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风带着深秋的清冽,却吹不散梧桐巷的暖意。“晚巷书社” 的木门敞开着,门楣上的铜铃被阳光晒得温热,偶尔有读者推门而入,清脆的声响便混着旧书的油墨香,在不大的空间里漾开。苏晚坐在靠窗的藤椅上,指尖捏着一本 1963 年版的《雷锋日记》,目光却落在对面正在整理书架的陆则衍身上 —— 他的手臂已经基本痊愈,纱布换成了轻薄的创可贴,只是还不能太用力,可他还是坚持每天来书店帮忙,美其名曰 “在家待着无聊,不如来帮你整理旧书”。
“陆总,你慢点,那摞书太重了,我来就好。” 苏晚放下手里的书,快步走过去,想从陆则衍手里接过那摞厚重的社科类旧书。上次火灾后,陆则衍手臂受伤的样子还清晰地印在她脑海里,她实在不忍心让他再做重活。
陆则衍却轻轻避开她的手,将书稳稳地放在中层书架上,动作虽慢,却很稳:“没事,医生说恢复得很好,适当活动有助于恢复。再说,这摞书也不算重,比上次抢救的绝版书轻多了。” 他转过头,看着苏晚紧张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你要是实在不放心,就帮我递书,我来放,这样总可以了吧?”
苏晚看着他眼底的笑意,心里泛起一丝暖意,只能点点头:“好,那你要是觉得累了,一定要说。”
两人就这样分工合作,苏晚负责从纸箱里递书,陆则衍负责将书按类别放在书架上。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们身上,给两人的轮廓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林溪坐在柜台后,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忍不住拿出手机偷偷拍了张照片,心里嘀咕:这两人,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确定关系了。
整理完最后一摞书时,已经快到中午。苏晚给陆则衍泡了杯温热的陈皮茶,又从抽屉里拿出一碟豆沙包 —— 是早上特意去李记买的,知道他喜欢吃。“先歇会儿吧,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她将茶和豆沙包放在陆则衍面前的桌上,语气自然得像是相处了多年的伴侣。
陆则衍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深秋的凉意。他拿起一个豆沙包,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豆沙馅在口腔里散开,是他熟悉的味道。“还是你买的豆沙包最好吃,李记的师傅好像格外给你面子,每次你去买,豆沙都比平时多。” 他笑着说道,眼神里满是温柔。
苏晚的脸颊微微泛红,避开他的目光:“哪有,可能是我去的时间正好,豆沙刚做好而已。”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从书店的客流量聊到最近收到的旧书,从天气聊到周末的计划。陆则衍看着苏晚认真听他说话的样子,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他放下手里的茶杯,语气带着几分认真:“苏晚,这个周末有空吗?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
苏晚愣了一下,抬起头,眼里满是疑惑:“去哪里?”
“一个我设计的公益图书馆,下周就要正式开放了,想让你先去看看。” 陆则衍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我知道你喜欢书籍,喜欢和书有关的一切,这个图书馆和普通的图书馆不太一样,或许你会喜欢。”
苏晚的心里泛起一丝惊讶,还有一丝期待。她知道陆则衍是学建筑设计出身的,之前听林舟说过,他接手陆氏集团之前,曾在国外的设计院工作过,设计过不少优秀的建筑。只是她没想到,他还会设计公益图书馆 —— 在她的印象里,公益项目不赚钱,以陆则衍 “严谨商人” 的形象,似乎不会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好啊,我有空。” 苏晚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她确实很好奇,陆则衍设计的公益图书馆会是什么样子,也想知道,这个总是把 “效率”“收益” 挂在嘴边的商人,为什么会花心思做公益项目。
周末的上午,阳光格外好。陆则衍开车来接苏晚,他穿了一件浅灰色的休闲毛衣,搭配一条黑色的休闲裤,少了几分平日的凌厉,多了几分温和。车子驶出梧桐巷,往郊区的方向开去,大约半小时后,停在了一片开阔的广场前。
苏晚推开车门,抬头望去,瞬间被眼前的建筑吸引了 —— 那是一座两层高的白色建筑,外观设计简洁而大气,屋顶是弧形的,像是一本翻开的书,墙面用了大量的玻璃,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去,让整个建筑看起来格外明亮。建筑周围种满了桂花树,虽然已经过了花期,却依旧能想象到花开时的香气。
“这就是‘初心公益图书馆’。” 陆则衍走到苏晚身边,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名字是我起的,希望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初心。”
苏晚跟着陆则衍走进图书馆,推开玻璃门的瞬间,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图书馆的一层是开放式的阅读区,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圆形书架,摆满了各类书籍,从经典文学到儿童绘本,从科普读物到历史传记,种类齐全。书架之间摆放着原木色的桌椅,桌上放着小巧的台灯和多肉植物,看起来温馨而舒适。
“这里的书架高度都是经过计算的,最高的地方也只有 1.8 米,方便小朋友和老人拿取书籍。” 陆则衍指着圆形书架,向苏晚介绍道,“而且书架的边角都做了圆角处理,防止小朋友不小心撞到受伤。”
苏晚的心里泛起一丝触动。她注意到,书架上的书籍不仅按类别分了区,还贴了彩色的标签,红色是儿童读物,蓝色是成人读物,绿色是老年读物,甚至还有盲文书籍专区,放在最容易触摸到的位置。阅读区的灯光也很柔和,不是刺眼的白光,而是暖黄色的,长时间看书也不会觉得累。
“我们还专门设置了残障人士通道,从门口到各个阅读区,都没有台阶,方便轮椅通行。” 陆则衍带着苏晚走到一条宽阔的通道前,通道两侧有扶手,地面是防滑的材质,“还有这个盲文阅读区,我们配备了专业的盲文阅读器,还会定期邀请志愿者来这里,为视障人士读书。”
