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诡坐在台式电脑前,屏幕上展示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资料与图片,他向元湘薇缓缓讲述这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薇薇,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始于18世纪60年代,这场变革主要发生在英国,并持续到19世纪40年代左右。在这个时期,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纺织业为例,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使得纺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开启了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新时代。随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为工厂提供了稳定且强大的动力,工厂可以不再依赖水力等自然条件,从而实现大规模集中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让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元湘薇聚精会神地听着,不禁问道:“那当时的中国呢,中国在做什么?”
齐诡神色凝重,说道:“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统治时期。虽然清朝统治者对世界局势并非毫无关注,但却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乾隆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仍占据重要地位,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经济模式稳定运行。然而,乾隆帝自恃天朝上国,拒绝与西方进行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和科技交流。这种封闭的政策在嘉庆和道光时期仍在延续。”
“中国当时为何要闭关锁国呢?”元湘薇追问道。
“一方面,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无需依赖外国的商品与技术,有着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他们担心西方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科技传入会冲击封建统治秩序,威胁到自身的统治地位。所以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只保留广州一地作为通商口岸,且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控。”齐诡解释道。
“这导致了什么后果呢?”元湘薇好奇地问。
“这一政策使得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当西方因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生产力大幅提升,军事力量日益强大时,中国却在封闭中逐渐落后。由于没有接触到先进的工业技术,中国的军事装备依然以冷兵器为主,与西方列强的枪炮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在后来的鸦片战争中暴露无遗,成为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齐诡感慨地说。
元湘薇听后,不禁叹息:“没想到闭关锁国带来了如此严重的后果,真是令人惋惜。”
齐诡点头表示认同:“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决策可能影响国家的命运。这段历史也让我们明白,开放交流、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通过齐诡的讲述,元湘薇对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