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诡与元湘薇在苏州的非遗探寻之旅如同一首悠扬的乐章,不断奏响新的旋律。此次,他们的脚步迈向了闻名遐迩的洞庭山碧螺春,去探寻这一缕茶香背后的非遗奥秘。
阳光暖暖地洒在苏州洞庭山的茶园里,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嫩绿的芽尖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生机。齐诡与元湘薇沿着蜿蜒的山间小道漫步而入,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茶香世界。
他们来到一处茶园,几位茶农正在忙碌地采摘茶叶。齐诡指着茶农手中鲜嫩的茶芽,对元湘薇说:“薇薇,洞庭山碧螺春可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制作技艺在 2008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碧螺春的采摘极为讲究,必须采得早、摘得嫩、拣得净。”
元湘薇凑近观察,只见茶农们手法娴熟,只选取刚刚冒出的一芽一叶,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如同雀舌一般。一位老茶农笑着说:“姑娘,这碧螺春啊,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采下来的芽叶要当天炒制,不然就影响品质咯。”
随后,齐诡带着元湘薇来到了茶叶炒制的工坊。工坊内,一口口大铁锅整齐排列,一位经验丰富的炒茶师傅正站在锅前忙碌着。齐诡介绍道:“这碧螺春的炒制工序复杂,要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关乎着茶叶最终的品质。”
炒茶师傅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杀青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让茶叶迅速失水,去除草腥味,同时保留茶叶的清香。这揉捻呢,要轻揉慢捻,让茶叶初步成型,并且挤出茶汁,增加茶叶的浓度。”说着,师傅双手在锅中快速翻动茶叶,手法看似随意却又精准无比。
元湘薇好奇地问:“师傅,那这搓团显毫又是怎么回事呢?”师傅笑着回答:“这可是碧螺春形成独特外形和口感的关键一步。要把揉捻后的茶叶在手中搓成一个个小团,边搓边炒,让茶叶表面形成一层细细的白毫,这白毫越多,茶叶就越香。”
接着,师傅将搓好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齐诡说:“烘干能进一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固定茶叶的形状和香气,经过这一系列工序,洞庭山碧螺春才算制作完成。”
元湘薇拿起一小撮炒制好的茶叶,凑近闻了闻,一股浓郁的花果香气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她问道:“师傅,在现代社会,这传统的碧螺春制作技艺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呀?”师傅微微皱眉,说道:“困难不少呢。一方面,现在市场上茶叶种类繁多,竞争激烈,一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影响了碧螺春的声誉。另一方面,这炒茶手艺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掌握,愿意静下心来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承面临着挑战。”
齐诡说:“不过,为了保护和传承碧螺春制作技艺,当地政府和茶农们都做了很多努力。加强了对碧螺春品牌的保护和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同时,也通过举办茶文化节、炒茶比赛等活动,提高碧螺春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学习这门技艺。”
离开茶园时,元湘薇对齐诡说:“这次探寻洞庭山碧螺春,让我感受到了这杯香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的不易。希望这独特的茶香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品味到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