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班的课程过半,刘耀文的日程排得更满了——白天在影视基地练表演,晚上回公司录单曲,偶尔还要挤出时间参加品牌的线上直播。他租住的公寓里,最显眼的就是客厅那排白色书架,一半摆着音乐理论书和表演剧本,另一半却藏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小秘密。
这天晚上,他结束直播回到家时已经快十二点,黑色皮质外套上还沾着外面的寒气。玄关的感应灯亮起,他脱鞋时瞥见鞋柜上放着个快递盒,是下午让助理帮忙代收的。拆开一看,里面是最新一期的《风尚志》,封面人物正是迪丽热巴——她穿着白色流苏吊带裙,长发挽成复古发髻,耳坠是细碎的珍珠链条,眼神慵懒又凌厉,和研习班上穿针织开衫的亲和模样判若两人。
刘耀文捏着杂志封面的指尖轻轻顿了顿,指尖划过她裙摆上的暗纹,耳尖不自觉地泛了热。他没敢把杂志放在客厅,而是快步走进卧室,打开书架最下层的柜门——里面整齐叠着五本杂志,封面全是迪丽热巴,从早春的牛仔外套造型,到盛夏的碎花长裙,每一本的边角都没有折痕,显然被精心打理过。
他把新杂志放在最上面,轻轻抚平封面的褶皱,又忍不住翻到内页。其中一页是她的采访,记者问“如何平衡演员和时尚身份”,她的回答写得很认真:“不管是镜头前还是镜头后,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就好,比如拍杂志时琢磨造型的细节,拍戏时打磨每一句台词。”
刘耀文盯着这段话看了很久,想起上次研习班练习“职场戏”时,他因为紧张忘了带道具,是迪丽热巴把自己的钢笔借给他,还悄悄在他耳边说“别慌,把注意力放在角色的情绪上”。他指尖在纸上轻轻划着,把这段话用荧光笔标出来,又在旁边写了个小小的“记”字——就像记表演笔记一样,把她的话藏进字里行间。
第二天早上,刘耀文起得格外早,穿了件浅卡其色工装夹克,内搭黑色印花T恤,牛仔裤裤脚卷到脚踝,露出白色袜子上的小图案。他准备去研习班前先去公司拿新的剧本,刚走到玄关,就听见手机响了,是迪丽热巴的微信:“耀文,今天练习需要用到‘职场道具’,你要是没准备的话,我多带了一个文件夹,你可以用我的。”
刘耀文赶紧回复:“谢谢热巴姐,我昨天已经准备好啦,您不用麻烦~”发完消息,他想起书架上的杂志,心里突然有点慌——要是被别人发现他收藏了这么多她的杂志,会不会被误会?他深吸一口气,把杂志又往书架深处推了推,才拿起背包出门。
研习班的练习场地换在了影视基地的“职场布景棚”,白色的办公桌、落地玻璃窗、墙上挂着的绿植,看起来和真的办公室没两样。刘耀文刚走进棚里,就看见迪丽热巴站在桌子旁整理道具,她穿了件浅蓝色衬衫,领口解开两颗扣子,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纤细的手腕,下面是黑色西装裤,脚上是黑色小皮鞋,比平时多了几分干练。
“耀文,你来啦,”迪丽热巴看见他,笑着举起手里的文件夹,“我还以为你没准备,特意多带了一个,看来是我多虑了。”
“您太细心了,”刘耀文走到她身边,把自己的黑色文件夹递过去看,“我昨天特意买了新的,还在里面夹了几张‘工作报表’,您看这样可以吗?”
迪丽热巴翻开文件夹,里面的报表是刘耀文自己画的,虽然不是真的,但格式整齐,字迹也工整。她抬头看向他,眼里带着认可:“很用心,比我想象中做得还好。等会儿练习‘汇报戏’的时候,你可以拿着文件夹做‘翻页’的动作,能让角色更真实。”
刘耀文点点头,把文件夹抱在怀里,心里悄悄松了口气——还好没让她发现杂志的事。练习开始后,他按照迪丽热巴说的,在“汇报工作”时慢慢翻着文件夹,眼神认真,连呼吸的节奏都跟着放缓。结束后,迪丽热巴走到他身边,轻声说:“进步很快,尤其是‘翻文件夹’的细节,比上次更自然了。”
“都是您教得好,”刘耀文挠了挠头,耳尖有点红,“我昨天看了点职场相关的资料,还记了笔记,您要是有空的话,能不能帮我看看?”
“当然可以,”迪丽热巴接过他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不仅有职场戏的要点,还有她上次说过的“细节技巧”,每一条都记得很清楚。她指着其中一条“道具要符合角色性格”,笑着说:“你记得很认真,其实你可以把‘道具’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比如你做舞台时用的麦克风,也可以当成‘角色的专属道具’,这样更容易代入情绪。”
刘耀文眼睛一亮,想起自己收藏的杂志里,有一期迪丽热巴拍的“舞台风”大片,她手里拿着银色麦克风,眼神坚定又耀眼。他赶紧拿出手机,想找那张照片给她看,却突然想起照片在杂志里,手机里并没有存。他赶紧收回手,笑着说:“谢谢热巴姐,我知道了,下次我试试把舞台道具和表演结合起来。”
午休时,学员们都去旁边的休息区吃饭,刘耀文留在布景棚里整理笔记,迪丽热巴也没走,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看剧本。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桌子上,刘耀文偷偷瞥了她一眼,看见她正用指尖划着剧本上的台词,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琢磨角色的情绪。
他想起杂志里的采访,她说“打磨每一句台词”,原来她在私下里真的会这么认真。刘耀文低下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句话:“向热巴姐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写完后,他又想起书架上的杂志,心里突然不慌了——他收藏的不是“明星的杂志”,而是藏着“专业态度”的笔记,是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
下午练习结束后,迪丽热巴要去隔壁棚拍杂志,刘耀文帮她把道具搬到车上。临上车前,她从包里拿出一本崭新的《风尚志》,递给刘耀文:“这是品牌方刚给我的,里面有篇关于‘表演与时尚结合’的文章,我觉得对你可能有帮助,你拿去看看吧。”
刘耀文接过杂志,封面正是他昨天刚收藏的那期,他捏着杂志的指尖有点烫,抬头看向迪丽热巴,声音有点轻:“谢谢热巴姐,我一定会认真看的。”
“不用客气,”迪丽热巴笑了笑,拉开车门,“下次练习的时候,咱们可以聊聊这篇文章,说不定能有新的想法。”
看着迪丽热巴的车驶远,刘耀文低头看着手里的杂志,封面的酒红色丝绒裙在夕阳下泛着光。他想起书架上的那些杂志,突然觉得不用再藏了——因为这些杂志里,藏着他想成为的“专业”的样子,藏着他一步一步靠近目标的勇气。
晚上回到家,刘耀文把迪丽热巴送的杂志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着他的表演笔记和音乐理论书。他翻开杂志,看见扉页上有迪丽热巴的签名,字迹娟秀,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星星——和他之前在笔记本上画的星星一模一样。
他盯着星星看了很久,嘴角忍不住弯起来。原来,他偷偷藏起来的不只是杂志,还有一份悄悄发芽的、想和她一起变得更专业的期待。而这份期待,会像书架上的杂志一样,被他好好收藏,也会像笔记里的字一样,陪他一步一步,朝着“专业”的方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