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教实习生的新鲜感尚未褪去,关雎尔便察觉到一丝异样。她负责跟踪的“晨曦”项目社交媒体数据,在某个环节的传递出现了微妙的延迟和口径不一致。起初她以为是沟通误差,反复核对后,她发现问题似乎出在品牌部那边一位姓王的同事身上。这位王同事资历比她老,平时还算客气,但最近几次沟通,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提供的资料关键处总有模糊。
关雎尔隐隐觉得不对劲,但又抓不住实质把柄,只能更勤快地核对、记录,每一步都留下邮件凭证。她感到一种无形的阻力,让原本顺畅的工作变得有些滞涩。
一次跨部门电话会议后,李经理单独把她留了下来。
“小关,最近跟进感觉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李经理语气平常,像随口一问。
关雎尔心里一紧,犹豫着是否要说出自己的疑虑。她怕自己多心,更怕显得在背后打小报告。
李经理看着她,笑了笑:“职场里,把事情做好是基础,但有时候,看清楚事情为什么没做好,更重要。有什么感觉,可以说说,就当学习案例讨论。”
得到鼓励,关雎尔斟酌着词句,尽量客观地描述了数据传递中遇到的不顺畅,以及自己的困惑。
李经理听完,没直接评论,只是说:“好,我知道了。你保持现在的做法,所有沟通留痕,数据多层备份。其他的,暂时不用管。”
关雎尔似懂非懂地点头。
几天后,公司内部突然通报了一则轻微的人事调整:品牌部那位王同事被调离了“晨曦”项目组,转去负责一个不太重要的旧产品维护。通告措辞委婉,称是“基于个人发展考虑和工作安排需要”。
关雎尔看到邮件时,心头一跳。她隐约猜到这可能与自己那天的话有关,但具体发生了什么,她完全不清楚。她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感受到职场水面下的暗流和力量,心里有些发怵,又有些莫名的震撼。
下班后,她忍不住在22楼的公共区域跟安迪提起这事,语气带着不安:“安迪姐,我是不是……不小心做了什么?”
安迪正在泡咖啡,闻言动作顿了顿,看向她:“你如实反映了工作中的障碍?”
“嗯……”
“你的反馈基于事实和数据,不是为了个人恩怨?”
“绝对不是!”关雎尔连忙摇头。
“那就行了。”安迪语气平淡,“清除团队里不顺畅的齿轮,是管理者的职责。你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但做决定的是他。不必为此有负担,这只是确保项目正常运转的必要操作。”
安迪的话像一把快刀,斩开了关雎尔心中的乱麻。她忽然明白了,职场不只是做好分内事,还需要有判断局势、有效沟通、甚至间接影响决策的能力。李经理的看似随意一问,实则是一次精准的探查和点拨。
“我懂了,谢谢安迪姐。”关雎尔舒了口气,心态悄然转变。她不再仅仅是被动执行任务的“小关”,开始更主动地观察、思考周围的人际和权力脉络。
“晨曦”项目的预热活动如期上线,因策略聚焦,初期数据反馈相当不错。关雎尔负责的部分完成得很出色,李经理在项目组群里公开表扬了她。
喜悦之余,关雎尔更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庞大的系统里,个人的努力需要融入团队的洪流,更需要懂得如何规避暗礁,甚至借助水流的力量。她的成长,又添了一层更复杂的维度。
她看着电脑屏幕上漂亮的数据曲线,知道前方的路还长,暗流或许仍在,但她已不再是那个只会低头划船的新手了。她学会了抬头看方向,也感知到了水下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