苏晚看着这些细节,心里满是惊讶。她没想到,陆则衍的设计会这么贴心,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些细节,不是为了追求美观,也不是为了提高效率,而是为了让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尊重。这和她印象中那个只看重 “效率”“收益” 的陆则衍,完全不一样。
两人沿着楼梯走到二层,二层是专题阅读区和活动区。专题阅读区分为 “旧书珍藏区”“地方文化区”“公益故事区”,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区里摆放着几张长桌,墙上挂着投影幕布,看起来像是用来举办读书分享会、手工活动的地方。
“这个‘旧书珍藏区’,是我特意为喜欢旧书的人设置的。” 陆则衍走到一个玻璃柜前,里面摆放着几十本旧书,有 1950 年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 1965 年版的《***选集》,还有几本民国时期的线装书,“这些书都是我从旧书市场淘来的,还有一些是朋友捐赠的,我特意做了恒温恒湿的玻璃柜,保护这些旧书不会受潮受损。”
苏晚走到玻璃柜前,看着里面的旧书,眼神里满是欢喜。她注意到,每本旧书旁边都放着一张小小的卡片,上面写着书籍的出版年份、作者和简要的介绍,还有这本书的 “故事”—— 比如这本 1950 年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位老党员捐赠的,陪伴了他整整七十年;这本民国时期的线装书,是陆则衍在一个旧书摊上偶然发现的,据说是一位民国学者的私人藏书。
“我知道你喜欢旧书,喜欢它们背后的故事。” 陆则衍看着苏晚欢喜的样子,心里满是满足,“所以特意设置了这个区域,希望能让更多喜欢旧书的人,在这里找到共鸣。”
苏晚抬起头,看着陆则衍,眼里满是感动:“陆则衍,谢谢你。这个图书馆,比我想象中还要好,你真的很用心。”
“其实,我做这个公益图书馆,是为了完成我外婆的心愿。” 陆则衍的语气突然变得低沉,他走到活动区的窗边,看着外面的广场,像是在回忆过去的事情,“我外婆是一位小学老师,她一辈子都在偏远的山区教书,那里的孩子没有太多的书籍可以读,甚至连一本像样的课本都没有。外婆退休后,就用自己的积蓄,在村里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室,虽然只有几百本书,却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地方。”
苏晚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只是走到陆则衍身边,认真地听他讲述。
“我小时候,每年暑假都会去外婆家,帮她整理图书室的书籍。” 陆则衍的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外婆总跟我说,书籍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世界,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梦想。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建一个更大、更好的图书馆,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
“后来,外婆生病了,没能看到她梦想中的图书馆建成,就去世了。” 陆则衍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神里带着几分遗憾,“我那时候刚出国留学,学的是建筑设计,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帮外婆完成这个心愿,建一个公益图书馆,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让更多的人能在书籍里找到自己的初心。”
苏晚看着陆则衍眼底的遗憾和坚定,心里泛起一丝心疼。她终于明白,陆则衍为什么会花这么多精力在这个公益图书馆上 —— 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为了完成外婆的心愿,为了传承外婆对书籍、对教育的热爱。
“我接手陆氏集团后,每天都在为了公司的业绩、为了董事会的压力而奔波,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离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 陆则衍转过头,看着苏晚,眼神里带着几分认真,“直到去年,我终于有能力、有时间来做这件事,我就立刻开始筹备这个公益图书馆。从选址、设计到装修、采购书籍,每一个环节我都亲自参与,就是希望能把它做到最好,不辜负外婆的期望。”
“你平时在工作中那么严谨,甚至有些‘不近人情’,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 苏晚突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你希望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不辜负别人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陆则衍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你倒是很了解我。我承认,我在工作中确实很严谨,甚至有些苛刻,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关系到员工的生计,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就像这个图书馆,我希望它能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细节我都要亲自把关,确保没有任何问题。”
苏晚点点头,心里突然明白了 —— 陆则衍的 “严谨”,不是冷漠,也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对责任的担当,对初心的坚守。他看似冷漠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温柔而坚定的心。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外婆的心愿,守护着自己的初心,也守护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我以前对你有很多误解。” 苏晚看着陆则衍,语气里带着几分坦诚,“我觉得你是一个只看重利益、只关心工作的‘冷漠商人’,甚至因为你和白若薇的事情,刻意疏远你。直到后来,你帮我抢救书店的书籍,受伤了还不放在心上;直到今天,你带我来这个公益图书馆,跟我讲述你外婆的故事,我才明白,你严谨的背后,藏着这么多的温柔和坚守。”
