“安诺姐!林溪姐!你们看我带什么了!”他跑到石凳旁,把纸袋子往桌上一放,里面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刚才路过校门口的文具店,老板说这是新到的彩色标签,我买了一沓,咱们可以给藤蔓的每个枝桠都贴个小标签,写上它们长出来的日子!”

他从袋子里掏出一叠五颜六色的标签,红的、蓝的、粉的,边缘还带着波浪纹。安诺拿起一张蓝色的,在上面用铅笔写了“3.30 新抽卷须”,然后轻轻贴在那根刚冒出来的细须旁边:“这样以后我们就能知道,每根藤条是哪一天开始生长的了。”小宇立刻效仿,选了张红色的标签,写上“3.30 获奖日的藤芽”,贴在那株最早醒来的藤芽叶片上,贴完还退后两步,歪着头看了看,觉得不够显眼,又把标签往上挪了挪,直到正好能被阳光照到。

陈野提着相机跟在后面,镜头上还盖着镜头盖,却依旧不忘四处打量,时不时按下快门。“刚在活动室楼下拍了张藤蔓架的远景,阳光正好落在奖状贴的位置,从楼下看,像给藤蔓架镶了个金边。”他把相机屏幕转向两人,照片里,活动室的窗户敞开着,愿望墙上的“优秀社团”奖状在阳光下泛着光,藤蔓架的影子斜斜地落在墙上,和奖状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像是藤蔓自己也在“看”这份荣誉。

顾盼也来了,手里捧着个陶瓷盘子,里面放着几块刚做好的藤叶米糕,还冒着淡淡的热气。“刚在食堂的后厨借了个炉子,用新摘的藤叶做的,比上次的更嫩些。”她把盘子放在石凳上,米糕的香气混着藤叶的清香,在空气里散开,“刚才成果展结束时,有个高三的学姐说,等她毕业前,想再来看看藤蔓开花,说要把最漂亮的一朵紫藤花夹在毕业相册里。”

“那我们更要好好照顾紫藤了!”小宇拿起一块米糕,咬了一小口,眼睛亮了起来,“比上次的更好吃!顾盼姐,你是不是放了蜂蜜?”顾盼笑着点头:“嗯,加了点槐花蜜,和藤叶的味道很配。对了,我刚才整理活动室的柜子时,发现了一个旧的喷壶,是之前社团留下来的,壶身有点锈迹,但还能用,我们可以用它给藤蔓浇水,比用杯子浇更均匀。”

几人围着藤蔓架,一边吃着米糕,一边商量着接下来的计划。林溪说要把“藤蔓社成长笔记”再补充几页,把今天成果展的经历、大家贴标签的事都记下来,还要附上陈野拍的照片;陈野则打算把今天拍的所有照片都整理成一个电子相册,命名为“藤与荣誉的一天”,存在活动室的电脑里,以后每次打开电脑都能看到;小宇则坚持要在他的“生长记录”小本子里画一幅藤蔓架的全景图,把今天贴的彩色标签、新抽的卷须,还有大家吃米糕的样子都画进去,他说这是“最完整的一天”。

正说着,沈念的身影出现在巷口,她手里提着个小小的玻璃罩,外面用麻绳系着个蝴蝶结,里面放着那个阿栀学姐的种子袋。“找了好几家店,才找到这个大小合适的玻璃罩,这样种子袋就不会受潮了。”她走到石凳旁,把玻璃罩放在桌上,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种子袋上,“星野藤花”四个字显得格外清晰,“我还在老城区的旧书摊找到了一本关于紫藤种植的书,里面说紫藤喜欢阳光,要多让它们晒太阳,这样开花才会多。”

她从包里掏出一本泛黄的旧书,封面上写着《紫藤培育手记》,书页已经有些磨损,边角卷了起来。安诺翻开书,里面有很多手写的批注,用不同颜色的笔写着,有的是关于浇水的时间,有的是关于施肥的用量,还有的画着紫藤的生长示意图。“这些批注好像是不同的人写的,”林溪凑过来看,“你看这页,用红色笔写的‘3月施肥最佳’,和阿栀学姐的字迹有点像。”沈念点头:“我也觉得,说不定是当年阿栀学姐和其他社员一起写的,这本书应该是当年藤蔓社的‘种植指南’。”

大家围在一起翻看旧书,时不时停下来讨论。看到书里写着“紫藤开花后,可以收集花瓣晒干,用来做花茶”,小宇立刻在他的小本子上记下“收集紫藤花瓣做花茶”;看到“藤架要定期加固,防止藤蔓长得太茂盛而倒塌”,陈野则说要周末来给藤架加固,顺便拍些照片,记录加固的过程;安诺和林溪则把书里关于紫藤生长的要点都抄在“藤蔓社成长笔记”里,还在旁边画了小小的示意图,方便以后查看。

