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座祥和宁静的菩荠观里,清晨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轻柔地洒落在蒲团上。谢怜悠悠转醒,身旁的花城早已不见踪影,他揉了揉惺忪睡眼,起身整理好衣衫。
谢怜步出观门,只见门外的小院里,花城正手持红伞,身形矫健,剑花霍霍。红伞开合之间,带起丝丝风声,阳光洒在伞面,折射出绚丽光芒。谢怜倚着门框,静静看着,眼中满是欣赏与温柔。
待花城收了招式,抬眼便望见谢怜,他大步走上前,脸上带着笑意:“哥哥,早。”谢怜笑着回应:“三郎这剑法,愈发精湛了,瞧得我心痒,也想来比划比划。”花城忙递上红伞:“哥哥若是想,那便用这红伞,与我过上几招。”
两人移步到开阔处,谢怜持伞在手,身姿轻盈,伞尖轻点,一招一式行云流水。花城与之配合,剑剑生风却又恰到好处,绝不伤谢怜分毫。他们身影交错,恰似一幅灵动的画卷,在这小院中演绎着独属于他们的默契。
午后,阳光慵懒。谢怜和花城坐在观中,桌上摆着几盘糕点。谢怜拿起一块,放入口中,细细品味,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三郎,这糕点的手艺,越发像我从前做的了。”花城看着谢怜,眼中满是宠溺:“只要哥哥喜欢,我便一直做。”
这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谢怜微微一怔,起身寻声而去。只见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位少年正吹奏着笛子,笛声婉转空灵,仿佛诉说着无尽心事。谢怜走近,微笑着问:“小兄弟,为何在此吹奏笛子?”少年停下吹奏,抬头看着谢怜:“道长,我心中烦闷,便想吹笛解闷。听闻这菩荠观灵验,便来此祈愿。”
谢怜在少年身旁坐下,轻声问:“你有何事烦闷?不妨说与我听听。”少年叹了口气:“家中父母逼我读书考取功名,可我一心只爱这笛声,不想被世俗之事束缚。”谢怜微微点头:“追求自己所爱,并无过错。只是父母之心,也不可辜负。你可曾与他们好好沟通?”少年苦笑着摇头:“沟通过,可他们并不理解。”
花城在一旁开口道:“若实在无法说服,便用行动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你这笛声动听,若能有所成就,想必父母也会改变想法。”少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真的可以吗?”谢怜笑着鼓励:“当然可以。只要你坚持,定能成功。”少年起身,向谢怜和花城深深鞠躬:“多谢二位指点,我明白了。”言罢,转身离去,笛声渐行渐远,却愈发坚定。
傍晚,天边晚霞似火。谢怜和花城并肩漫步在山间小道上,清风拂面,带来阵阵花香。谢怜抬头看着天空,感慨道:“今日帮助了那少年,心中甚是欢喜。能为他人排忧解难,也是一种幸事。”花城握住谢怜的手:“哥哥心怀天下,所到之处,皆能给人带来希望。有哥哥在,这世间便多了几分温暖。”
正说着,忽然听到一阵呼救声。两人顺着声音跑去,只见一个孩子不慎落入水中,正在水中挣扎。谢怜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将孩子救起。孩子呛了几口水,缓过神后,哭着说:“谢谢神仙哥哥,谢谢神仙哥哥。”谢怜笑着安抚:“别怕,没事了。以后可要小心些。”
花城看着谢怜湿漉漉的衣衫,心疼地说:“哥哥,先回观中换身衣服吧,莫要着凉了。”谢怜点头,牵着孩子的手,与花城一同回到菩荠观。为孩子找来干净衣服换上,又拿出些点心给他吃。孩子吃饱后,感激地看着谢怜和花城:“神仙哥哥,神仙哥哥,我长大后也要像你们一样,帮助别人。”谢怜摸了摸孩子的头:“好,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孩子用力点头,而后告辞离去。
夜晚,明月高悬。谢怜和花城坐在观外的台阶上,仰望着星空。繁星闪烁,如同镶嵌在天幕上的宝石。谢怜轻轻靠在花城肩上:“三郎,与你相伴的日子,每一天都如此美好。”花城揽过谢怜的肩:“哥哥,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无论千年万年。”
两人静静相拥,享受着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刻。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一层银纱,见证着他们永恒的誓言。在这漫漫岁月里,他们携手同行,看遍世间风景,历经无数风雨,却始终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远处,山间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的爱情吟唱着赞歌。而菩荠观,在月光下显得愈发宁静祥和,守护着这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直至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