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上海,写字楼里的空调还带着初春的凉意,宁砚把第三份被打回的剧本稿塞进抽屉时,指腹蹭过稿纸上“人物弧光薄弱”的红色批注,指尖都泛着酸。她入职这家影视公司刚满半年,前两次写的都市剧片段要么被批“脱离现实”,要么被说“情感铺垫不足”,这次试着接的校园题材短篇,依旧没逃过被毙的命运。
部门总监路过工位时,脚步顿了顿,鞋底与地板摩擦发出轻微的“嚓”声。
部门总监“小宁,别老盯着死胡同钻,下午有个新项目,你去对接下?”
宁砚跟着总监走进会议室时,大屏幕上正放着《创造营2019》的初舞台片段——一群穿着白色训练服的男孩站在舞台上,灯光打在他们紧张又兴奋的脸上,弹幕里刷满“冲啊”“加油”。总监抬手点了点屏幕,语气里透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部门总监“平台要做衍生剧本,每周两集,每集十分钟,聚焦选手幕后练习日常,既要真实,又得有看点。之前的编剧临时有事,你接不接?”
宁砚捏着笔的手紧了紧,关节微微发白。《创造营2019》刚开播就热度爆棚,但衍生剧本不好做——选手多,戏份难平衡,还得贴合真人性格,稍有偏差就会引粉丝不满。可这是她入职以来第一个独立负责的项目,再难也得接住。
宁砚“我接。”
她抬头时,屏幕刚好切到一个穿黑色卫衣的男孩,他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中央,开口唱《你给我听好》,声音干净却带着点怯,结尾的转音没稳住,台下导师皱了皱眉。弹幕瞬间刷过“这唱功不行吧”“长得帅但没实力”。
总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深意,补充道:
部门总监“李昀锐,华中科大的,之前拍过短片,粉丝不少,但初舞台争议大。衍生剧本里得兼顾这种有话题度的选手,也得挖点他们没展现的一面。”
他将一叠选手资料推向宁砚,声音沉稳而坚定,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意味
部门总监“看看吧,这些人都值得你好好研究。”
部门总监“明天去无锡录制基地,跟节目组对接细节。”
宁砚抱着资料回到工位时,夕阳刚好透过窗户落在李昀锐的资料页上——照片里的男孩笑得露出虎牙,旁边标注着“擅长篮球、唱歌,参演短片《和你在一起》”。她想起刚才舞台上他没稳住的转音,又看了看自己抽屉里的退稿,忽然觉得,或许这个“争议选手”和她这个“新人编剧”,都在等着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只是她没料到,第二天去无锡的高铁上,翻到资料最后一页时,竟夹着一张手写的便签,上面是陌生的字迹:“李昀锐私下练舞到凌晨,别只信镜头前的片段。”
这张便签是谁写的?又为什么要提醒她?宁砚捏着便签,窗外的风景飞快后退,心里的疑惑像藤蔓般一点点攀爬上来,越缠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