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中华始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十章 人之初

中华始祖

女娲没有放弃造人的梦想。那梦中的鲜活面孔,指尖残留的温暖触感,那些充满灵性光辉的眼眸,已成为她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一种深沉而执着的渴望。她离开见证了她最初尝试与失败的渭水之畔,开始了在混沌大地上漫长而孤独的寻觅之旅。她的蛇尾游过荒芜死寂、只有坚硬岩壳的原野,滑入深不见底、吞噬光线的幽暗沟壑,艰难地穿越翻滚着灼热气泡、能量狂暴的熔岩地带,又无畏地深入连混沌之气都仿佛被冻结的绝对寒域。她所寻求的,是一种奇迹——一种能够承载生命形态、对抗混沌侵蚀、让她所塑的人形保持不散、长久存续的特殊材料。

她试验过无数混沌中的奇异物事:她尝试用凝固的灵胶粘合五色土,泥土虽暂时塑形,却迅速失去内在活性,变得如顽石般死寂;她采集深渊中坚韧无比、可抵抗能量冲刷的暗影水草,精心缠绕泥人,却严重阻碍了生灵应有的柔韧与自由运动,造出的仿佛是被束缚的囚徒;她甚至冒险引导狂暴的混沌能量,小心注入泥人体内,希望以能量核心维持形态,结果却险些使泥人因无法承受而爆裂瓦解,徒留一地焦黑的碎屑。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深深的失落,却也一次次剔除错误选项,让她的目标更加清晰——她需要的,是一种本身蕴含生命韵律,能与泥土完美融合,赋予其内在稳定结构,而非仅仅从外部束缚或填充的材料。

不知寻觅了多久,穿越了多少险阻,在一片受地底灵脉滋养、灵气异常充沛醇厚、生长着诸多发光植物的隐秘山谷深处,女娲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她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藤蔓。这种藤蔓呈现出尊贵的紫金色,表皮光滑却异常坚韧,以她的神力也难以轻易扯断。更神奇的是,它并非静止,而是在微微地、有节律地**颤动**,仿佛内部有心脏在搏动。指尖触碰,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流淌着的、盎然的、近乎实质的**生命灵气**。这种灵气与混沌中那些狂暴游离的能量截然不同,它更温和,更有序,更接近她吹入泥人体内的那口本源生命之气,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高度凝练的生命力结晶!

强烈的预感如同闪电击中心脏,她几乎瞬间确定——这就是她苦苦追寻的答案!她小心翼翼地采集了大量这种神奇的紫金藤蔓,将它们轻柔地缠绕在臂膀与身上,仿佛披上了一件生命的绶带。然后,她以最快的速度,怀着无比激动与期盼的心情,返回了她的圣地,一切开始的地方——渭水之畔。

熟悉的五色土依旧闪烁着微光,渭河水亘古长流,仿佛在等待她的归来。女娲压抑住沸腾的心绪,以比以往更加虔诚的态度,将泥土与充满灵性的河水精心调和成稠度恰到好处的泥浆。这一次,泥浆闪烁的光泽似乎更加亮丽,仿佛感知到了即将到来的蜕变。

她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下一段尤其粗壮、灵气氤氲的紫金藤蔓,将其尾端深深浸入泥浆之中,让那无数细密如血管般的须络饱蘸生命的浆液。她闭上眼,集中全部的精神、意志与那创造生命的渴望,将其灌注于藤蔓之中。

然后,她双臂运足力量,怀着对未来的全部期盼与一丝深藏的忐忑,将藤蔓向着平坦的河岸奋力一甩——

“啪!”

一声清脆而富有生机的响声回荡在河畔。饱蘸泥浆的藤蔓抽击在地面上,无数泥点如急雨般纷扬溅落,铺洒开一片湿润的痕迹。

紧接着,惊人的奇迹发生了!那些落地的泥点,仿佛被紫金藤蔓中蕴含的磅礴生命灵气瞬间激活、催化,迅速膨胀、拉伸、自主塑形!眨眼之间,一个个**小小的人形**便从泥点中站立起来!他们约莫只有手掌大小,但四肢俱全,五官隐约可辨。而且,这一次,他们的身体不再像最初试验时那般脆弱易散,显得更加**结实稳定**,体表似乎有一层极淡的紫金色光膜一闪而逝,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混沌的环境,初步具备了在此界长存的基础。

女娲怔住了,碧眸圆睁,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梦幻般的景象。随即,巨大的喜悦如同洪水冲垮堤坝,瞬间淹没了她!**欣喜若狂**!长久的孤独寻觅,无数次的失败挫折,在这一刻得到了最丰硕、最超出想象的回报!这种方法,不再需要她缓慢地、一个一个地亲手捏塑,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堪称恐怖的提升!

