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你的幸福物语
本书标签: 校园  甜文  青春校园   

第115章 铁匠铺的火星与木尺上的刻痕

你的幸福物语

安诺蹲在戏台侧面的阴影里,指尖摩挲着立柱底部一块微微凸起的木结。午后的阳光把戏台的屋檐切成两半,一半亮得晃眼,一半沉在阴影里,像极了爷爷笔记本里夹着的那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戏台刚落成,屋檐下挂着红灯笼,爷爷站在台口,手里握着一把木尺,笑容比灯笼还亮。

“在看什么?”江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气喘,他手里拎着两个油纸包,额角沁着薄汗,“我妈让我带的绿豆汤,刚冰过,快尝尝。”

安诺接过纸包,打开,绿豆汤的清凉气息混着冰糖的甜香扑面而来。她喝了一口,冰意在喉咙里化开,驱散了午后的闷热。“在看这根立柱,”她指着脚下的木柱,“江叔叔说底部有点腐朽,要加支撑柱,可我总觉得,爷爷当年选的木头,没那么容易坏。”

江树蹲下来,用手敲了敲立柱,声音沉闷却结实。“我爸也说,这木头质地很好,就是受潮了,处理一下还能用。”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画满了戏台的草图,“对了,昨天我去镇上找木工师傅,他说修补屋檐下的木雕,需要用和原来一样的樟木,不然容易开裂。但镇上的木材店没有老樟木,得去山里的老木匠家问问。”

“山里?”安诺抬头,看向村子西边的群山,那里被一层薄雾笼罩着,隐约能看到几户人家的屋顶,“就是李爷爷说的那个老木匠吗?听说他手艺很好,以前村里的家具都是他做的。”

江树点点头:“就是他,姓陈,大家都叫他陈木匠。我爸说今天下午有空,我们可以一起去山里找他,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樟木。”他喝了一口绿豆汤,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李爷爷还说,陈木匠和你爷爷是老相识,当年修戏台的木雕,就是你爷爷和他一起设计的。”

安诺心里一动,爷爷的木工笔记里确实有几页画着木雕的草图,旁边还有一些修改的痕迹,像是两个人讨论后留下的。“那太好了!我们下午就去,说不定能从陈木匠那里听到更多爷爷的故事。”

两人喝完绿豆汤,把纸包收好,往安诺家走。路过巷口的铁匠铺时,看到铁匠铺的门开着,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火星从门缝里溅出来,像一串红色的珠子。铁匠铺的主人是王铁匠,一个皮肤黝黑的老人,他打了一辈子铁,村里的农具、门环、铁钉,大多出自他的手。

“王爷爷,您在忙呢?”安诺停下脚步,笑着打招呼。

王铁匠抬起头,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笑容:“是安诺和江树啊,快进来坐。”他放下手里的铁锤,用围裙擦了擦手上的汗,“我在打几个铁钉,准备给村里的老张家修门。”

两人走进铁匠铺,里面弥漫着一股铁屑和炭火的味道。墙角堆着各种铁器,有锄头、镰刀、斧头,还有一些精致的门环和铁锁。铁匠铺的正中央是一个大大的火炉,里面的炭火通红,旁边放着一个铁砧,上面还留着刚打过的铁钉的痕迹。

“王爷爷,您知道我们要修戏台吗?”江树问,目光落在墙角的一堆旧铁器上,里面有几个生锈的铁钩,看起来像是戏台用的。

王铁匠点点头:“知道,李爷爷昨天在茶馆说了,这是好事!当年你爷爷修戏台的时候,戏台的铁件都是我打的,像台口的铁钩、屋顶的铁支架,都是我一锤一锤敲出来的。”他走到墙角,拿起一个生锈的铁钩,“你看这个,就是当年戏台挂幔帐用的,后来戏台没人管了,我就把它收回来了,想着说不定哪天还能用。”

安诺接过铁钩,上面的锈迹很厚,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形状。她用手摸了摸,能感受到铁钩上的纹路,那是王铁匠一锤一锤敲出来的痕迹。“王爷爷,您能再给我们打一些铁件吗?戏台修的时候需要用。”

王铁匠笑着说:“当然可以!你们需要什么,列个清单给我,我保证打得和当年一样好。当年你爷爷说,戏台的铁件要打得结实,能支撑一辈子,我就多打了几个,放在铺子里,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他顿了顿,又说,“你们放心,我不收钱,就当是为修戏台出点力。当年你爷爷帮了我很多,我一直记着这份情。”

安诺心里一阵感动,原来爷爷和村里的每个人都有着这样温暖的故事。她想起爷爷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像一家人一样。“谢谢您,王爷爷,我们回头把需要的铁件清单给您。”

离开铁匠铺,两人继续往家走。路上,安诺想起王铁匠手里的铁锤,想起他脸上的汗水,忽然觉得,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戏台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的手艺,自己的善良,守护着这座戏台,守护着村里的回忆和温暖。

回到家时,奶奶正在厨房里做饭,锅里炖着鸡汤,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江树爸爸已经来了,正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和奶奶讨论着修戏台的细节。“你们回来了?”江树爸爸看到他们,笑着说,“我刚和你奶奶商量好了,下午我们一起去山里找陈木匠,看看木雕的事。”

安诺点点头,走进厨房,帮奶奶择菜。“奶奶,王爷爷说当年戏台的铁件都是他打的,他还愿意免费给我们打新的铁件。”她一边择菜,一边说。

奶奶笑着说:“王铁匠是个好人,当年你爷爷修戏台,他免费打了很多铁件,还说‘戏台是大家的,我出点力应该的’。现在他愿意帮忙,真是太好了。”

中午吃完饭,四人一起往山里走。山里的路比村里的路难走些,都是蜿蜒的小路,两旁长满了树木和杂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一幅流动的画。路上遇到几个砍柴的村民,看到他们,都热情地打招呼:“安奶奶,老江,这是要去哪里啊?”

