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诡与元湘薇在苏州的非遗探寻之旅,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精彩不断。这一回,他们踏入了常熟针刺无骨花灯的奇妙世界,去领略这一独特非遗技艺的魅力。
阳光轻柔地洒在苏州的古街,齐诡与元湘薇顺着熙攘的人群,来到了一家专门展示和制作常熟针刺无骨花灯的工坊。还未进门,远远便瞧见那五彩斑斓的花灯透过门窗,散发出如梦如幻的光芒,仿佛在召唤着他们。
走进工坊,仿若置身于一个花灯的海洋。形态各异的花灯悬挂四周,有圆润的绣球灯、灵动的蝴蝶灯、寓意吉祥的如意灯,每一盏都精美绝伦,让人目不暇接。一位面容和蔼的老匠人正专注地制作着花灯,齐诡赶忙轻声向元湘薇介绍:“薇薇,常熟针刺无骨花灯可是苏州的一绝,它历史悠久,源于唐,盛于宋,以其独特的针刺工艺和无骨造型闻名遐迩,是当之无愧的非遗瑰宝。”
老匠人察觉到有人来访,停下手中的活儿,微笑着招呼他们。齐诡向老匠人说明来意后,老匠人热情地拿起一盏已完成的花灯,开始讲解起来:“姑娘,你看这无骨花灯,它不用一根骨架支撑,全靠针刺后的纸张自身张力保持形状,这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元湘薇凑近仔细端详,发现灯身由多层宣纸裱糊而成,上面密密麻麻的针孔组成了精美的图案,在灯光的映照下,光影交织,美轮美奂。
老匠人接着说:“制作这花灯,第一步是选纸,要选柔韧性好、吸水性强的宣纸,这样裱糊后才不易破损。然后就是至关重要的针刺环节。”说着,老匠人拿起一根特制的钢针,在一张纸上熟练地刺出图案。“这针刺讲究疏密有致,不同的图案要用不同的针法,像这朵梅花,就得用细腻的短针来表现花瓣的层次感。刺完后,还要将多层刺好的纸裱糊在一起,每一层都得对齐,不然图案就会歪掉。最后再装上灯芯,一盏花灯才算大功告成。”
元湘薇看着老匠人手中灵动的钢针,忍不住问道:“老师傅,这针刺起来是不是特别费眼呀?”老匠人笑着点头:“是啊,这可是个精细活儿,得全神贯注,一不留神就可能刺歪。而且一盏复杂点的花灯,光针刺就得花上好几天时间呢。”
齐诡在一旁补充道:“薇薇,常熟针刺无骨花灯的图案也很有讲究,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花鸟鱼虫,每一个图案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比如这盏蝴蝶灯,就象征着爱情与自由。”
元湘薇又好奇地问:“老师傅,在现代社会,这传统的针刺无骨花灯制作技艺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老匠人神情略显凝重,说道:“困难不少啊。现在生活节奏快,愿意静下心来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不多了。而且制作花灯耗时费力,成本较高,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一些压力。但我们还是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一直在努力想办法。”
齐诡说:“确实,不过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遗保护力度加大,常熟针刺无骨花灯也受到了更多关注。很多地方会举办非遗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门技艺。一些文创产品开发者也将花灯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