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顶的阵法光幕,在张涛的改造下愈发神妙。不仅灵气汇聚的效率翻了数倍,更能自动过滤混沌余波,将外界的纷扰隔绝在外,成了一处绝佳的闭关之地。
最初的几百年,三人几乎是在“试错”与“顿悟”中交替度过。
李明率先将现代物理学的“弦理论”与洪荒的“大道法则”联系起来。在他看来,所谓的“灵气”,或许就是构成天地的最基本“弦”的振动能量;而“境界”,则像是突破不同维度的“壁垒”。
“你们看。” 他曾在推演时叫住两人,指尖凝聚出一缕灵气,在空中画出无数交错的细线:“天仙境,是初步掌握‘弦’的振动规律,能调动天地间的游离能量;而玄仙,则是将自身与‘弦’建立稳定联系,做到灵气随心。”
他随手一引,周围的灵雾便如水流般汇聚到掌心:“就像我们以前操控电磁场,原理是相通的,只是这里的‘场’更复杂,维度更高。”
王磊则从“系统论”的角度切入。他将修炼看作一个“能量转化系统”,肉身是容器,元神是核心,功法是转化公式。
“别死磕那些古板的吐纳法。” 他拿着一片灵草研究,头也不抬地说:“洪荒的功法太注重‘感悟’,忽略了‘效率’。比如这个周天运转,完全可以优化路径,减少能量损耗……”
说着,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元神的感知,竟真的推演出一套更简洁高效的周天循环法。试练之后,修炼速度比原先快了近三成。
张涛的突破则更“硬核”。他将阵法原理与自身修为结合,把每一次灵气运转都看作“能量回路”的搭建。
“突破境界就像升级系统。” 他在冲击玄仙时,一边调整体内灵气的“电路布局”,一边跟两人解释:“天仙是单核处理器,玄仙是多核,金仙就是建立了完整的运算网络……”
他甚至用阵法符文在体内刻下“超频”阵纹,硬生生靠着精准的能量控制,提前突破到金仙境。
三人各有侧重,却又时常交流印证。李明的理论为基础,王磊的系统优化做辅助,张涛的结构设计来落地,形成了一套独属于他们的“科学修仙体系”。
因为三人在开天辟地一结束就直接化形了,所以别的先天神圣出世是大罗金仙。而他们一出世,只能是天仙境,就算他们体悟了一点造化玉蝶的大道。不过这也不影响他们日后的修炼。
别人需要千年苦修的天仙境,他们靠着对能量本质的理解,十三年便稳稳踏入;玄仙境的壁障,在王磊优化后的功法面前如同纸糊,十五年即破;金仙境需要凝聚的“道基”,被张涛用阵法原理构建得固若金汤,二十年功成;而到了太乙金仙,当别人还在摸索“法则之力”的门槛时,李明已经用“多维空间叠加”的思路,解析出了法则的基本“运算逻辑”。
短短数百年,三人便从初化形的懵懂,一路飙升到太乙金仙后期,这样的速度,足以让整个洪荒的先天生灵瞠目结舌。
这一日,昆仑山顶的灵气突然剧烈翻涌,形成三道肉眼可见的灵气漩涡,分别笼罩在三人头顶。
“差不多了。” 李明缓缓收功,感受着体内澎湃的太乙金仙之力,眼中精光一闪:“太乙境的法则碎片已经解析得差不多,是时候冲击大罗了。”
王磊掐了掐手指,算着体内灵气的“循环效率”:“按模型推演,现在突破成功率在87%以上。而且这昆仑的灵气浓度,刚好能支撑我们三人同时冲击。”
张涛则在周围布下了上百个辅助阵盘,密密麻麻的符文组成一个巨大的“聚能+稳定”复合阵法。
“保险起见,我加了三重‘过载保护’。”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语气轻松:“就算中途出岔子,也能及时止损。”
大罗金仙,与太乙金仙有着本质区别。太乙境是借用法则,而大罗境则是掌控法则,需将自身道基与天地法则深度融合,凝练出属于自己的“大罗道果”。
这一步,是许多先天生灵终生难以逾越的天堑,稍有不慎便会道基崩碎,身死道消。
但三人脸上没有丝毫畏惧,只有跃跃欲试的兴奋。
“还记得刚穿越时,你俩还在吵论文没保存吗?” 王磊突然笑了起来:“没想到百年过去,咱们都要冲击大罗了。”
张涛哼了一声:“那当然,也不看看咱们是谁。当年能在实验室三天三夜不睡觉肝项目,现在冲击个大罗,小意思。”
李明也笑了,抬手示意两人:“别废话了。准备好,同步开始。记住,按我们推演的‘分步融合法’来,先解析法则结构,再搭建道果框架,最后完成能量闭环……”
三人对视一眼,同时盘膝坐下,运转起那套融合了现代智慧与洪荒大道的奇特功法。
昆仑山顶的阵法光幕骤然亮起,将三道身影笼罩其中。天地间的灵气如同找到了归宿,疯狂朝着阵法内涌去,在三人头顶形成三道连接天地的灵气光柱。
冲击大罗的序幕,正式拉开。
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刷新洪荒的“修炼速度纪录”。
作者说洪荒的修炼体系:天仙,玄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罗金仙,混元金仙(准圣),混元大罗金仙(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