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诡与元湘薇的苏州非遗探寻之旅,总是充满着惊喜与感动。这一次,他们将脚步迈向了常熟田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领域,去聆听那来自田野间的悠扬旋律。
阳光洒在常熟的田野上,齐诡和元湘薇来到了一个有着大片稻田的村落。远远地,他们就听到了一阵清脆的歌声从田间传来,那歌声悠扬婉转,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听,这就是常熟田歌吧,真好听。”元湘薇兴奋地说道。齐诡微笑着点头:“对,常熟田歌可是吴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他们沿着田埂走进田间,看到一群农民正在劳作,歌声正是从他们口中传出。一位年长的农民伯伯看到他们,热情地打招呼。齐诡走上前询问:“伯伯,你们唱的田歌真好听,能给我们讲讲这田歌的故事吗?”
伯伯笑着放下手中的农具,说道:“这常熟田歌啊,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以前我们在田间劳作,为了缓解疲劳,也为了抒发心情,就会唱歌,慢慢就形成了田歌。”
元湘薇好奇地问:“伯伯,那这田歌都有哪些特点呀?”伯伯挠挠头,思考了一下说:“这田歌的曲调丰富多样,有大山歌、小山歌、四句头、吭吭调等几十种呢。唱起来节奏自由,旋律优美,歌词也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像劳动的场景、对生活的期盼、男女之间的感情,啥都有。”
齐诡补充道:“而且常熟田歌的歌词很有特色,充满了吴地方言的韵味,像‘嗯唷’‘嗬哟嗨’这些衬词,让田歌听起来更加亲切、生动,很有江南水乡的味道。”
伯伯接着说:“没错,以前我们都是口口相传,老一辈唱给小一辈听。在农忙的时候,大家一起在田里唱歌,那场面可热闹了,干活都更有劲儿了。”
元湘薇又问:“那在现代社会,这田歌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呀?”伯伯的笑容渐渐消失,微微叹了口气说:“困难可不少啊。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愿意留在田里干活、学唱田歌的人越来越少。而且现在的娱乐方式也多了,田歌的吸引力好像也没那么大了。”
齐诡安慰道:“伯伯,不过现在国家很重视非遗保护,也有很多人在努力让田歌传承下去。像一些文化活动中,经常会有田歌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门艺术。还有一些学校也把田歌引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学习。”
伯伯听了,脸上又露出了笑容:“那就好,希望这田歌能一直唱下去,不能在我们这辈人手里断了。”
告别了伯伯,齐诡和元湘薇继续在村落里探寻。他们来到了当地的文化站,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常熟田歌的传承活动。一群孩子正在跟着一位老艺人学唱田歌,那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这门古老艺术的热爱。
元湘薇感动地说:“看到这些孩子,就看到了常熟田歌的希望。”齐诡点点头:“是啊,只要我们大家都重视起来,常熟田歌一定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