沈念翻到书的最后一页,发现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几个穿着校服的女生,围着一个刚搭好的藤蔓架,手里拿着种子袋,笑得格外灿烂。“这应该是1998年的藤蔓社成员,中间那个穿白衬衫的就是阿栀。”沈念指着照片中间的女生,她手里拿着一个和现在这个一模一样的种子袋,正准备往土里撒种子,“你看,她身后的藤蔓架和现在的这个很像,只是当年的藤蔓还很细,不像现在这么茂盛。”

安诺小心翼翼地把照片从书里取出来,照片的边缘已经有些破损,却依旧能看清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我们把这张照片也贴在‘成长笔记’里吧,作为‘藤蔓社的前辈们’一页。”她把照片放在桌上,阳光照在照片上,像是跨越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前辈们的笑容和现在的他们重叠在一起。

顾盼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刚才成果展时,有个同学给了我这个,说是要写给藤蔓的‘愿望’,让我们帮她挂在‘时光藤筐’里。”她把纸展开,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希望明年春天,我能和藤蔓一起,考上理想的高中,看到满架的紫藤花。”小宇立刻说:“我们现在就去把它挂起来!”

几人拿着愿望纸,走到藤蔓架顶端的“时光藤筐”旁,小宇踮着脚,把愿望纸小心翼翼地放进筐里,里面已经有了不少愿望卡片,有的是之前社团成员写的,有的是成果展示其他同学写的。“等明年春天,我们就把这些愿望卡片都取出来,看看大家的愿望有没有实现。”沈念看着藤筐,眼里满是期待,“阿栀当年的愿望,应该也是希望藤蔓能长得茂盛,能让更多人喜欢上紫藤吧。”

夕阳渐渐西斜,阳光把藤蔓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地上,像一幅天然的画。大家坐在石凳上,吃着剩下的藤叶米糕,聊着关于藤蔓的未来。小宇说要让爷爷做个更大的保温罩,明年冬天给整个藤蔓架都罩上;顾盼说要研究更多用藤叶做的美食,等藤花宴时给大家尝;陈野说要拍一部关于藤蔓生长的纪录片,从春天到冬天,记录藤蔓的每一个变化;安诺和林溪则说要把“藤蔓社成长笔记”一直写下去,让以后的社员都能知道,藤蔓社和这些藤条一起,经历了怎样的时光。

沈念把那个装着种子袋的玻璃罩放在藤蔓架旁边的石台上,正好能被夕阳照到。“等藤花开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玻璃罩打开,把阿栀学姐的种子和现在的紫藤种子种在一起,让它们一起生长。”她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封信,信封上没有写收件人,只有“给藤蔓”三个字,“这是我整理阿栀旧物时发现的,她没写寄给谁,只写了‘给藤蔓’,我想,我们可以把它和种子袋放在一起,等明年藤花开的时候再拆开,看看阿栀想对藤蔓说些什么。”

大家都点头同意,安诺把信轻轻放在玻璃罩里,和种子袋并排放在一起。夕阳的光透过玻璃,照在信纸上,“给藤蔓”三个字泛着淡淡的光,像是阿栀真的在某个地方,看着这些正在生长的藤条,看着这个充满温暖的社团。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远处传来放学的铃声,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小宇最后一个离开,他走到藤蔓架旁,对着那株贴了红色标签的藤芽轻声说:“明天我还来给你浇水,你要快点长大哦。”说完,他又摸了摸那个玻璃罩,像是在和阿栀学姐的种子告别。

安诺回头望了一眼藤蔓架,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在玻璃罩上,反射出淡淡的光晕,藤蔓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晃着,像是在回应着什么。她想起今天成果展上的点点滴滴,想起大家捧着奖状时的笑容,想起那个高三学姐说要把紫藤花夹在毕业相册里的愿望,忽然觉得,这些藤蔓不仅仅是植物,它们更像是一个个承载着时光和记忆的容器,把大家的快乐、期待和约定,都悄悄藏在了每一片叶子、每一根藤条里。

走在回教学楼的路上,小宇还在兴奋地说着明天要给藤蔓贴更多的标签,顾盼在旁边听着,时不时补充几句关于藤叶米糕的新想法,陈野则拿着相机,对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拍下了最后一张夕阳下的藤蔓架照片。林溪走在安诺身边,轻声说:“等明年藤花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办一场最热闹的藤花宴,邀请所有喜欢藤蔓的人,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安诺点头,心里想着,到那时,阿栀学姐的信应该也会拆开……

