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之巅,悬浮于混沌中央,是这片未开化宇宙中一处最为神奇而奥秘的所在。此处的混沌之气并非死寂的灰蒙,反而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流淌着的绚烂色彩。雾气不再是单纯的雾气,它们凝聚如浆,流淌闪烁,宛如一条条微型的星河在此交汇盘旋。赤、橙、金、紫、靛、蓝、白……无数难以名状的光色在其中沉浮、碰撞、分离,每一次变化都迸发出细微却清晰的韵律之声,如同亿万颗星辰在低语吟唱。这里是灵气的源泉,是法则最初显露出细微端倪的圣地。
在这片流淌的光雾中央,伏羲从一场漫长而深沉的沉睡中缓缓苏醒。他的意识先于身体感知回归,如同潜流悄然漫过干涸的河床。首先感受到的,是包裹着周身的、温暖而充满生机的灵液触感,它们如同母亲的羊水,滋养着他每一寸肌肤与鳞片。随后,那万千流光与低沉宏大的宇宙韵律涌入他的感知。
他睁开了双眼。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眸?其瞳仁并非寻常的黑或棕,而是最深邃的玄色,其中却有点点银辉闪烁,如同将未分的混沌、将初生的星辰都浓缩其中。它们倒映着眼前流光溢彩的世界,却又似乎能穿透这绚烂的表象,直视其下正在缓慢编织成形的、无形的规则之网。这双眼眸里没有初生婴孩的懵懂,只有沉淀了无尽时光的沉静与与生俱来的睿智。
他微微动弹了一下。银色的长发如冰冷的星河瀑布,披散在他健硕的上半身,直至腰际,发丝间竟真的有点点微缩星辰般的光尘在明灭闪烁,与他眼中的辉光交相呼应。他的面容完美得近乎神圣,轮廓分明,鼻梁高挺,唇线紧抿,带着一种沉思的弧度。他的上半身如同最杰出的匠人雕琢出的健美男子体魄,肌肉线条流畅而蕴含着力量,皮肤下隐约有灵光流动。
而下半身,则是一条强健而优美的银色蛇尾。鳞片细密整齐,每一片都宛如用月华精心打磨而成的盾牌,光滑冰冷,边缘流转着淡淡的虹彩。蛇尾无意识地在浓稠的、流淌着星光的雾气中缓缓游动,动作协调而充满一种原始的力量感。他便是这人首蛇身的独特存在,天生地养,钟灵毓秀。
伏羲微微抬起头,目光投向四周。他的视线似乎具有某种穿透力,能轻易拨开那浓郁如实质的绚丽雾霭,观察着这个混沌未分的世界的本真模样。没有明确的天,也没有凝实的地,没有上下四方之分,更没有古往今来的时间流逝感。只有无穷无尽的、形态各异的混沌之气,遵循着某种最深奥也最原始的冲动,流转、碰撞、交融、分离,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是一个宏大、美丽却又无序到令人敬畏的摇篮。
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着他。伏羲伸出修长而指节分明的手,手指白皙,指尖圆润,却带着一种仿佛能划定乾坤的微妙气势。他轻轻划过眼前的雾气流彩。指尖过处,那原本自行其是的雾气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约束,随之流动,短暂地形成了清晰而玄妙的纹路与轨迹,像是某种语言的笔画,又像是某个巨大符文的片段。然而,这纹路仅仅维持了刹那,随着他指尖的离开,便再次溃散,重新融入奔腾不息的混沌气流之中,仿佛从未存在过。
伏羲微微蹙起他英挺的眉,银辉闪烁的眸子里首次流露出一种深入骨髓的思索神情。他凝视着自己空无一物的指尖,仿佛在那上面看到了比万千流光更值得关注的东西。
自此,日复一日——若是以后来他制定的历法概念而言——伏羲便游历在广袤无边的昆仑山境域之内。这座神山仿佛自成一方小世界,其上有由凝固灵气形成的晶莹山峦,有由液态光雾汇聚成的蜿蜒河流,有轰鸣作响、不时劈开浓雾的原始雷霆,也有寂静无声、吞噬一切光线的深邃空穴。
