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元湘薇探寻千年传统文化传承之旅
本书标签: 幻想 

高邮民歌:水乡的天籁之音

元湘薇探寻千年传统文化传承之旅

在扬州的文化画卷中,高邮民歌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一天,齐诡带着对民间艺术充满好奇的元湘薇,一同走进了高邮民歌的美妙世界,去聆听那来自水乡的天籁之音。

他们来到了高邮的一个古村落,正值夏日,村里的荷塘中荷花绽放,荷叶田田。听说这里有一场高邮民歌的表演,吸引了不少村民和游客前来。

表演在一个古老的庭院中举行,庭院里坐满了人。齐诡和元湘薇好不容易找到了两个位置坐下,不一会儿,表演就开始了。

首先登场的是一位老艺人,他演唱的是高邮民歌中的劳动号子。那高亢有力的声音,仿佛一下子把人们带到了田间地头、河边湖畔。他唱着《数鸭蛋》,“一二三呀么三二一,三只鸭子来吃泥,公鸭母鸭都有蛋呀,数来数去数不齐”,简单而又质朴的歌词,配合着欢快的节奏,让人忍不住跟着打起拍子。老艺人的嗓音中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充满了生命力。

元湘薇对齐诡说:“这《数鸭蛋》听起来好有趣啊,感觉把高邮的生活场景都唱活了。”齐诡笑着点头:“是啊,高邮民歌就是这样,来源于生活,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接着,一群穿着传统服饰的姑娘们走上台来,她们演唱的是高邮的情歌。姑娘们的歌声婉转悠扬,如潺潺流水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她们唱着《高邮西北乡》,“姐在那个房里绣鸳鸯,郎在那个窗外望姐房,郎呀郎你望的什么姐呀姐,我望你房中挂的好嫁妆”,细腻的情感在歌声中流淌,仿佛让人看到了一对年轻的恋人在高邮的水乡边互诉衷肠。

元湘薇听得入了神,她对齐诡感慨道:“没想到高邮的情歌这么动人,既有苏南民歌的柔婉,又有北方民歌的爽朗。”齐诡说:“没错,高邮地处吴歌和楚歌交融地带,所以高邮民歌融合了两种风格的特点,别具一番风味。”

在表演过程中,还有一位当地的文化学者为大家介绍了高邮民歌的历史渊源。他说,高邮民歌最早的源头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几千年来,通过群众口口相传,世代沿袭,不断发展和丰富。元明时期开始成形,清代至民国时期达到高峰,当时“那如田父秧歌趣,齐唱家家隔垛多”,可见高邮民歌的盛行。

表演中,除了传统的演唱,还有一些民歌手进行了现场的互动。他们教大家用高邮方言来唱民歌中的一些经典段落,齐诡和元湘薇也跟着学了起来,虽然一开始有些拗口,但慢慢地也能唱出一些味道来。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大家都沉浸在高邮民歌的欢乐氛围中。

表演结束后,齐诡和元湘薇意犹未尽。他们来到庭院外的荷塘边,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映照着荷塘,景色美不胜收。远处,还时不时地传来一些村民们哼唱高邮民歌的声音,仿佛整个高邮都被这美妙的歌声所笼罩。

元湘薇对齐诡说:“今天看了高邮民歌,真是太有收获了,感觉对高邮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齐诡说:“是啊,高邮民歌是高邮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高邮人民的历史、情感和生活。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再来,多听听这些动人的歌声。”

随着夜幕的降临,齐诡和元湘薇带着对高邮民歌的美好记忆,缓缓离开了古村落。但那悠扬的歌声,却一直回荡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了他们此次扬州之行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上一章 绣韵绮梦:齐诡与元湘薇的扬州刺绣之旅 元湘薇探寻千年传统文化传承之旅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个园:竹石间的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