暮色漫上来时,老花坛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藤蔓的枝桠,在地上筛出细碎的光斑。几人走到教学楼拐角,小宇忽然停下脚步,拉了拉安诺的衣角:“安诺姐,我们明天早上能早点来吗?我想看看藤芽在晨露里的样子,爷爷说晨露里有‘自然的养分’,能让藤芽长得更快。”

安诺笑着点头:“好啊,我们明天七点就在藤蔓架下集合,带个小瓶子,把晨露收集起来给藤蔓浇水。”小宇立刻欢呼起来,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嘴里开始念叨明天要带的东西:“要带小瓶子、放大镜、我的生长记录小本子,还要让爷爷给我做个装晨露的小勺子,免得把晨露洒了。”

顾盼走在最后,回头望了眼藤蔓架旁的石台,玻璃罩里的种子袋和信笺在路灯下泛着淡淡的光,像是在和她告别。“明天我带块干净的布来,把石台擦一擦,再给玻璃罩旁边摆两盆小多肉,这样看起来更热闹些。”她说着,脚步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可以用藤叶编个小篮子,把多肉装进去,和藤蔓的风格更配。”

陈野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手里把玩着镜头盖:“明天我带个长焦镜头来,拍晨露在藤叶上的特写,肯定比之前拍的更清楚。对了,我还可以拍个延时视频,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记录藤蔓在一天里的变化,看看阳光移动时,藤叶的影子会怎么变。”

林溪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快速记下大家说的话:“我明天带点松土的小铲子,给紫藤的根部松松土,再把沈念学姐带来的那本《紫藤培育手记》也带来,对照着书里的方法照顾紫藤。”她把小本子塞回书包,抬头时正好看到安诺在看藤蔓架的方向,便笑着说:“你是不是在想阿栀学姐的信里写了什么?”

安诺点头,指尖无意识地碰了碰口袋里的“藤蔓社成长笔记”:“有点好奇,但又觉得现在不拆也好,等明年藤花开的时候再拆,像是和阿栀学姐有了一个春天的约定。”沈念走在旁边,闻言笑着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当年阿栀把种子袋和信收起来,说不定就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藤蔓长得足够茂盛,等有更多人喜欢上藤蔓,再让我们知道她的心意。”

几人说着,走到了校门口。小宇的爷爷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提着个竹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些刚摘的青菜。“小宇,今天成果展怎么样?”爷爷笑着问,小宇立刻扑过去,拉着爷爷的手说:“我们获奖啦!还收到了阿栀学姐的信和种子袋,明年春天要办藤花宴,爷爷你一定要来!”爷爷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好,爷爷一定来,还给你们做竹编的小盘子,装藤花糕用。”

顾盼和陈野也各自告别,顾盼要去食堂把陶瓷盘子还回去,陈野则要去照相馆把今天拍的照片洗出来。林溪和安诺一起走,两人沿着路边的梧桐树慢慢走,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你说,明年的藤花会开多少朵?”林溪忽然问,安诺抬头望了望天空,月亮已经升了起来,像一个圆圆的银盘。“我想会开很多很多,”她说,“说不定会爬满整个藤蔓架,像一片紫色的云。”

第二天早上,安诺是第一个到藤蔓架下的。她带了个透明的小瓶子,蹲在藤叶旁,小心翼翼地把晨露从叶片上收集起来。晨露很凉,沾在指尖上,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她收集了小半瓶晨露,然后用小勺子慢慢浇在紫藤的根部,每浇一勺,都轻声说一句:“快长大哦。”

小宇和爷爷一起来的,爷爷手里拿着个竹编的小铲子,小宇则拿着他的“生长记录”小本子和放大镜。“爷爷说这个铲子是用老竹子做的,不会伤到紫藤的根。”小宇一边说,一边用放大镜观察藤叶上的叶脉,“安诺姐,你看,叶脉像不像一条条小路,晨露就是沿着这些小路流到根部的。”爷爷则蹲在一旁,帮着给藤蔓架加固,他用绳子把松动的木架绑紧,动作很熟练,像是在照顾自己的庄稼。

林溪带着《紫藤培育手记》和小铲子来了,她翻开书,找到关于松土的章节,然后按照书里的方法,小心翼翼地给紫藤松土。“书里说,松土的时候要离根部五厘米远,免得伤到根须。”她一边松土,一边给安诺和小宇讲解,“你们看,这里的土有点板结,松过之后,晨露和空气就能更容易地进入土里了。”

顾盼也来了,手里拿着一个用藤叶编的小篮子,里面装着两盆多肉,一盆是绿色的,一盆是粉色的。她把小篮子放在石台上,然后把多肉摆进去,摆完还退后两步,歪着头看了看,觉得位置不合适,又调整了一下,直到多肉的影子正好落在玻璃罩上,像是给玻璃罩镶了个彩色的边。“我还带了些彩色的小石子,”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石子,铺在多肉的花盆里,“这样更漂亮了。”