他的蛇尾游过光滑如镜的水晶地面,留下淡淡的银色痕迹,又很快被流动的雾气抹平。他攀上最高的灵峰,置身于最狂暴的雷云之下,也潜入最深沉的灵渊,感受着不同状态下混沌之气的细微差别。他不知疲倦,全神贯注。
他注意到,这混沌并非真正的均匀一体。有些区域的雾气浓郁得如同液态的玉石,灵气充沛得几乎要滴出水来;而有些地方则相对稀薄,呈现出半透明的纱状。他观察到,某些气流受到某种难以言喻的牵引,会缓慢却坚定地向上升腾,如同归家的游子;而另一些气流则显得沉重而滞涩,会默默地向下降沉,如同倦怠的归人。上升的气流通常更清亮、更活跃,下降的气流则更浑浊、更平静。
他开始在这些看似随机、永无定形的变化中,执着地寻找着那冥冥之中可能存在的规律。他长时间地凝视两股气流交汇时产生的螺旋,观察雷电劈落后灵气中残留的网状焦痕,感受不同色彩光雾之间那微弱的排斥或吸引之力。他的大脑,或者说他那非凡的意识核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记录、比对、归纳、推演……试图从这无边无序的混沌之海中,打捞起一丝秩序的碎片。
某个永恒般的时刻之后——或许是在观察了第九千九百九十九次气流交汇的瞬间——伏羲的眼中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璀璨银辉。他注意到了!在雾气那永无休止的、看似杂乱无章的流动中,有一些特定的、微妙的模式,会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重复地出现!
这些模式极其抽象,并非具体的形象,而更像是一种“趋势”,一种“关系”,一种“状态”的短暂显化。有时表现为一股气流的突然加速与转折,有时表现为两股色彩不同的雾气交融时产生的特定几何形状,有时则表现为一片区域内灵气浓度周期性的涨落。
他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一种发现真理曙光的巨大兴奋感席卷全身。他几乎是本能地伸出手,尝试着用自己强大的灵念,小心翼翼地引导身边的一小片雾气,模仿、复现出他记忆中的那些模式。
起初是笨拙的。雾气在他意念的牵引下,扭曲成不成形的团块。但他拥有无尽的耐心和与生俱来的精准控制力。他一次次尝试,调整着灵念输出的强弱与角度。
终于,一缕金色的雾气与一缕青色的雾气在他指尖前恰到好处地交汇、旋转,形成了一个完美而短暂的双鱼状漩涡,一阴一阳,相抱相生!虽然它只存在了一息时间便消散开,但伏羲清晰地看到了!
他成功了!虽然转瞬即逝,但他确确实实用手(或者说用意念引导),画出了那个蕴含天地至理的模式形状!
紧接着,他尝试复现另一个模式:一股上升气流与一股下降气流平行而对,中间产生清晰的界限,如同天与地的雏形。再次成功,虽然同样短暂。
一个又一个抽象而蕴含奥义的图案在他手下被复现出来,又一个个消散于无形,如同在混沌的水面上投下石子荡开的涟漪,最终归于平静。
伏羲凝视着自己空悬的双手,眼中没有气馁,只有越发炽热和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自己触摸到了某种至关重要、足以撼动整个混沌的东西的门槛。那是规律,是法则,是秩序最初的、最原始的表达方式。
他只是尚未能找到一种方法,将这些短暂易逝的、无形的模式固定下来,将它们从时间的流沙中打捞起来,变为永恒存在的、可以被反复研习和传承的……符号。
他站在昆仑之巅,银发无风自动,蛇尾盘踞,眸光再次投向无垠的混沌,这一次,他的目光中除了观察,更增添了一份创造的渴望与决心。工具,他需要一种工具,或者一种方法,来捕捉这些宇宙的韵律。这个念头如同种子,在他智慧的心田中深深埋下。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