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
实验室的工作环境确实如陈峰所言,自由而充满探索性。关雎尔很快沉浸在对“无障碍交互设计”的课题研究中。她阅读大量文献,联系视障、听障及行动不便的用户群体进行深度访谈,甚至蒙上眼睛、坐上轮椅去亲身体验数字世界的障碍。
她的工位上贴满了便签,画着各种用户旅程图和痛点分析。同事们时常能看到她对着屏幕沉思,或者与请来的用户志愿者热烈讨论。她身上那种沉静而专注的气质,与实验室的学术氛围相得益彰。
谢滨偶尔会发来消息,多是分享一些与她的研究相关的文章或行业动态,内容专业,从不涉及私人话题。关雎尔礼貌回复,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她隐隐觉得,谢滨似乎对她的工作进展了如指掌,有时甚至能精准地在她遇到瓶颈时,发来一些颇有启发的资料。
这种“默契”让她感到一丝不安,却又抓不住任何实质的把柄。她只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用出色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避免与任何“特殊照顾”的嫌疑沾边。
这天,实验室召开中期项目复盘会。关雎尔精心准备了她的阶段报告,用扎实的调研数据和深刻的用户洞察,阐述了当前数字产品在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方面的普遍缺失及其背后的设计思维局限。
她讲完后,会议室里短暂安静了片刻。陈峰率先鼓起掌来,眼中满是赞赏:“非常精彩,关关。你的研究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揭示了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常常为‘平均用户’设计,却忽略了人类的多样性。”
其他同事也纷纷表示赞同,并提出了一些后续深入的方向。会议气氛热烈而融洽。
散会后,关雎尔心情愉悦地回到工位,正准备整理会议纪要,内部通讯软件上弹出一条消息,来自实验室里一位平时较为沉默的工程师,张工。
「关老师,报告很精彩。有个小问题想私下请教一下,不知是否方便?」
关雎尔有些意外,回复道:「当然方便,请说。」
张工很快回复:「您报告中提到的‘语音导航冗余度对视障用户安全感的影响’那部分数据,看起来非常有力。我想了解一下那部分的一手访谈录音或原始笔记,学习一下您是如何提炼出这个洞察的,不知是否方便分享?」
这个问题看似谦逊好学,却让关雎尔瞬间警觉起来。那份关于语音导航冗余度的深度分析,包含了对几家未公开承认正在研发类似功能的竞争对手产品的间接研判,数据来源敏感,且与实验室另一个保密项目有潜在关联。陈博士曾特意叮嘱过这部分内容需要严格控制知悉范围。
她不动声色地回复:「谢谢张工肯定。那部分数据涉及的用户隐私条款比较严格,原始记录不方便直接分享。如果您对分析方法感兴趣,我很乐意找时间跟您详细交流一下。」
对方沉默了几分钟,才回复:「理解理解。那就不麻烦了。谢谢关老师。」
关雎尔盯着屏幕,心里掠过一丝疑云。张工的表现有些反常。他虽是工程师,但向来只专注技术实现,从未对用户研究的方法论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
她留了个心眼,没有立刻关闭聊天窗口。过了一会儿,她看到张工的状态从“在线”变成了“离开”。
她下意识地点开公司内部通讯录,查了一下谢滨的部门。谢滨隶属于集团战略投资部,负责评估前沿技术项目的投资可行性,与实验室有业务接口,但并无直接管辖关系。
而张工……她隐约记得,上次团建时,似乎听到有人提起他女朋友就在战略投资部做助理?
难道……
关雎尔不敢再想下去。她立刻将刚才的对话记录截屏保存,然后起身,走向陈峰博士的独立办公室。
她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走进去,关上了门。
“陈博士,有件事想向您汇报一下,关于刚才报告中部分数据的询问……”她尽量客观地陈述了刚才与张工的对话,并表达了自己的疑虑。
陈峰听完,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关关,你做得对,警惕性很高。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会处理。你手上的原始数据一定要保管好,权限设置再检查一遍。”
他没有多说,但关雎尔明白,实验室里并非一片净土,同样暗流涌动。她的研究成果,或许正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目的觊觎着。
走出办公室,关雎尔的心情有些沉重。她原本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可以安心做研究的象牙塔,没想到同样绕不开职场复杂的利益关系。
她回到工位,重新检查了所有数据的访问权限,设置了更复杂的密码。看着屏幕上那些凝聚了她心血的用户故事和数据图表,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一丝孤立无援。
她下意识地拿起手机,点开了22楼的微信群。她想跟姐妹们说说今天的遭遇,听听她们的意见。
但手指停在发送键上,她又犹豫了。这些事情太过复杂微妙,三言两语说不清,反而可能让她们担心。
她最终退出了聊天界面,没有发出任何消息。
窗外,天色渐暗,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关雎尔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感到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坚定的决心。
无论暗流如何涌动,她都要守住自己的阵地,保护好她的研究,用实力和谨慎在这片新的领域里扎根下去。这条路,注定不会轻松,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