陈野带着长焦镜头来了,他把相机架在石凳上,对准藤叶上的晨露,开始拍特写。“晨露在阳光下会反光,像一颗颗钻石。”他一边拍,一边说,“等会儿太阳升高了,晨露就会蒸发了,所以要抓紧时间拍。”他拍了很多张,有的是晨露在藤叶上的特写,有的是晨露从叶尖滴落的瞬间,还有的是晨露里映出的藤蔓架的影子。

大家忙完后,围坐在石凳旁,分享着带来的早餐。小宇带了爷爷做的烤红薯,香喷喷的;安诺带了面包和牛奶;林溪带了水果;顾盼则带了刚做的藤叶馒头,馒头的形状像一片片小小的藤叶,很可爱。“我们以后每天早上都来照顾藤蔓好不好?”小宇咬了一口烤红薯,含糊不清地说,大家都点头同意。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每天早上都会来藤蔓架下照顾藤蔓,下午放学后也会来看看。小宇的“生长记录”小本子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和观察笔记,他还画了很多藤叶的素描,有的是晨露中的藤叶,有的是夕阳下的藤叶,有的是被风吹动的藤叶。林溪则把《紫藤培育手记》里的要点都抄在了“藤蔓社成长笔记”里,还在旁边贴了很多陈野拍的照片,让笔记更生动。

顾盼的藤叶手工也越做越多,她用干藤叶和树枝做了很多小摆件,有的是藤叶小鸟,有的是藤叶小船,有的是藤叶小房子,她把这些小摆件都摆在活动室的窗台上,风一吹,它们就轻轻晃动,像一个小小的藤叶世界。陈野则拍了很多关于藤蔓的照片和视频,他把这些照片和视频做成了一个短片,放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很快就有了很多点赞和评论,很多同学都说想去看看藤蔓架,有的甚至说想加入藤蔓社。

一周后的一个下午,沈念又来了。她手里拿着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些从南方带回来的紫藤花种子和花肥。“我托朋友在南方的紫藤园里采的种子,比我们现在的种子更饱满,说不定能开出更漂亮的花。”她说着,把种子和花肥递给安诺,“还有这些花肥,是专门给紫藤用的,每隔半个月施一次,能让藤蔓长得更壮。”

大家一起把新的紫藤种子种在藤蔓架的旁边,沈念教大家怎么挖坑、怎么放种子、怎么盖土,动作很熟练,像是以前经常种东西。“当年阿栀就是这样种种子的,”她说,“她总是说,种种子就像种希望,只要用心照顾,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种完种子后,大家坐在石凳上,沈念给大家讲起了阿栀当年的故事。“阿栀当年很喜欢紫藤,她说紫藤代表着坚韧和希望,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在土里默默生长,等到春天,就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沈念的眼里满是怀念,“她当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藤蔓架变成学校里最漂亮的地方,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这里感受到自然的美和温暖。”

安诺看着藤蔓架上的藤条,它们已经比之前长得更粗了,卷须也爬得更高了,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往旁边的树枝上爬。“阿栀学姐的愿望快要实现了,”她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同学喜欢上藤蔓架了,以后还会有更多。”

沈念点头,从包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藤花宴计划”,是她根据阿栀当年的笔记整理的。“这是阿栀当年写的‘藤花宴’计划,里面写了要准备的食物、装饰和活动,我们可以按照这个计划来准备明年的藤花宴。”她把纸递给林溪,“里面还写着,要邀请所有喜欢藤蔓的人来参加,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社团成员还是非社团成员,只要喜欢藤蔓,都可以来。”

林溪接过纸,仔细看了看,然后笑着说:“这个计划很详细,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来准备,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想法,肯定能办一场很热闹的藤花宴。”小宇立刻说:“我要负责准备藤花糕和雪水饼,还要让爷爷做很多竹编的小盘子和小篮子!”顾盼则说:“我要负责做藤叶手工装饰,把藤蔓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陈野说:“我要负责拍照和录像,把藤花宴的每个瞬间都记录下来!”安诺则说:“我和林溪负责整理计划和邀请大家,还要把阿栀学姐的信和种子袋放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都知道藤蔓社的故事。”

夕阳渐渐西斜,阳光把藤蔓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地上,像一幅天然的画。大家坐在石凳上,聊着关于藤花宴的计划,聊着关于藤蔓的未来,聊着关于阿栀学姐的故事。沈念看着藤蔓架,眼里满是欣慰:“阿栀要是能看到现在的藤蔓社,肯定会很高兴的。”

上一章 第100章 雪融时的芽语与社团册的新墨 你的幸福物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02章 晨露里的藤影与未圆的竹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