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骤然熄灭时,刘耀文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快门声。
他转身,看到人群边缘那个熟悉的身影——黑色连帽衫罩住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干净的下颌,手里的相机还没完全收回包中。宋亚轩似乎没料到他会突然回头,指尖顿了顿,随即若无其事地拉上背包拉链,转身融进散场的人流里。
这是他们“协议婚姻”的第三个月。
作为娱乐圈断层顶流,刘耀文的名字常年霸占热搜,而宋亚轩是饭圈里赫赫有名的站哥“阿宋”,镜头下的刘耀文永远鲜活明亮,或意气风发地站在舞台中央,或在机场戴着耳机安静垂眸。没人知道,这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户口本早已绑在一起。
起因是双方家长的旧约,加上公司需要一个“稳定形象”堵住私生饭的疯传,刘耀文在团队的劝说下点了头,而宋亚轩的理由,他至今没弄明白。
同住的别墅大得像座迷宫,两人默契地分占东西两翼。刘耀文常在深夜结束行程回来,看到客厅茶几上放着温好的牛奶,杯壁上贴着便利贴,是宋亚轩清隽的字迹:“热了三次,再凉就别喝了。”
他知道宋亚轩总在他收工前半小时出现在车库,不是来接他,而是刚结束在外场的拍摄。那些传遍全网的神图,往往诞生于宋亚轩蹲守的凌晨街角,或是挤在人群中举着相机的手臂酸麻时。
“为什么拍我?”一次庆功宴后,刘耀文难得没醉,靠在玄关看着刚进门的宋亚轩。对方身上还带着室外的寒气,相机包沉甸甸地挂在肩上。
宋亚轩解背包的动作停了停,声音很轻:“工作。”
“你的工作,”刘耀文走近一步,闻到他衣领间淡淡的雪松香,“是拍我,还是看我?”
相机带从宋亚轩指尖滑落,他抬眼,眼底映着客厅暖黄的灯光,像盛着细碎的星子。“刘耀文,”他忽然笑了笑,“你镜头里的舞台,和我镜头里的你,是同一件事吗?”
那天之后,有些东西在悄悄改变。刘耀文开始在直播时下意识寻找台下某个角落,会在机场故意放慢脚步,让那个总躲在柱子后的身影能拍得更清楚些。宋亚轩的便利贴渐渐多了些别的内容:“明天有雨,带伞”“别总吃冰的”。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夜。刘耀文发着高烧,经纪人一时赶不过来,他迷迷糊糊中听到门被推开,有人用温热的毛巾擦他的额头,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品。
“阿宋……”他无意识地呢喃。
宋亚轩的手顿了顿,低声应:“我在。”
“别拍了……”刘耀文烧得睁不开眼,声音带着委屈,“站那么久,累不累啊?”
黑暗里,宋亚轩沉默了很久,久到刘耀文以为他走了,却感觉有温热的呼吸落在额角,轻得像一声叹息。
第二天刘耀文退烧醒来,看到宋亚轩趴在床边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张拍立得——是他昨天在舞台上笑的样子,背景里的追光恰好落在他发梢,亮得像一团小太阳。
后来,刘耀文在一次采访里被问到“理想型”,他对着镜头笑了笑:“是那种……会把我所有样子都好好收藏的人。”
直播屏幕瞬间被弹幕淹没,而此刻正坐在电脑前修图的宋亚轩,看着屏幕里那个眉眼弯弯的人,指尖在键盘上停顿,耳尖悄悄红了。他的文件夹里,存着刘耀文从青涩到耀眼的无数个瞬间,最新建立的那个相册,命名是——“我的”。
窗外阳光正好,刘耀文发来消息:“晚上想吃什么?我订菜。”
宋亚轩敲下回复:“你喜欢的就好。”
协议还放在抽屉里,但似乎已经很久没人想起了。毕竟,当镜头里的光与镜头后的目光交汇时,所有的“协议”,都早已变成心照不宣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