陆则衍看着苏晚坦诚的样子,心里泛起一丝暖意。他伸出手,轻轻握住苏晚的手,她的手很软,带着几分微凉,却让他觉得格外踏实。“谢谢你,苏晚。谢谢你愿意了解我,愿意看到我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眼神里满是深情,“其实,认识你之后,我才发现,生活不应该只有工作和责任,还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比如和你一起整理旧书的时光,比如和你一起分享旧书故事的快乐。”
苏晚的心跳瞬间加快,脸颊也泛起了红晕。她没有抽回自己的手,只是任由陆则衍握着,感受着他手掌的温度和力量。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们身上,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图书馆里安静得只剩下两人的呼吸声和书籍翻动的细微声响,氛围温馨而暧昧。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站在窗边,手握着手,看着外面的广场。广场上有几个孩子在追逐打闹,笑声清脆而响亮,像是在为这个即将开放的公益图书馆,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对了,下周图书馆正式开放,我想邀请你作为特邀嘉宾,来参加开幕式。” 陆则衍突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我希望,能和你一起,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苏晚抬起头,看着陆则衍眼底的期待,心里满是欢喜。她用力点点头:“好,我愿意。能参加这个图书馆的开幕式,我很开心。”
陆则衍看着她开心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他知道,自己对苏晚的心意,已经越来越深;而苏晚对自己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这个公益图书馆一样,在细心的呵护和经营下,慢慢变得温暖而坚定。
两人在图书馆里又待了很久,陆则衍带着苏晚参观了每一个区域,详细介绍了每个区域的设计理念和用途。苏晚也分享了自己对旧书、对阅读的看法,两人聊得格外投机,像是有说不完的话。
离开图书馆时,已经是下午。陆则衍开车送苏晚回家,车子行驶在郊区的小路上,两旁的树木已经染上了深秋的颜色,金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陆则衍,谢谢你今天带我来这里。” 苏晚看着窗外的风景,语气里满是感激,“这个图书馆,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你,也让我更了解你了。”
“不用谢,能和你分享这些,我也很开心。” 陆则衍转过头,看着苏晚,眼神里满是温柔,“其实,我还要谢谢你。认识你之后,我才明白,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美好,原来和喜欢的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初心和梦想,是这么幸福的事情。”
苏晚的脸颊更红了,她避开陆则衍的目光,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一样,又暖又软。她知道,自己对陆则衍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欣赏和理解,还有了更深的牵挂和喜欢。
车子回到梧桐巷时,夕阳已经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巷子里,给青石板路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陆则衍停下车,看着苏晚,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舍:“那我就送你到这里了,下周开幕式,我来接你。”
“好。” 苏晚点点头,推开车门,却又突然转过身,对陆则衍说,“陆则衍,其实…… 我也很喜欢和你一起分享旧书故事,一起整理旧书的时光。”
陆则衍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苏晚的意思。他的眼里瞬间亮了起来,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我知道了。那我明天还来书店帮你整理旧书,好不好?”
“好。” 苏晚笑着点点头,转身走进了梧桐巷。
陆则衍坐在车里,看着苏晚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心里满是欢喜。他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就像这个深秋的公益图书馆一样,充满了温暖和希望。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苏晚,守护着他们的感情,也守护着彼此的初心。
而苏晚走进书店,看着书架上整齐排列的旧书,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今天在公益图书馆里的点点滴滴,想起陆则衍讲述外婆故事时的温柔,想起他握着自己的手时的坚定,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那个能和自己分享热爱、理解自己初心的人。
深秋的梧桐巷,虽然带着几分清冽,却因为这份刚刚萌芽的爱情,变得格外温暖。“晚巷书社” 里的旧书,像是在默默见证着这段因书籍结缘、因初心共鸣的感情。而 “初心公益图书馆”,则成了这段感情中最温暖的印记,记录着他们的理解、他们的喜欢,还有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一起在书店整理旧书,一起在公益图书馆分享故事,一起守护着彼此的初心和梦想。这段因书籍而起的缘分,也会在时光的沉淀中,变得越来越珍贵,越来越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