创造的热情如同烈火般燃烧。她不断地用藤蔓蘸取那蕴藏着无限可能的泥浆,不断地向着更广阔的原野挥洒。她的动作从最初的生疏试探,迅速变得熟练、优美而充满力量,如同在进行一场神圣而宏大的舞蹈。藤蔓破空之声不绝于耳,每一次挥出,都带来一片生命的雨。

成千上万、乃至数不清的小人,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如同大地自身在女娲的引导下,勃发出生命的果实。河畔、原野、山岗、甚至远方的丛林边缘,很快就被这些新生的、熙熙攘攘的生命所填满。他们本能地聚集在一起,跳跃、奔跑、发出各种稚嫩而惊喜的咿呀之声,这是这个世界**从未有过的喧闹与生机**。寂静的混沌被打破了,一种全新的、活泼的韵律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跳动。

女娲停下动作,微微喘息,看着自己的造物遍布四野,眼中充满了慈爱与满足。这就是她梦想的景象……

然而,最初的狂喜渐渐平息,女娲以她造物主的敏锐感知细致观察,很快发现了一个令她隐隐不安的问题。这些用藤蔓批量甩出的小人,虽然数量极其庞大,身体结构也足够结实存活,但他们的眼中却**缺乏那种灵性的光彩**。他们的行动大多出于本能,显得有些呆板、模式化,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着,重复着简单的行为。他们会本能地走动、寻找可食用的灵屑、聚集成群,但却没有真正的情感波动,没有好奇,没有思考,更不会创造。他们存在,活动,却仿佛缺少了最核心的“灵魂”,与梦中那些眼神灵动、充满智慧与情感的生命相去甚远。他们更像是精致的活偶,而非完整的“人”。

一丝失落与困惑漫上女娲的心头。她做到了赋予形态与基础生命,但那真正的“灵性”之火,该如何点燃?她凝视着手中仍在微微搏动的紫金藤蔓,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问题出在哪里?是材料?是方式?还是……缺少了某种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

就在女娲为此凝神思索之时,遥远的昆仑山巅,一直沉浸在观测与推演万物法则中的伏羲,猛然从玄妙的卦象中抬起头。他那能洞悉能量流动与法则细微变幻的敏锐感知,清晰地捕捉到了从东方遥远之地传来的、一股如同宇宙初开般磅礴浩瀚的**生命气息波动**。这气息与他日夜研究的相对静态的天地法则截然不同,它混乱、喧嚣、充满不可预测性,却又蕴含着原始而强大无比的生机活力,如同在寂静的乐章中突然迸发的激烈鼓点,强烈地吸引着他、召唤着他。

他放下手中刻满卦象、微光流转的龟甲,银色的蛇尾轻轻摆动,身形如一道划破混沌的闪电,瞬间离开了昆仑观察台,朝着那生命波动的源头——东方,疾驰而去。他穿越狂暴的能量乱流,越过逐渐凝固的物质山脉,循着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澎湃的生命共鸣,穿越茫茫混沌。

终于,他抵达了渭水之畔。

首先映入他深邃银眸的,是那遍布原野、数量惊人、熙熙攘攘的小巧生灵。那浩瀚的生命气息正是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汇聚成海。然后,他的目光越过这新生的族群,瞬间被那个站在生灵中央、手持奇异紫金藤蔓、人首蛇身、周身笼罩着无与伦比的慈爱、创造与淡淡困惑光辉的女性身影所牢牢吸引。她的存在本身,就像一首生命的赞诗。

几乎在同一时刻,女娲也感应到了那道截然不同、充满理性与洞察力的注视,她抬起头,望向了这位突然降临的不速之客。

四目相对。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彻底凝固。混沌宇宙的喧嚣、新生人族的咿呀声,骤然退去,化为遥远的背景。无需任何言语,甚至无需任何思考,在他们的灵魂最深处,一种超越一切理解、源自本源的共鸣与认知轰然响起,如同星辰的呼应。他们知道,彼此是这个浩瀚、混沌、孤独的世界中,唯一的**同类**。同样的神形,同样肩负着某种与这世界息息相关的天命,同样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者创造生命,一者探究法则——试图改变、理解这个混沌未明的世界。

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默契感,以及巨大的惊喜,在他们之间无声地流淌。

然而,就在伏羲与女娲目光相遇、心神相通、彼此的存在得到确认的这一**瞬间**,仿佛他们的结合本身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点,引动了混沌根基最剧烈、最根本的反应!

整个混沌宇宙突然发生了开天辟地以来前所未有的**剧烈震动**!远比任何能量潮汐都要猛烈亿万倍!那是法则的共鸣,是创世的余响,是被无形中完成的“对称性破缺”!远处的“天幕”——那清轻之气汇聚之处,发出震耳欲聋、撕裂寰宇的巨响,出现了巨大的、如同蛛网般蔓延无际的可怕裂痕,清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上奔涌;脚下的“大地”——重浊之物沉淀之所,开始轰鸣着下沉、定型,变得越发坚实。清浊二气,在这因两位始祖神相遇而引发的宏大共振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加速分离,**清气加速上升化为苍穹,浊气加速下降凝为大地**!一个全新的、天地分离的宏大格局,就此被这历史性的会面猛烈地、不可逆转地拉开了序幕!

伏羲与女娲屹立在这惊天动地的剧变中心,剧烈的能量风暴吹得他们衣发疯狂舞动,但他们岿然不动。他们凝视着对方,眼中倒映着彼此的身影,又望向这正在发生着开天辟地巨变的宇宙,震惊之余,同时浮现出深刻的明悟与沉重的责任感。他们的相遇,竟是天地定型的最后一把钥匙,是新时代诞生的阵痛。

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雷霆万钧的剧变中,轰鸣着降临。

而他们,这混沌中仅有的两位先知与慈母,造物主与立法者,将无可推卸地、也必须由他们来肩负起引导这个新生的世界,从混乱走向秩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伟大使命。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

上一章 第九章 观天察地 中华始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一章 初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