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岁月悠悠。自伏羲女娲化龙归墟,已逾千年之久。华夏大地已然换了人间:部落联盟演变为巍巍王朝,茅屋聚落成长为恢宏都城,结绳记事进化为成熟文字,巫觋祭祀规范化作礼乐典章。
在这文明高度繁盛的时代,人们回顾那段渺远的上古传说,已然难以精确分辨每一个细节的真伪。伏羲是否真的人首蛇身?女娲是否真的炼石补天?八卦是否一夜而成?这些具体的细节,在千年的口耳相传中,早已镀上了瑰丽的想象色彩。
然而,后世的人们深信不疑的是:伏羲与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确乎真实地存在过。他们并非高踞云端、漠视苍生的神祇,而是降尊纡贵、开创入世的圣王。他们的功绩,已不再是具体的一件件事物,而是一种开创的精神,一种文明的底色,一种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
在新建立的王朝都城,开国君王正在举行封禅大典。他登上泰山之巅,对天宣告:"臣某谨承伏羲氏之道统,效法女娲氏之仁德,统摄万邦,抚育兆民。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玉磬清鸣,烟云缭绕,仿佛始祖在天之灵正注视着这文明的新篇。
这位君王深谙"王道源于天道"之理。他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都城的布局暗合八卦方位,官制的设立效法阴阳平衡,律法的制定参考五行生克。伏羲的智慧,就这样通过一代代统治者的理解和实践,融入了国家的血脉之中。
在学者的书斋里,文人墨客正对着八卦图演绎无穷哲理。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儒对弟子讲解:"伏羲氏画八卦,非为占卜,而为明天道。乾卦非仅指天,更象征健行不息之精神;坤卦非仅指地,更代表厚德载物之品格。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实为宇宙万物变化之模型也。"
弟子问:"夫子,如此深奥之理,伏羲氏当年果真已然洞明?"
大儒微笑:"始祖之智,如日月之明;我辈所得,如萤火之光。然萤火虽微,亦是光明;薪火相传,终成燎原。"
在医者的药庐中,年轻医师正在研读《黄帝内经》。他的老师指点道:"岐黄之术,根在《易》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皆是阴阳变化之体现。伏羲氏画八卦而定阴阳,实为医道之祖。"
医师若有所思:"所以治病不仅是治症,更是调节阴阳,使人重归平衡?"
"正是。"老师颔首,"昔日巫苓得始祖梦授而识药性,今日我等更当深究医理,方不负始祖开创之功。"
在工匠的作坊里,老师傅对学徒讲述行业渊源:"别看我们今日能用青铜铸铁,能雕玉琢金,追根溯源,都是始祖开创的智慧。伏羲氏观蛛网而制网罟,女娲氏炼五色石而补苍天——没有始祖的创造精神,哪来今日的百工技艺?"
学徒好奇地问:"师傅,听说女娲娘娘抟土造人时,每个泥人都不一样?"
老师傅笑道:"正是!所以咱们做手艺的,也要懂得每块材料都有自己的性子,要因材施艺,这才是真传承。"
在寻常百姓家,母亲正在教导孩童:"咱们是伏羲女娲的子孙,要记得始祖的教诲——做人要明理如伏羲爷,善良如女娲娘娘。"孩童眨着眼睛:"娘,伏羲爷和女娲娘娘现在在哪里呀?"母亲指着心口:"在这里,在每一个善良明理的人心里。"
伏羲与女娲的形象,被绘制在庙堂壁画上,描绘着开创文明的伟业;被铭刻在青铜礼器上,象征着天地人和谐的理想;被书写在典籍竹帛中,传承着千古不灭的智慧;更被深深镌刻在这个民族的心灵深处,成为道德的标杆和精神的归宿。
他们的精神——伏羲的睿智探索、女娲的慈爱牺牲——早已如同空气和阳光,无处不在,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文明。正是这种精神,使华夏文明历经洪水干旱而不溃,经历战乱分裂而不散,遭遇外族入侵而不亡,始终延续不绝,生生不息。
最终,在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信仰中,伏羲与女娲彻底完成了"神归天界"的过程。他们不再仅仅是历史中的个体,而是升华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
伏羲代表着对宇宙秩序的探索(天道)——那种观察天地、发现规律、创立文明的理性精神;
女娲代表着对伦理社会的构建(人道)——那种创造生命、修复残缺、慈悲济世的仁爱精神;
而二者的结合,则象征着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最高理想。
在都城的始祖庙中,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但与早期不同,如今的祭祀不再祈求具体的神迹,而是表达对文明根源的感恩和对道德理想的坚守。
大祭司在祭文中宣告:
"礼不忘本,祭以致思。
伏羲开天,文明始肇;
女娲立极,人伦乃张。
神归天界,道在人间;
薪火相传,万世其昌。"
参祭者中,有君王百官,有学者文人,有工匠医者,有农人商贾。每个人都能从始祖的精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君王领悟治国之道,学者探求天地之理,工匠发扬创造之智,农人践行勤勉之德,医者秉持仁爱之心...
这就是伏羲女娲最伟大的遗产——不是具体的器物制度,而是一种文明的精神;不是僵化的教条规则,而是一种活的智慧;不是遥远的神话传说,而是一种日常的实践。
传说落幕,信仰永存;神归天界,道在人间。
当夕阳西下,祭祀礼成,人们缓缓走出庙宇。抬头望去,但见星河璀璨,仿佛伏羲女娲正在天际微笑注视。他们知道,始祖从未远离,只是化作了文明的阳光空气,化作了道德的准绳尺度,化作了创新的源泉动力,化作了每一个华夏子孙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
开辟鸿蒙的始祖之光,历经千年传承,已然化作照亮文明前程的永恒星炬。这星炬将永远指引着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无论遇到多少惊涛骇浪,无论经历多少黑暗时刻,只要抬头仰望,就能找到方向。
**神归天界,而道在人间;形虽远逝,神终古长存。**
这便是文明的永恒之光,这便是民族的不灭之魂,这便是伏羲女娲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礼物——不是完美的世界,而是创造完美的力量;不是永恒的答案,而是探索永恒的勇气;不是终结的传说,而是永不终结的传承。
(全书终)
————
消息
【剧本】《黑红》已完结,欢迎欣赏、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