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那天,温知意特意翻出件浅灰色的连衣裙,还把头发轻轻挽了起来,别了个小小的珍珠发夹。咖啡馆里人不多,她刚推开门,就看见肖占坐在靠窗的位置,穿着件浅卡其色的外套,手里拿着那本《魏晋风物考》,书的扉页上贴着张便签,上面写着几处他标注的疑问,字迹工工整整的。
“你来了,快坐。” 肖占笑着起身,给她递过一杯热奶茶,杯壁还带着温度,“我问过店员,说这个是招牌,少糖的。” 他又拿起旁边的纸袋子,“这是给你奶奶带的,古镇那家老字号的桂花糕,上次在你家尝过,味道特别正。”
温知意接过奶茶,指尖碰着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暖的。她打开纸袋子,熟悉的桂花香飘出来,一下子就想起老宅院子里的桂花树。“谢谢,我奶奶肯定喜欢。”
两人聊起节目播出后的反响,肖占说:“好多观众私信问你奶奶的绣活在哪买,导演想帮她开个线上店铺,把老手艺传下去。” 温知意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我奶奶总说怕这手艺没人学,要是能开店铺,她肯定特别高兴!”
聊着聊着就说到了绣活,肖占拿出手机,翻出自己画的服饰设计图:“我想把绣活元素加到衣服上,你看这个桂花图案,是不是跟你奶奶绣的有点像?” 温知意凑过去看,屏幕上的桂花线条流畅,花瓣的弧度也自然,忍不住赞叹:“你画得真好,比我绣的还灵动。”
离开咖啡馆时,天色已经暗了,校门口的路灯亮起来,昏黄的光洒在石板路上,踩上去都觉得软乎乎的。肖占送她到宿舍楼下,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这个给你,上次在老宅看你总绣桂花,找手艺人做的,算是谢你教我绣花。”
温知意打开盒子,里面是枚银质的桂花胸针,花瓣上刻着细细的纹路,在路灯下闪着淡淡的光。“谢谢你,我很喜欢。” 她轻声说,手指轻轻碰了碰胸针。
肖占笑了笑,转身要走,又忽然回头:“下次有空,我还想跟你学绣活,你愿意教我吗?” 温知意点点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路灯尽头,手里的胸针还带着他指尖的温度。
回到宿舍,温知意把胸针别在连衣裙上,对着镜子看了又看。林晓棠凑过来,挤眉弄眼地说:“行啊温知意,这才多久,就收到礼物了?看来有人要开窍了呀。” 温知意脸一红,却没反驳 —— 或许,就像奶奶说的,感情跟绣活一样,不用急着下针,等时机到了,自然能绣出好看的图案。
周末下午,温知意带着绣了一半的宋代缠枝纹手帕,去了学校附近的手作工作室。肖占早就到了,穿着件浅棕色的毛衣,手里捧着本《宋代绣品图谱》,看得格外认真,连她进门都没注意到。
“你来了,快坐。” 肖占抬头看见她,赶紧把书合上,给她递过一杯热可可,“我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宋代绣活这么讲究,比我想的复杂多了。”
温知意接过热可可,把手帕放在桌上:“今天先学‘齐针绣’,宋代绣纹样常用这个针法,绣出来的线条平整,适合勾轮廓。” 她拿起绣绷,演示着下针:“下针要垂直,线的松紧得一样,不然绣出来会歪。”
肖占凑在旁边,眼睛都不眨地看着,时不时问:“那绣花瓣的时候,针脚也要一样密吗?”“不用,花瓣边缘针脚细点,中间密点,这样有层次感。” 温知意耐心地讲着,还手把手教他握针的姿势。
肖占学得认真,刚开始针脚歪歪扭扭,还扎破了两次手指,却没泄气,擦了擦血继续练。温知意看着他专注的样子,想起在老宅他学绣桂花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夕阳透过工作室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握着绣针的手上,连空气都觉得暖融融的。
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肖占看着自己绣了一半的缠枝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还是不好看,得再多练。” 温知意笑着说:“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比你绣得还糟呢,多练几次就好了。”
收拾绣具时,肖占突然拿出个小盒子:“这个给你,上次你说喜欢宋代银饰,在古镇老店里看到的,觉得跟你很配。” 温知意打开盒子,里面是枚宋代风格的银簪,簪头刻着细小的桂花,跟之前的胸针正好凑成一套。“谢谢你,我很喜欢。” 她轻声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肖占看着她,眼里带着笑意:“下次我们去省博物馆吧,那里有宋代绣品展,对你写论文也有帮助。” 温知意用力点头:“好啊!”
回宿舍的路上,温知意把银簪戴在头上,路过食堂门口的镜子,忍不住停下来看了看 —— 银簪在灯光下闪着柔和的光,衬得她眉眼都温柔了。林晓棠和陈玥正好从外面回来,看到她头上的簪子,立马围过来:“哇!这簪子真好看!谁送的呀?”
“肖占送的,他说帮我找宋代服饰资料,顺便买的。” 温知意小声说。
“顺便买的?” 林晓棠挑眉,“我看是特意买的吧!你们俩这进展,什么时候请我们吃饭啊?” 陈玥也跟着点头:“对呀对呀,我们还等着喝喜酒呢!”
温知意被说得不好意思,赶紧跑回宿舍,躺在床上却忍不住笑了。她拿出手机,翻看着和肖占的聊天记录,还有他发的设计图,心里悄悄期待着 —— 期待着去博物馆看绣品展,期待着教他绣更多纹样,更期待着这段悄悄发芽的感情,能像她绣的缠枝纹一样,慢慢延伸,开出好看的花。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桌上的绣绷上,丝线在灯光下闪着微光,像藏了星星似的。温知意摸了摸头上的银簪,嘴角的笑意怎么都藏不住。