“去山里找陈木匠,问问修戏台木雕的事。”奶奶笑着回应。

“修戏台?那可是好事!”一个村民说,“陈木匠的手艺好得很,肯定能把木雕修好。你们要是找不到路,就顺着这条小路一直走,走到头就是陈木匠家。”

四人谢过村民,继续往前走。走了大约一个小时,终于看到了陈木匠家。那是一座小小的木屋,周围种着很多樟树,香气扑鼻。木屋的门口放着一个木工台,上面摆满了各种木工工具,有锯子、刨子、凿子,还有一些半成品的木雕。

陈木匠正坐在木工台前,手里拿着一把凿子,在一块木头上雕刻着什么。他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眼神依然很有神。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他们,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是安嫂子和老江啊,你们怎么来了?”

奶奶笑着说:“陈师傅,好久不见,你身体还好吗?我们今天来,是想请你帮忙修戏台的木雕。”

陈木匠放下手里的凿子,站起身:“修戏台?好啊!当年老安修戏台的时候,我们一起设计的木雕,我还以为那戏台再也修不好了。”他把他们让进屋里,屋里很简陋,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个床,但收拾得很干净。

“陈师傅,戏台的木雕掉了好几块,我们想请你帮忙补一补。”江树爸爸说,把带来的戏台照片递给陈木匠,“你看,就是这些木雕,需要用和原来一样的樟木。”

陈木匠接过照片,仔细看着,眼里露出怀念的神色:“记得,怎么不记得!这些木雕是我和老安一起设计的,左边是《天仙配》的故事,右边是《白蛇传》的故事,都是老安选的,他说这些故事大家都喜欢,看着亲切。”他顿了顿,又说,“樟木我这里有,是我十几年前砍的,一直放在仓库里,质地很好,适合做木雕。”

他起身走到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木材,其中有几根粗壮的樟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你们看,就是这些樟木,”陈木匠拍了拍樟木,“和当年修戏台用的樟木是同一种,只要稍微加工一下,就能用。”

安诺走到樟木旁,用手摸了摸,木材很光滑,质地坚硬。她想起爷爷的木工笔记里写的“木雕要用樟木,防虫防潮,能保存很久”,原来爷爷当年选樟木,是因为这个原因。“陈师傅,那您什么时候能开始做木雕?”

陈木匠想了想,说:“我明天就开始准备工具,后天就能开工。你们放心,我肯定能把木雕修补得和原来一样好,不会让老安失望的。”他顿了顿,又说,“当年老安为了戏台的木雕,和我一起熬夜设计,有时候争论到半夜,他说‘木雕是戏台的眼睛,一定要做好’,我一直记着这句话。”

安诺心里一阵感动,她仿佛能看到爷爷和陈木匠一起设计木雕的场景:他们坐在灯下,手里拿着草图,一边讨论一边修改,时不时为了一个细节争论起来,但脸上都带着笑容。那些画面,虽然隔着岁月的距离,却依然温暖动人。

“对了,老安还有一件东西在我这里,”陈木匠忽然想起什么,走进里屋,拿出一个木盒,“这是当年老安设计木雕时用的木尺,上面有他的刻痕,他说等戏台修好了,要把木尺放在戏台的后台,作为纪念。后来戏台没人管了,他就把木尺交给我保管,说‘等有一天有人修戏台了,你再把木尺交给他们’。”

安诺接过木盒,打开,里面放着一把陈旧的木尺,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刻痕,应该是爷爷当年设计木雕时留下的。木尺的手柄处刻着一个“安”字,和她书包里的木片上的“安”字一模一样。她用手轻轻抚摸着木尺上的刻痕,能感受到爷爷的温度,仿佛爷爷就在她身边,看着她,鼓励她。

“谢谢您,陈师傅,”安诺说,眼里有些湿润,“我们一定会把木尺放在戏台的后台,完成爷爷的心愿。”

陈木匠点点头,眼里露出欣慰的神色:“好,好,老安要是知道你们在修戏台,肯定会很高兴的。你们放心,木雕的事交给我,我肯定会做好的。”

四人在陈木匠家待了很久,听他讲了很多爷爷当年修戏台的故事,直到夕阳西下,才起身回家。路上,安诺手里拿着那把木尺,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修戏台的路虽然还有很多困难,但有爷爷的木尺在,有村里人的支持在,她一定能克服困难,把戏台修好。

回到家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奶奶去厨房做饭,江树爸爸和江树在堂屋讨论着修戏台的下一步计划,安诺则坐在书桌前,仔细看着那把木尺。木尺上的刻痕深深浅浅,每一道都像是一个故事,记录着爷爷对戏台的热爱,对村里人的关心。

她想起下午在铁匠铺看到的铁钩,想起陈木匠手里的凿子,想起村民们的热情帮助,忽然觉得,这座戏台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更是村里人的精神寄托,是爷爷爱和善良的传承。它像一根纽带,把村里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大家在互相帮助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晚上,安诺躺在床上,手里握着那把木尺,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梦里,她看到爷爷站在修好的戏台上,手里拿着木尺,脸上带着笑容。戏台下面坐满了村民,孩子们在台下跑着玩,老人们坐在长凳上,听着熟悉的唱腔,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爷爷走到她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好孩子,谢谢你,把戏台修好了……”

上一章 第114章 旧戏服上的金线与巷口的铁匠铺 你的幸福物语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16章 樟木的纹理与墨斗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